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又彭

《沈氏女科輯要》~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第六節·淋漓不斷

(一名經漏)

陳良甫曰:或因氣虛不能攝血;或因經行而合陰陽,外邪客於胞內。

王孟英按:亦有因血熱而不循其常度者。

2. 第七節·月事異常

經云,七七而天癸竭。有年過五旬,經行不止者:許叔微主血有餘,不可止,宜當歸散;《產寶》主勞傷過度、喜怒不時;李時珍作敗血論。三說不同,當參脈證。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女性到了七七四十九歲,天癸就乾涸了。但有些女性年過五旬,月經還沒有停止。許叔微認為這是血太多,無法停止,應該服用當歸散。 《產寶》認為這是因為勞累過度、喜怒無常。李時珍認為這是敗血。這三種說法不同,應該根據脈象和證狀來決定。

李時珍曰:月事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後,或通或塞,其病也。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是謂倒經;有三月一行,是謂居經;有一年一行,是謂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謂暗經;有受胎後,月月行經而產子者,是謂胎盛,俗名胎垢;有受胎數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隕者,是謂漏胎。此雖以氣血有餘不足言,而亦異常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月經一個月來一次,這是正常的。如果提前或延後,或者通暢或阻塞,那都是生病了。有的人在月經期間只會吐血、流鼻血,或者眼睛、耳朵出血,這種情況叫做倒經;有的人三個月來一次月經,這種情況叫做居經;有一年才來一次月經的,叫做避年;有的人一生都不來月經,但卻能夠懷孕生子,這種情況叫做暗經;有的人在懷孕後,每個月的經期還來月經,並且順利生下孩子,叫做胎盛,俗名胎垢;有的人懷孕後幾個月,突然大量流血,但胎兒沒有流產,這種情況叫做漏胎。出現這些病狀,雖然是因為氣血不足有餘所導致,但也是很異常的現象。

王孟英按:有未及二七之年而經水已行者;有年逾花甲而月事不絕者;有無病而偶停數月者;有壯年而月信即斷者;有帶下過甚而經不行者;有數月而一行者;有產後自乳而仍按月行經者;有一產而停經一二年者。秉賦不齊,不可以常理概也。

白話文:

王孟英註解說:有的人還不到二、三十歲,月經就已經來了;有的人到了六十多歲,月經還沒有停止;有的人沒有生病,但月經偶爾會停止幾個月;有的人壯年時月經就斷了;有的人白帶過多,月經就不來了;有的人幾個月才來一次月經;有的人產後哺乳,月經仍然按月來;有的人生完孩子後,月經停止了一兩年。人的體質不同,不能用常理來概括。

3. 第八節·血崩

(血大至曰崩,此是急病)

《素問》云:陰虛陽搏謂之崩。

許叔微曰:經云,天暑地熱,經水沸溢。又曰,陰虛者尺脈虛浮,陽搏者寸脈弦急,是陰血不足,陽邪有餘,故為失血內崩。宜奇效四物湯,或四物湯黃連

白話文:

許叔微說:經書上說,天火太盛,地熱難耐,經血也就沸騰溢出。又說,陰氣不足的人,尺脈會表現出虛浮,陽氣盛的人,寸脈會表現出發緊,這是因為陰血不足,陽邪過剩,導致出血崩漏。應該給予奇效四物湯,或是在四物湯中加入黃連。

奇效四物湯

當歸(酒洗),川芎白芍(炒),熟地黃阿膠艾葉黃芩(炒,各一錢)

白話文:

當歸(用酒洗過),川芎,白芍(炒過),熟地黃,阿膠,艾葉,黃芩(炒過,各一錢重)

叔微又曰:女人因氣不先理,然後血脈不順,生崩帶等證。香附是婦人仙藥,醋炒為末,久服為佳,每服二錢,清米飲調下。徐朝奉內人遍藥不效,服此獲安。

白話文:

叔微又說:婦女因為氣血不調,導致血脈不順暢,就會產生崩帶等症狀。香附是婦女的仙藥,用醋炒成粉末,長期服用效果最佳,每次服用二錢,用清米湯送服。徐朝奉的妻子遍尋藥物都不見效,服用此藥才得以安癒。

徐藹輝曰:叔微「理氣」二字,專主怒氣、鬱氣傷肝,故用香附調氣以和肝,慎不可用破氣藥。

薛立齋曰:肝經風熱,或怒動肝火,俱宜加味逍遙散

加味逍遙散

當歸,白芍,柴胡甘草茯苓白朮,丹皮,黑山梔,加薄荷、薑、棗煎。

白話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

白芍:具有養血調經、柔肝止痛的作用。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作用。

甘草:具有補益氣血、調和諸藥的作用。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作用。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作用。

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黑山梔: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

薄荷:具有疏風清熱、利咽止痛的作用。

薑:具有溫中散寒、止嘔解毒的作用。

棗: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血的作用。

將上述中藥材加入薄荷、薑、棗一起煎煮。

李太素曰:崩宜理氣、降火、升提。

《金匱》云: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弱不實,則谷消而水化。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營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中說:寸口脈搏微弱而緩慢,微弱是衛氣疏散,疏散則皮膚空虛;緩慢是胃氣虛弱不充實,則穀物消化而不成營養,水液在體內停留而不能化生為氣血。穀物進入胃內,脈道才能通行;水液進入經絡,血液才能生成。營氣旺盛,皮膚一定疏鬆;三焦經絡不通暢,叫做血崩。

趙養葵曰:氣為陽主升,血為陰主降。陽有餘則升者勝,血出上竅;陽不足則降者勝,血出下竅。氣虛者面色必白,尺脈虛大。

白話文:

趙養葵說:「氣為陽,主升;血為陰,主降。」當陽氣過剩時,升發的力量增強,血液就會從上竅外出;當陽氣不足時,降下的力量增強,血液就會從下竅外出。氣虛的人面色一定發白,尺脈虛大。

東垣曰:下血證,須用四君子補氣藥收功。

東垣又曰:人傷飲食,醫多妄下。清氣下陷,濁氣不降,乃生䐜脹,所以胃脘之陽不能升舉,其氣陷下致崩,宜補中湯

白話文:

東垣還說:人因飲食傷了脾胃,醫生往往胡亂地瀉下。清氣下陷,濁氣不降,就會產生腹脹,所以胃脘部的陽氣不能升舉,其氣陷下導致崩潰,適合用補中湯。

丹溪云:有涎郁胸中,清氣不升,故經脈壅遏而降下。非開涎不足以行氣;非氣升則血不能歸隧道。其證或腹滿如孕;或臍腹療痛;或血結成片;或血出則快,止則悶;或臍上動。治宜開結痰、行滯氣、消汙血。

白話文:

丹溪說:有涎液積聚在胸中,清氣無法上升,所以經脈堵塞而下降。如果不打開涎液,不足以運行氣;如果氣不上升,血液就不能回歸正常的通道。它的症狀或者腹部脹滿像懷孕一樣;或者臍部和腹部疼痛;或者血液結成塊片;或者血流出就舒暢,停止就煩悶;或者臍上部跳動。治療應該打開凝結的痰液、運行滯留的氣、消除瘀血。

沈堯封曰:沖為血海,並陽明之經而行,故東垣、丹溪皆主胃脘之陽不升。顧其病源各異,李曰妄下,朱曰痰鬱,有腹滿如孕,血出反快,止反悶等證可認。妄下則無有也,非問不得。

白話文:

沈堯封說:沖脈是血海,跟胃陽明經一起運作,所以東垣先生和丹溪先生都認為是胃中陽氣升不上來。但他們的病因各自不同,李東垣說是妄自服瀉藥,朱丹溪說是痰濕鬱結。有腹滿像懷孕一樣,月經來反而舒暢,不來反而悶脹等症狀可以認可。妄自服瀉藥就不會有這些症狀,如果不問,就不得而知。

戴元禮曰:血大至曰崩,或清或濁,或純下紫血,勢不可止。有崩甚腹痛,人多疑惡血未盡,又見血色紫黑,愈信為惡血,不敢止截。凡血之為患,欲出未出之際,停在腹中,即成紫血。以紫血為不可留,又安知紫血之不為虛寒乎?瘀而腹痛,血行則痛止;崩而腹痛,血止則痛止。芎歸湯加薑、附,止其血而痛自止。

白話文:

戴元禮說:出血量多到極點稱為崩漏,出血可以是清的、或是濁的,或是單純向下排紫血,勢頭無法停止。有崩漏而出現嚴重的腹痛,很多人懷疑是惡血沒有排盡,又看到血色紫黑,於是更加相信是惡血,不敢止血。凡是血的危害,在想要流出又沒有流出來的時候,停留在腹中,就會變成紫血。以紫血為不可保留,又怎麼知道紫血不是虛寒造成的呢?瘀血而腹痛,血流動了,疼痛就會停止;崩漏而腹痛,血止住了,疼痛就會停止。芎歸湯中加入生薑、附子,可以止血,疼痛自然就會停止。

薛立齋曰:有婦患崩,過服寒藥,脾胃久虛,中病未已,寒病復起,煩渴引飲,粒米不進,昏憒時作,脈洪大,按之微弱。此無根之火,內虛寒而外假熱也。十全大補加附子,崩減,日服八味丸而愈。又有久患崩,服四物湯涼血劑;或作或止,有主降火;加腹痛,手足厥冷,此脾胃虛寒所致,先用附子理中湯,次用濟生歸脾、補中益氣二湯,崩頓止。若泥痛無補法,誤矣。

白話文:

薛立齋說:有一個婦女患了崩漏,過量服用了寒藥,脾胃虛弱了很長時間,身體虛弱的病還沒好,寒病又起來了,煩躁口渴想喝水,一粒米都吃不進去,時常昏迷糊塗,脈搏洪大而按起來很微弱。這是無根之火,內部虛寒而外部假熱。用十全大補丸加上附子,崩漏減少了,每天服用八味丸而治癒了。還有一個長期患有崩漏的婦女,服用了四物湯涼血劑;病情有時發作有時停止,有大夫主張降火;加重腹痛,手足冰冷,這是脾胃虛寒引起的,先用附子理中湯,然後用濟生歸脾湯、補中益氣湯這兩種湯藥,崩漏立即停止了。如果拘泥於疼痛而不敢使用補法,那就錯了。

沈堯封曰:崩證熱多寒少。若血大至色赤者,是熱非寒;倘色紫黑者,出絡而凝,其中有陽虛一證。經云,陽氣者,衛外而為固也。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脈外之陽虛,失於衛護,則脈中之營血漏泄。既出絡脈,凝而不流,漸漸變紫變黑。然必須少腹惡寒,方可投溫。

白話文:

沈堯封說:崩漏證多是熱證,很少是寒證。如果出血量多,顏色鮮紅,是熱證而不是寒證;如果出血量少,顏色紫黑,是血出脈絡而凝結,其中有陽虛的證候。經典上說,陽氣衛護在體表,起著固護作用。營血運行在脈中,衛氣運行在脈外,脈外的陽氣虛弱,失去衛護作用,脈中的營血就會漏泄。營血漏出脈絡後,凝結不流動,漸漸變成紫黑色。但是,必須少腹怕冷,才能服用溫補的藥物。

崩證極驗方

地榆,生牡蠣(各二錢),生地(四錢),生白芍(三錢),黃芩,丹皮(各一錢半),川連(五分),甘草(八分炒),蓮鬚,黑梔(各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地榆、生牡蠣(各兩錢),生地黃(四錢),生白芍(三錢),黃芩、丹皮(各一錢五分),川連(五分),甘草(八分炒),蓮鬚、黑梔(各一錢),以上藥材加水煎煮服用。

沈堯封曰:一婦日服人參、阿膠,血不止,投此即效。因伊帶多,偶以苦參易芩,血復至,用芩即止;去連,血又至,加連即止。

白話文:

沈堯封說:有一個婦女每天服用人參、阿膠,血崩不止,用了這個方子之後立刻見效。由於她帶下很多,曾經偶然用苦參代替黃芩,血崩又來了,用了黃芩就止住了;去掉連翹,血崩又來了,加了連翹就止住了。

堯封又曰:一婦患崩月餘,余診時,大崩發暈幾脫。是方加人參一錢,服之即完,十劑而安。

堯封又曰:一婦患此,年逾五旬,投人參、阿膠不效。一日用黃連五分,甚不相安。一醫云:是氣病。用酒炒香附、歸、芍、丹皮、黃芩、牡蠣、棗仁、黑荊芥各二錢,鬱金一錢五分,橘皮一錢,上沉香磨沖三分,柴胡五分,棕櫚炭八分,煎服,一劑崩止。除柴胡、荊芥、棕炭,數劑食進。復加白朮為散,服之作脹,減去即安。

白話文:

堯封又說:一位婦女患了這種病,年齡超過五十歲,用人參、阿膠治療都沒有效果。有一天用了五分的黃連,非常不舒服。一位醫生說:這是氣病。於是用酒炒香附、歸、芍、丹皮、黃芩、牡蠣、棗仁、黑荊芥各二錢,鬱金一錢五分,橘皮一錢,上沉香磨沖三分,柴胡五分,棕櫚炭八分,煎服,一劑崩血就止住了。除了柴胡、荊芥、棕炭,數劑服用後都能進食。又加白朮作散,服用後出現腹脹,減去後就舒服了。

堯封又曰:一崩證,少腹惡寒,用附桂八味丸,收全效。

王孟英按:經漏崩淋,並由精竅出,惟溺血從溺竅而下。婦女雖自知,然赧於細述。醫者不知分辨,往往誤治。更有因病汛愆,而衝脈之血改從大腸而下者,人亦但知為便血也,臨證均須細審。

白話文:

王孟英指出:經漏崩淋,都由精竅流出,只有溺血會從溺竅流出。女性患者雖然自己知道,但因害羞,不願意細說。醫生如果不知道分別,通常會誤診。還有由於疾病汛愆,而衝脈的血液會改從大腸流出,患者也只知道是便血。在看診時,都需要仔細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