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卷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7)

1. 松上寄生

利水導痰,除胸中熱。

白話文:

利水導痰,除胸中熱。

2. 楓上寄生

汪連仕云:吊殺猢猻,一名上樹猢猻,又名鐵角猻兒,乃楓樹上風木藤,至年遠,結成連珠傀儡。能追風,不換時刻,酒蒸服,加金雀根土、當歸石床花根,石蠶,治癱瘓勾急之要藥。

白話文:

汪連仕說:吊殺猢猻,別名上樹猢猻,又名鐵角猻兒,是楓樹上的風木藤,經過很多年,形成一串串像傀儡的果實。它能追逐風,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採摘。將它蒸煮後服用,再加入金雀根土、當歸、石牀花根、石蠶,是治療癱瘓和抽搐的要藥。

3. 蛇莆藤

職方典:產福寧,莖細,葉如猴耳。

治喉齒百病。

白話文:

產福寧:莖細,葉子像猴子的耳朵。

主治:喉嚨和牙齒的各種疾病。

4. 李頭藤

職方典:產福寧,其藤腐朽者,可代香用。

止嘔血活經絡。

白話文:

繁體中文:職方典:產福寧,其藤腐朽者,可代香用。

此藥材產於福寧,其藤蔓腐朽後,可當作香料使用。

作用:止嘔血,活絡經絡。

5. 龍鬚藤

粵東小錄:藤產東莞,微細如髮,直起數丈,無一節,常飛越數樹,如千百遊絲牽綴,紅者名紅龍鬚,紫者名紫龍鬚,有五色,然生無根蒂,以穢物投之即消釋,不知所去。土人以其液和細土石灰,塗釁糖釜,其堅如鐵,雖猛火不裂。其花與子皆入藥。浸酒服,補筋骨,祛風解毒,能循脈絡,無微不到。

白話文:

廣東東莞地區有一種 藤 ,細如頭髮,筆直地生長數丈高,沒有節,常常跨越幾棵樹,好像千百根遊絲相互牽連。紅色的藤叫紅龍鬚,紫色的藤叫紫龍鬚,還有五顏六色的藤,但這種藤沒有根。如果用髒東西碰觸它,就會立即消失,不知去向。當地人用藤的汁液和細土、石灰混合,塗抹在糖鍋上,使糖鍋堅硬如鐵,即使用猛火加熱也不會裂開。藤的花和果實都可以入藥。將藤浸在酒中服下,可以補益筋骨,祛風解毒,藥效能沿著經絡運行,沒有哪裡達不到。

藥性考:五色龍鬚藤,細如髮,生無根蒂,掛樹長髮。

白話文:

藥性考:五色(龍鬚藤),纖細如髮,生長時無根無蒂,懸掛在樹上長成一頭長髮。

6. 臭藤根

草寶云:此草二月發苗,蔓延地上,不在樹間,系草藤也。葉對生,與臭梧桐葉相似,六、七月開花,粉紅色,絕類牽牛花,但口不甚放開。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為臭藤。其根入藥,本年者細小,二、三年者大如萊菔,可用。李氏草秘云:臭藤一名卻節,對葉延蔓,極臭,煎洗腿足諸風寒濕痛、拘攣不能轉舒,如神。汪氏藥錄:臭蒲萄蔓延而生,子如蒲萄而臭,治風。

白話文:

草藥寶典中說:這種草在二月時發芽,匍匐在地面上生長,不在樹上,是一種草藤。它的葉子相對生長,跟臭梧桐的葉子相似,在六月至七月時開花,花朵是粉紅色的,非常像牽牛花,但花朵不會完全盛開。搓揉葉子並聞一聞,有臭味,不知道它的正確名稱是什麼,人們因為它的臭味,所以叫它臭藤。它的根可以入藥,當年的根較細小,兩三年後的根大如蘿蔔,都可以使用。李氏的草藥祕方中說:臭藤又叫卻節,葉子對生,匍匐蔓延生長,極其臭,將其煎煮後洗腿足,可以治療各種風寒濕痛、拘攣難以舒展的症狀,效果非常好。汪氏的藥錄中說:臭蒲萄匍匐蔓延生長,果實像葡萄但有臭味,可以治療風疾。

又云:野蒲萄氣重味臭,功能敗腸胃之癰。

治瘰癧,用根煎酒數服自愈,未破者消,已潰者斂。

白話文:

野生的葡萄酸味強烈,氣味難聞,有消除腸胃膿腫的功能。

用其根部煎煮酒液,服用數次即可自癒。還未潰爛的會消散,已經潰爛的會收斂。

治風痛腸癰,跌打損傷,流注風火𤶱毒,散鬱氣,洗疝,合紫蘇煎湯(汪連仕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風濕性疼痛、腸癰、跌打損傷、流注風火毒氣、散發鬱結之氣、治療疝氣,與紫蘇一起煎湯服用(汪連仕方推薦)。

7. 黃練芽

今呼黃連芽,一名黃槤頭。春初採嫩芽,小兒生食之,取其清香可口,味帶苦澀如黃連,故名。亦可以鹽湯焯食,漉出曝乾為鹽菜,暑月食之。百草鏡:此物藤生,引蔓大樹上,葉如桑寄生,尖長柔滑,頗光潤肥厚,二、三月枯枝生芽,淡紅色,如椿芽,生食苦中帶甘,入口生津。安徽人家多醃以為菜,與芹芽、椿芽、蘆芽並重。

白話文:

現在人們稱它為黃連芽,也叫黃槤頭。每年的早春時節,這種黃連芽嫩芽採摘後,孩子們可以直接食用,取其清香味美,口味帶些苦澀,像黃連一樣,所以取名為黃連芽。也可以用鹽水焯熟後食用,濾出曬乾後做成鹹菜,在暑天食用。百草鏡中記載:這是一種藤蔓植物,生長在高大的樹上,葉子像桑寄生,細長柔軟光滑,葉片肥厚且光潤。二、三月間,枯枝長出嫩芽,嫩芽顏色淡紅,像椿芽,生吃時味道微苦帶甜,入口後能生津止渴。安徽很多家庭都喜歡醃製成菜餚,與芹芽、椿芽、蘆芽齊名。

藥性考云:葉似槐而尖,嫩時揉干代茶勝茗,木甚細膩,苦中帶甘,味如橄欖,鹽食酸甜。解喉痛咽哽,消熱醒酒,舌爛口糜,嚼汁可解。

白話文:

藥性考中記載:葉子像槐樹葉但較尖,幼嫩時揉乾後可以代替茶葉勝過好茶,木頭非常細膩,味道苦中帶甘,吃起來像橄欖,加鹽食用則酸甜。可以治療喉嚨痛、咽喉阻塞、清熱醒酒,還可以治療舌頭破爛、口腔潰瘍,嚼碎後可以汁液可以治療。

味苦澀,性寒,解暑、止渴、利便(食物宜忌)。生津明目,清積熱解毒(藥檢)。

白話文:

**味道與性質:**苦、澀,寒性

**食物宜忌:**解暑、止渴、促進排便。

**藥檢:**生津、明目,清熱解毒。

敏按:方以智物理小識:黃楝頭一名回味,俗呼黃連頭。樹分葉如椿,大者合抱,春採其葉,味苦而甘,皮可合香入藥,治痢及霍亂。綱目遺此未收。如方氏所云,則木也,與百草鏡所云互異,或地土有不同耶,抑其物本有二種耶,並存俟考。

白話文:

敏 按: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說:黃楝頭又名回味,俗稱黃連頭。這種樹木的樹葉像椿樹,大的樹木可以兩個人合抱,春天採摘它的樹葉,味道苦澀甘甜,樹皮可以和香料一起製藥,治療痢疾和霍亂。綱目遺漏了沒有收錄黃楝頭。如果像方氏所說,那麼黃楝頭是一種木本植物,與《百草鏡》中所說的不同,或者各地的土壤不同,或者黃楝頭本身就分為兩種,兩者併存並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