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 (1)

1. 卷第二十三

(五疳辨治)凡九門

2. 五疳論第一

《聖惠》論:夫小兒托質胞胎,成形氣血。誕生之後,骨肉輕軟,腸胃細微。哺乳須是合宜,臟腑自然調適。若乳母寒溫失理,動止乖違,飲食無常,甘肥過度,喜怒氣亂,醉飽傷勞,便即乳兒,致成疳也。又小兒百日以後,五歲以前,乳食漸多,不擇生冷,好餐肥膩,恣食甘酸,臟腑不和,並生疳氣。

白話文:

《聖惠》中說:小孩子出生的時候,身體的臟腑器官都很柔弱,腸胃功能也很脆弱。如果乳母的身體狀況不好,或者飲食不當,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導致孩子患上疳病。另外,孩子在100天到5歲之間,飲食逐漸增多,不注意選擇食物的生冷和肥膩,經常吃甘酸的食物,就會導致臟腑功能失調,也會患上疳病。

凡五疳者:一曰肝疳,其候搖頭揉目,白膜遮睛,流汗遍身,合面而臥,目中澀癢,肉色青黃,發疏頭焦,筋青腦熱,腹中積聚,下痢頻多,久而不痊,轉甚羸瘦。此是肝疳,亦名風疳也。二曰心疳,其候渾身壯熱,吐利無恆,頰赤面黃,胸膈煩滿,鼻乾心燥,口舌生瘡,痢久不痊,多下膿血。有時盜汗,或乃虛驚。

白話文:

五種疳病:

  1. 肝疳:症狀是搖頭揉眼,白膜遮蔽眼睛,滿身盜汗,合面而臥,眼睛乾澀發癢,皮膚青黃,頭髮稀疏枯焦,筋青腦熱,腹中積聚,頻繁腹瀉,久而不愈,逐漸消瘦。這是肝疳,也叫風疳。

  2. 心疳:症狀是全身發熱,嘔吐腹瀉不固定,臉頰發紅面黃,胸膈煩悶,鼻子乾燥心臟燥熱,口舌生瘡,腹瀉久不痊癒,多下膿血。有時盜汗,或出現虛驚。

此是心疳,亦名驚疳也。三曰脾疳,其候腹多筋脈,喘促氣粗,乳食不多,心腹脹滿,多啼咳逆,面色痿黃,骨立毛焦,形枯力劣,胸膈壅悶,水穀不消,口鼻常干,好吃泥土,情意不悅,愛暗憎明,腸胃不和,利多酸臭。此是脾疳,亦名食疳也。四曰肺疳,其候咳嗽氣逆,皮毛乾焦,饒涕多啼,咽喉不利,揉鼻咬甲,壯熱憎寒,口鼻生瘡,唇邊赤癢,腹內氣脹,乳食漸稀,大腸不調,頻頻泄利,糞中米出,皮上粟生。此是肺疳,亦名氣疳也。

白話文:

這是心疳,又叫驚疳。三是脾疳,症狀是腹部多筋脈,喘促氣粗,乳食不多,心腹脹滿,多啼哭咳嗽,面色枯黃,骨瘦毛焦,形體枯瘦,胸膈壅悶,水穀不消化,口鼻常乾,喜歡吃泥土,心情不愉快,喜歡黑暗,討厭光明,腸胃不和,大便多酸臭。這是脾疳,又叫食疳。四是肺疳,症狀是咳嗽氣逆,皮毛乾枯,多鼻涕多哭,咽喉不利,揉鼻子咬指甲,壯熱怕冷,口鼻生瘡,脣邊發紅發癢,腹中脹氣,乳食漸少,大腸不調,經常腹瀉,糞便中有米粒,皮膚上長粟粒。這是肺疳,又叫氣疳。

五曰腎疳,其候肌骨消瘦,齒齦生瘡,寒熱有時,口鼻乾燥,腦熱如火,腳冷如冰。吐逆既增,乳食減少,瀉痢頻並,下部開張,肛門不收,疳瘡癢痛。此是腎疳,亦名急疳也。今以一方同療之,故曰五疳也。

白話文:

五、腎疳的症狀是:肌肉和骨頭消瘦,牙齦長瘡,有時感到寒冷或發熱,口鼻乾燥,腦袋像火燒一樣燙,腳卻冷得像冰塊。嘔吐和反胃的症狀加劇,吃奶減少,腹瀉和痢疾經常交替出現,肛門鬆弛失控,肛門無法閉合,疳瘡疼痛、瘙癢。這就是腎疳,也叫急疳。現在用一個方子來治療,所以稱為五疳。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五疳論:小兒五疳,因過食甘甜,或因驚氣入腹,或緣患後不長肌肉,致成疳疾。不思乳食,朝好暮惡,或發潮熱,四肢羸瘦,腹急氣喘,頭髮稀疏,喜食泥土,變成疳勞。宜進雞肉煎丸(方見疳勞門中),及消疳蘆薈丸(方見五疳可治、不可治門中),兼服調胃氣觀音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並四順散。(方見溫壯門。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在《家寶》中論述了五疳的治療:小兒五疳,是由於過度食用甘甜的食物,或者由於驚氣進入腹中,或者由於患病後肌肉不生長,導致疳疾。不思飲食,早晨好,晚上厭食,或發燒,四肢瘦弱,腹脹氣急,頭髮稀疏,喜歡吃泥土,變成疳勞。應該服用雞肉煎丸(配方見疳勞門),以及消疳蘆薈丸(配方見五疳可治、不可治門),兼服調胃氣觀音散(配方見胃氣不和門)和四順散。(配方見溫壯門。

葛氏《肘後》四味飲同。)

錢乙論五疳論:肝疳,白膜遮睛,當補肝,地黃丸主之(方見虛寒門中)。心疳,面黃頰赤,心壯熱,當補心,安神丸主之(方見虛熱門中)。脾疳,體黃腹大,食泥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方見胃虛不和門中)。腎疳,極瘦,身有瘡疥,當補腎,地黃丸主之。肺疳,氣喘,口鼻生瘡,當補脾肺,益黃散主之。(二方見同。)

白話文:

錢乙論述的五種疳證:

1.肝疳:眼白被覆着一層白色薄膜,要補肝,地黃丸是主方(方子見虛寒門中)。

2.心疳:面黃、臉頰泛紅,心火壯熱,要補心,安神丸是主方(方子見虛熱門中)。

3.脾疳:身體發黃、腹部膨脹,吃泥土,要補脾,益黃散是主方(方子見胃虛不和門中)。

4.腎疳:極度消瘦,身上有瘡疥,要補腎,地黃丸是主方。

5.肺疳:氣喘、口鼻長瘡,要補脾肺,益黃散是主方。(兩種方子見同。)

《嬰童寶鑑》五臟五疳論:心臟生疳,狀如大人勞疾,兩頰赤色,面色黃白,身體壯熱,胸中滿悶,鼻口生瘡,氣喘嘔逆,膿黑痢赤,虛汗饒多,漸加消瘦,此心疳也。肝臟受疳,目生白膜,面色青黃,夜汗饒多,時加氣擁,搖頭鼻癢,毛立發稀,覆地而臥,腹中症塊,下痢無時,常加羸瘦,此肝疳也。

白話文:

《嬰童寶鑑》五臟五疳論:

  • 心臟生疳:症狀猶如大人勞疾,兩頰赤色,面色黃白,身體壯熱,胸中滿悶,鼻口生瘡,氣喘嘔逆,膿黑痢赤,虛汗饒多,漸加消瘦。
  • 肝臟受疳:症狀為目生白膜,面色青黃,夜汗饒多,時加氣擁,搖頭鼻癢,毛髮豎立脫落,經常覆地而臥,腹中有硬塊,下痢無時,常加瘦弱。

脾臟受疳,糞中有米,臭氣糟酸,好食泥土,心腹脹滿,肚有青脈,咳嗽噁心,口鼻乾焦,情懷不樂,憎明好暗,肌肉內消,此脾疳候也。肺臟受疳,咳嗽氣喘,鼻下生瘡,咬指捻眉,吐利冷沫,腹滿不食,壯熱憎寒,皮上粟生,喉中嗌塞,洞赤白泔,皮膚燥澀,此肺疳候也。

白話文:

脾臟感染了疳病,大便中有米,伴有腐爛發酸的惡臭,喜歡吃泥土,心腹部脹滿,肚子上有青色的血管,咳嗽噁心,口鼻乾燥,心情不愉快,討厭光線,喜歡黑暗,肌肉萎縮,這些都是脾引起的疳症的症狀。肺臟感染了疳病,咳嗽呼吸困難,鼻下長瘡,咬手指捻眉頭,嘔吐、腹瀉、冷沫,腹部脹滿不吃東西,發燒怕冷,皮膚上長粟粒,喉嚨乾澀,吐出含有血絲的白色的漿液,皮膚乾燥,這些都是肺引起的疳症的症狀。

腎臟受疳,下冷上熱,洞泄脫肛,下部開張,更加疳䘌,渾身瘡癬,時發憎寒,奶食不消,夜多啼叫,小便如水,胸脅似湯,日漸尫羸,久而沉困,此是腎疳候也。凡上件疳,皆屬五臟六腑也。

白話文:

腎臟受疳,下半身發冷但上半身發熱,會腹瀉脫肛,下體肌膚鬆弛,疳䘌更加嚴重,全身瘡癬,時常覺得憎寒,喝下的奶不能消化,晚上常常啼哭,小便像水一樣清澈,胸脅部位如同熱湯,日益消瘦虛弱,時間一久便會陷入沉重虛弱的狀態,這便是腎疳的症候。凡是上述的疳病,都屬於五臟六腑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