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奭

《本草衍義》~ 卷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2)

1. 海蛤 文蛤

陳藏器所說是,今海中無雁,豈有食蛤糞出者。若蛤殼中有肉時,尚可食。肉既無,焉得更有糞中過數多者?必為其皆無廉稜,乃有是說。殊不知風浪日夕淘汰,故如是。治傷寒汗不溜,搐卻手腳,海蛤、川烏頭各一兩,穿山甲二兩,為末,酒糊為丸,大一寸許,捏扁,置所患足心下,擘蔥白蓋藥,以帛纏定。於暖室中取熱水浸腳至膝上,久則水溫,又添熱水,候遍身汗出為度。

白話文:

  1. 陳藏器說,現在海中沒有大雁,哪有雁吃了蛤蜊糞便而拉出來的東西?如果蛤蜊殼中含有肉時,尚可以食用。肉都沒有了,哪裡還會有糞便中有這麼多東西?必定是蛤蜊殼中什麼都沒有,所以纔有這種說法。卻不知道風浪日夜沖刷,所以才如此。

  2. 治療外傷後滿身大汗不出,抽搐了手腳,用海蛤、川烏頭各一兩,穿山甲二兩,打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丸藥,藥丸大小約一寸左右,捏成扁平狀,放在患處的腳心下面,用蔥白切片覆蓋藥物,用布條纏繞固定。在溫暖的室內,用熱水浸泡雙腳至膝蓋以上,長時間後水溫降低,再添加熱水,等到全身出汗為止。

凡一二日一次浸腳,以知為度。

白話文:

每隔一、二日,泡腳一次,只要感到舒適即可。

2. 石決明

經云:「味鹹」,即是肉也。人採肉以供饌,及干至都下,北人遂為珍味。肉與殼兩可用,方家宜審用之。然皆治目,殼研,水飛,點磨外障翳。登、萊州甚多。

白話文:

中醫古籍中說:「鹹味」,就是肉。人們宰殺牲畜以供烹飪,運送到京城之後,北方人便把它當作珍貴的美味。肉和外殼都可以用,醫生應當審慎使用。但是,它們都用於治療眼睛疾病。將外殼磨成粉末,用清水過濾,點入眼中以消除眼疾。登州和萊州境內大量生長。

3. 真珠

小兒驚熱藥中多用。河北塘、濼中亦有。圍及寸者,色多微紅。珠母與廉州珠母不相類,但清水急流處,其色光白,水濁及不流處,其色暗。余如經。

白話文:

小兒驚熱的藥物中多用。河北的塘口、濼河中也有。周長及一寸的,顏色多微紅。珠母和廉州珠母不相類似,但是清澈急流的地方,它的顏色潔白光亮,水濁或不流動的地方,顏色就暗淡。其他的如《本草經》所述。

4. 秦龜

秦龜,即生於秦者。秦地山中多老龜,極大而壽。龜甲即非只秦地有,四方皆有之,但取秦地所出大者為勝。今河北獨流、釣臺甚多,取龜筒治療,亦入眾藥。只此二種,各逐本條。以其靈於物,方家故用以補心,然甚有驗。

白話文:

秦龜,即產自秦國的烏龜。秦地山區有很多烏龜,體型巨大而且壽命很長。龜甲不一定只有秦地有,四面八方都有,但是秦地產的大龜是最好的。如今河北的獨流、釣臺有很多烏龜,用龜殼來治療疾病,也作為藥材使用。只有這兩種,各自都有自己的治療方法。由於烏龜比其他動物靈驗,所以醫生都用它來治療心臟病,而且非常有效。

5. 玳瑁

治心經風熱。生者入藥,蓋性味全也。既入湯火中,即不堪用,為器物者是矣。與生熟犀其義同。

白話文:

治療心經風熱的生犀角,可以入藥使用,這是因為生犀角的藥性與味道都比較完整。但是,如果將犀角放入湯藥中煮沸,它的藥性就會被破壞,只剩下器物的作用,這與生熟夏枯草的道理是一樣的。

6. 鯉魚

至陰之物也,其鱗故三十六。陰極則陽夏,所以《素問》曰:「魚,熱中。」王叔和曰:「熱即生風。」食之,所以多發風熱,諸家所解並不言。《日華子》云「鯉魚涼」,今不取,只取《素問》為正。萬一風家更使食魚,則是貽禍無窮矣。

白話文:

鯉魚是極寒的藥物,它的鱗片因此有三十六片。陰的極點就會轉化為陽的熱,所以《素問》說:「鯉魚,熱在中間。」王叔和說:「熱就會生風。」吃了鯉魚,所以容易發風熱,各家解釋沒有提到這一點。《日華子》說:「鯉魚涼」,這說法現在不採用,只把《素問》的說法當作正確的。萬一患有風病的人還吃魚,那就是製造無窮的禍害了。

7. 蠡魚

今人謂之黑鯉魚,道家以謂頭有星為厭。世有知之者,往往不敢食。又發故疾,亦須忌爾。今用之療病,亦只取其一端耳。

白話文:

現在的人稱之為「黑鯉魚」,道家稱之為有星紋在頭部的「厭魚」。世上知道的人,通常都不敢食用。如果會引發舊病復發,也應忌食。現在用來治療疾病,也只是取其中的某一部位而已。

8. 鮧魚

形少類獺,有四足,腹重墜如囊,身微紫色。嘗剖之,中有三小蟹,又有四五小石塊,如指面許,小魚五七枚。然無鱗,與鮎、鱔相類。今未見用者。

白話文:

這種動物形狀像水獺,有四隻腳,肚子很重,像一個袋子,身體略帶紫色。曾經剖開牠,裡面有三個小螃蟹,還有四五塊小石頭,像手指頭那麼大,還有五七條小魚。但是沒有鱗片,和鮎魚、鱔魚很像。目前還沒有人使用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