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1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2)

1. 諸谷部

(十五種,附十九種)

白話文:

(十五種,附十九種)

2. 沙米

延綏鎮志:苗莖如麻,葉類艾而稍圓,有刺,高尺許,生子成房,粒細如黍,杵去皮,用羊羹作食,服之不飢,邊外名黍喇棘。瀚海記: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爾多斯所產尤多,枝葉叢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性暖,益脾胃,易於消化,好吐者多食有益,作為粥,滑膩可食;或屑之,可充餅餌茶食之需。人海記:張家口內保安、沙城一帶地產沙蓬,實如蒺藜,中有米如稗子,食之益人。

白話文:

延綏鎮志:蓬子莖像麻,葉像艾草而較圓,有刺,高一尺左右,結籽成房,籽粒細如黍米,用搗米棒除去外皮,用羊羹做成食物,吃了不飢餓,邊疆外稱為「黍喇棘」。

瀚海記:沙蓬米,凡是沙地都有,鄂爾多斯產的尤多,枝葉叢生像蓬草,米像胡麻而較小,性溫暖,益脾胃,容易消化,愛吐的人多吃有益,做成粥,滑潤可口;或磨成屑,可充作餅餌或茶食之用。

人海記:張家口內保安、沙城一帶地方產沙蓬,果實像蒺藜,裡面有米像稗子,吃了對人有益。

,藥性考云:蓬蒿之實,名曰沙米,清熱消風,饑荒食旨。

味甘性溫,通利大腸,消宿食,治噎隔反胃,服之不飢。

白話文:

藥性考雲:

蓬蒿的果實,稱為沙米,具有清熱解毒、消除腹脹的功效。在饑荒時,可以充飢食用。

味甘性溫,具有以下功用:

  • 通利大腸
  • 消除積滯已久的食物
  • 治療噎食、隔氣和反胃
  • 服用後可抑制飢餓感

3. 西國米

珠兒粉竹米

白話文:

珠兒粉

竹米

嶺南雜記:出西洋西國,煮不化,而色紫柔滑者真,偽者以葛粉為之。通雅:今南楚兩粵專采葛根作粉食,其粉可作丸,曰葛粉丸,廣人以假西國米,能醒酒。朱排山柑國小識:西國米來自閩廣洋艘,大如綠豆,以色紫煮不化者真,健脾運胃功最捷;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白話文:

嶺南雜記:從西洋進口來的西國米,煮不碎,而且呈現紫色的顏色,並且口感柔軟滑順的纔是真的,而假冒的則是用葛粉製成的。 通雅:現在南楚、兩廣地區的人們專門採摘葛根來製作葛粉來食用,葛粉可以直接做成丸子,稱為葛粉丸,廣東人會用葛粉丸來冒充西國米,並且認為葛粉丸有醒酒的作用。 朱排山柑國小識:西國米來自福建和廣東的海洋船隻,個頭如綠豆大小,如果煮後呈現紫色的顏色,而且不會煮碎的,就是真正的西國米,健脾運胃的功效最佳;而長期生病體質虛弱的人,煮粥食用西國米最合適。

益胃和脾,病起宜食。

白話文:

益胃和脾,病時宜食。

4. 珠兒粉

洋舶帶來,粵澳門杭寧波乍浦通舶市者皆有。形絕細,如蘇子,勻圓而白,雲系外洋人采葛根及薇箕根或茹粉所造,煮之須滾水沖泡,粒粒分明如魚子樣,極柔滑,以糖霜和食,或淡食。氣清香,味甘滑,明目,運脾開胃,解酒生津,久服尤能強腎。

白話文:

這種食物是從外國運來的,在廣東、澳門、杭州、寧波、乍浦等通商口岸都有出售。它的形狀非常細小,像蘇子一樣,均勻圓潤,潔白如玉。據說它是外國人用葛根和薇箕根或者茹粉製成的。煮的時候需要用滾水沖泡,煮好後,顆粒分明,像魚子一樣,吃起來非常柔滑。可以加糖霜一起吃,也可以不加糖直接吃。它的氣味清香,味道甘甜順滑,有明目、健脾開胃、解酒生津的功效。長期食用還可以強腎。

東西洋考:大泥,即古浡泥,今隸暹邏,土產有西國米,亦名沙孤米。其樹名沙孤,身如蕉空心,取其里皮削之,以水搗過,舂以為粉,細者為王米,最精,粗者民家食之,以此代谷。今賈舶慮為波濤所濕,只攜其粉歸,自和為丸。庚申十月,予在陳夔友家,見有胡西菽,盛以玻璃小筆管瓶內,菽白而細,與珠兒粉無別,云得自王撫軍署,可入藥,大能消痰。其甥女一夕患肺風痰喘,危極,兒醫多言不救;用此一錢調薑汁灌下,其效如神。

白話文:

東西洋考:大泥國,也就是古時候的浡泥國,現在隸屬於暹邏國,當地的特產有西國米,也叫做沙孤米。沙孤米樹的外形像芭蕉,樹幹是空心的,把樹幹裡面那層皮削下來,用水搗過以後,再舂成粉,細的叫做王米,品質最好,粗的則是平民百姓吃的,用來代替穀物。現在商人乘船運送沙孤米時,因為怕被波濤打濕,所以只攜帶經過加工後的粉,自己再塑造成丸狀。庚申年十月,我在陳夔友家裡,看到有一種胡西菽,裝在一個玻璃小瓶子裡,豆子呈白色且細小,跟珍珠粉沒有什麼差別,說是王撫軍府上得到的,可以入藥,非常有效地化痰。陳夔友的一個外甥女有一次晚上得了肺風痰喘,病情危急,很多醫生都說沒救了;用這一錢的胡西菽調薑汁灌下去,效果卻像神藥一樣好。

5. 竹米

物理小識:竹結實,斑文兩兩相比,謂之竹米

下積如神。

白話文:

物理小識:竹子結出果實,果實上斑紋成雙成對,稱為「竹米」。

竹米的質地堅硬如神。

6. 陳倉米

朱公米

白話文:

朱公米具有消食健胃、行氣順氣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寒熱虛實導致的腹瀉痢疾、嘔吐酸水、消化不良、身體陰陽失衡等症狀。

嶺南記:武昌漢陽門內,舊為陳友諒倉基。甲子年,有掘得黑米者,色如漆,堅如石,炒之即松;,秋燈叢話:康熙甲子,武昌郡之福坊,掘得黑米數十斛,堅如石,炒研為末,治膈症如神,傳為偽陳友諒積粟所。又天門學宮前明改建北郭倉基地,亦掘得黑米,治疾頗驗。

白話文:

嶺南記:

武昌漢陽門內,舊址為陳友諒的倉庫地基。甲子年,有人挖到黑米,顏色像漆,堅硬如石,炒熟後就會變鬆變軟。

秋燈叢話:

康熙甲子年,武昌郡的福坊,挖出幾十斛黑米,堅硬如石,炒熟研磨成粉末,治療隔食症狀非常有效,據說這是陳友諒積存的糧食。另外,天門學宮前明朝改建北郭倉的地基時,也挖出了黑米,用來治病很有效。

乾隆丙申,黃州重修郡學,疏浚泮池,池底積粟甚夥,色如漆而堅,治病效如前,人爭取之。太守王公廷棟恐系前人鎮壓物,禁而掩之。敏按:酉陽雜俎:乾陁國屍毗王倉庫,昔為火所燒,其中粳米燋者,於今尚存,服一粒,永不患瘧。

白話文:

乾隆二年,黃州郡學修繕,疏浚泮池,池底積聚了許多的稻穀,顏色像大漆一樣黑並且很堅硬,拿來治病療效跟以前一樣好,人們爭先恐後地取用。太守王公廷棟擔心是前人留下的鎮壓物,禁止並且掩埋起來。 《酉陽雜俎》中記載:乾陁國屍毗王的倉庫,曾經被火燒過,裡面的粳米被燒焦了,到現在還保留著,服下一粒就可以永遠不患瘧疾。

炒研,治膈症如神。不藥良方,陳年倉米治卒心痛,燒灰和蜜服之,即止。

白話文:

研磨服用,治療膈症有奇效。不用藥物的妙方,陳年倉庫中的米磨成粉,治心痛發作,用火燒成灰拌蜂蜜服用,疼痛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