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南山

《胎產指南》~ 卷七(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上) (5)

1. 九、產後類瘧

凡產後寒熱往來,每日應期而發,其症類瘧,切不可以瘧痰疾方藥治之。夫氣血虛而寒熱交作,元氣弱而外邪或侵,雖寒來復慄,湯火不能溫,熱如燔炙,冰水不能寒,或晝輕夜重,或日晡寒熱,雖所見症與瘧類同,其方藥必當滋榮益氣,以退寒熱,有汗急當止汗,如麻黃根湯等藥。若頭有汗而不及手足,乃孤陽絕陰之危症也,當加地黃、當歸之劑。

白話文:

產後如果出現寒熱交替、每天定時發作的情況,症狀類似瘧疾,切忌用治療瘧疾的藥方來治療。這是氣血虛弱、元氣虛弱、外邪侵襲引起的寒熱交作,即使寒熱交替,用熱水也不能溫暖,即使熱如火烤,用冰水也不能退熱。有的白天輕微、晚上加重,有的下午發冷發熱。雖然症狀與瘧疾相似,但治療方法應以滋養氣血、益氣退熱為主。如果出汗頻繁,應及時止汗,可用麻黃根湯等藥物。如果頭部出汗而手足不汗,這是孤陽絕陰的危急症狀,應加用地黃、當歸等藥物。

如感寒頭痛無汗,宜於生化湯內加羌活防風蓮鬚、蔥頭以散之,慎不可作瘧治以誤人也。柴胡湯青皮飲常山草果等方藥,俱不可用。

白話文:

如果感受寒邪、頭疼、不出汗,宜在生化湯中加入羌活、防風、蓮鬚、蔥頭來祛散寒邪,謹慎不可誤以為瘧疾而治療。像柴胡湯、青皮飲、常山、草果等藥方都不可以用。

黃根,當歸,黃耆,炙甘草人參桂枝白朮牡蠣浮小麥

白話文:

  • 麻黃根:具有發汗、解熱、平喘、利尿的作用。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

  • 黃耆:具有補氣、益氣、強壯、生津的作用。

  • 炙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

  •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的作用。

  • 桂枝:具有解表、發汗、溫經、通脈的作用。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作用。

  • 牡蠣:具有補陰、益血、收斂、止汗的作用。

  • 浮小麥:具有養心、益氣、除煩、止渴的作用。

凡婦人產後,患類瘧疾,頭有汗,身足無者,偏服參,少血分藥,多不救。

滋榮益氣扶正湯,治產後寒熱有汗,每日午後,應期而發。

川芎(一錢),當歸(二錢),炙草(五分),人參(二錢),生熟地(二錢),黃耆(一錢),陳皮(四分,去白),麥冬(一錢),白朮(一錢五分),麻黃根(一錢五分)

白話文:

  • 川芎(六公克)

  • 當歸(十二公克)

  • 炙甘草(三公克)

  • 人參(十二公克)

  • 生地黃、熟地黃(各十二公克)

  • 黃耆(六公克)

  • 陳皮(二點四公克,去除白色的部分)

  • 麥冬(六公克)

  • 白朮(九公克)

  • 麻黃根(九公克)

夜服六味地黃丸,每服七八十丸,清湯下。

加減養胃湯,治產後寒熱往來,頭疼無汗,類瘧。

川芎(一錢),當歸(三錢),藿香(四分),炙草(四分),茯苓(一錢),蒼朮(一錢),人參(一錢五分),半夏(八分),橘紅(四分)

白話文:

  • 川芎:一錢。

  • 當歸:三錢。

  • 藿香:四分之一錢。

  • 炙甘草:四分之一錢。

  • 茯苓:一錢。

  • 蒼朮:一錢。

  • 人參:一錢半。

  • 半夏:八分之一錢。

  • 橘紅:四分之一錢。

姜引。

痰,加竹瀝、薑汁、半夏曲。弱人兼服河車丸

白話文:

痰症,加用竹瀝、薑汁、半夏曲。體弱的人還可以服用河車丸。

產後久瘧,無汗不愈,兼煎白朮人參膏,以助藥力。

2. 十、產後類傷寒二陽症

產後七日內外,發熱頭痛惡寒,毋專論為傷寒太陽症;發熱頭痛脅痛,毋專論為傷寒少陽症。二症皆由氣血兩虛,陰陽不和,而類外感,治者慎勿輕產,執偏門而用麻黃,以治類太陽症。又用柴胡湯,以治類少陽症。蓋產婦血脫之後,若重發汗,則虛虛之禍,有不可勝言者也。

白話文:

產婦在產後七天內外,發熱、頭痛、惡寒,不要單純認為是傷寒太陽症;發熱、頭痛、脅痛,不要單純認為是傷寒少陽症。這兩種症狀都是由於氣血兩虛,陰陽不和,而類似外感。醫生在治療時,一定不要輕視產婦分娩,刻意使用麻黃來治療類似太陽症狀的疾病。另外,也不要使用柴胡湯來治療類似少陽症狀的疾病。因為產婦在失血之後,如果再大量發汗,就會導致虛弱的情況,這是有很多不可預測的後果的。

昔仲景云:亡血家不可發汗。丹溪云:產後不可發表。二先生非謂產婦真無寒之兼也,非謂麻黃柴胡之不對症也,誠恐後執偏門而輕產,執成方而發表也。雖明知產後真感風寒,其生化湯內芎姜亦能散之。又《內經》云: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而異治也。

白話文:

從前仲景說:失血的人家不能發汗。丹溪說:產後不能發表。這兩位先生並不是說產婦真的沒有兼有感冒,也不是說麻黃、柴胡不對症,而是擔心後人拘泥於一方而輕視產婦,拘泥於成方而發表。雖然明明知道產後確實感受了風寒,其生化湯內的芎姜也能散之。又《內經》說: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而異治也。

其謂東南方人柔弱,而西北方人剛勁,故治病有異也。雖產後勞虛,治不可分南北,須當重產而用補,少佐以散劑,雖有他症,以末治之,不可不明也。

白話文:

中醫認為東南方的男性比較柔弱,而西北方的人比較剛強,所以治療疾病的方法也不同。即使是產後虛弱,在治療時也不能將南北地區分開,必須重視產後調養,以補藥為主,稍加散劑輔助治療。即使有其他症狀,也要以治癒產後虛弱為最終目的,這個原則是不能忽視的。

加味生化湯,治產後三日內,發熱頭痛。

川芎(一錢五分),當歸(三錢),炙草(四分),炮姜(四分),桃仁(十粒),羌活(四分),防風(四分)

白話文:

川芎(1.5錢),當歸(3錢),炙草(0.4錢),炮姜(0.4錢),桃仁(10粒),羌活(0.4錢),防風(0.4錢)

服二帖。

若頭痛身熱不除,加白芷八分,細辛四分。若頭痛如破,加蓮鬚一錢,蔥頭五個。虛,加人參二錢。

白話文:

若頭痛和發燒得症狀一直沒消除,再加入八分白芷、四分細辛。若頭痛的感覺好像被刺穿,再加入一錢蓮鬚和五顆蔥頭。若身體虛弱,再加入二錢人參。

產後類傷寒,三陰症,潮熱有汗,大便不通,毋專論為陽明症;口燥咽乾而渴,毋專論為少陰症;腹滿液干大便實,毋專論為太陰症;又汗出譫語便秘,毋專論為腹中有燥屎宜下。數症多因勞倦傷脾,運化稽遲,血氣枯竭,腸腑燥涸,乃虛症類實,當補之症,治者毋偏門輕產而妄議,主承氣湯,以治類三陰之症也。

白話文:

產後的症狀類似傷寒。三陰症狀:潮熱、出汗、大便不通。不能只判斷為陽明證。口乾、咽乾,想喝水,不能只判斷為少陰症。腹脹、口渴、大便不暢。不能只判斷為太陰症。又出汗、胡言亂語,便祕,不能單獨判斷為腹中燥屎需要通便。這些症狀大多是勞累傷脾引起的,運化遲緩,血氣枯竭,腸、腑乾燥,都是虛症與實症的症狀。治療時不要偏向只診斷為產後而妄加評論。主用承氣湯治療類似三陰症狀的疾病。

間有少壯之人,患此類症,妄下僥倖無妨,但產後虛弱而復誤下,虛虛之禍,不可勝言,屢見妄下成噎,誤導反結。又言少血致便不通,而誤下泄瀉不止者甚多。

白話文:

偶爾也有年輕人患了這種病症,胡亂地、僥倖地服用大黃,沒什麼問題,但是產後虛弱的婦女又誤用了大黃,虛弱情況嚴重,實在難以形容,屢見胡亂服用大黃成咽喉梗阻的,誤導反倒引起便結。另外又說:「血虛導致大便不通」,而誤用大黃導致腹瀉不止的實在很多。

養正通幽湯,治產後大便秘,類三陰傷寒症。

川芎(一錢五分),當歸(六錢),炙甘(五分),桃仁(十五粒),肉蓯蓉(一錢,酒洗,去甲),陳皮(四分),麻仁(一錢)

白話文:

川芎(七.五公克),當歸(三十公克),炒甘草(二.五公克),桃仁(十五粒),肉蓯蓉(五公克,用酒清洗,去除外殼),陳皮(二公克),麻仁(五公克)

汗多便實,加黃耆一錢,麻黃根一錢。口燥渴,加麥冬一錢。腹滿液干便實,加麥冬一錢,人參一錢,蓯蓉一錢。汗多譫語便實,乃血氣並竭神衰,心主失守,宜養榮安神,加茯神一錢,棗仁一錢,遠志一錢,柏子仁一錢,白朮二錢,人參一錢,黃耆一錢。以上等症,大便燥結,並宜大料、川芎、當歸補血,人參可少,芎歸非至斤數,難以取效。

白話文:

如果出汗很多、大便乾燥,可以加黃耆一錢、麻黃根一錢。

如果口乾舌燥,可以加麥冬一錢。

如果腹脹、體液乾燥、大便乾燥,可以加麥冬一錢、人參一錢、蓯蓉一錢。

如果出汗很多、譫語、大便乾燥,說明血氣耗盡、精神衰弱、心神失守,應該滋養氣血、安神,可以加茯神一錢、棗仁一錢、遠志一錢、柏子仁一錢、白朮二錢、人參一錢、黃耆一錢。

以上這些症狀,如果大便乾燥、結塊,都應該用大料、川芎、當歸補血,人參可以少加,芎歸的用量如果不是以斤計算,很難達到效果。

大抵產婦虛中傷寒,口傷寒食,外症雖見,頭痛發熱,或脅痛腰痛,似外感宜汗,猶當重產亡血禁汗,惟宜生化湯中量而加減調治之無失。又如大便結秘,猶當重產,其亡血禁下,惟宜養正助血通滯,極穩當也。

白話文:

總體來說,產婦虛弱容易遭受風寒,口服溫熱食物,外在症狀儘管明顯,例如頭痛、發燒或肋痛、腰痛,看似外感需要發汗,但仍應重視產後失血而禁止發汗,只能適當服用生化湯並酌情加減來調養治療。此外,如果大便不通,仍應重視產後,失血禁止瀉下,只能適當服用養正助血通滯的藥物,十分穩妥。

又方,潤腸粥,產後日久,大便不通,用芝麻一升研末,和米二合,煎粥食即通。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是潤腸粥,生產後很長時間大便不通,用芝麻一升研磨成末,和兩合米一起煮粥,吃了就會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