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薌

《經驗奇方》~ 卷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7)

1. 受暑

此症頭額脹冷。心胸飽滿。或覺頭眩。或時發冷。飯食減少。足軟無力。脈象浮虛者是。

六一散(三錢),藿香(一錢半),真青蒿梗(子不用土者不靈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六一散(三錢),藿香(一錢半),真青蒿梗(子不用土者不靈,各二錢五分)

六一散(三錢),藿香(一錢半),真青蒿梗(不使用籽的,如果混合到土裡就沒有效果了,各二錢五分)

如胸膈飽滿者。宜加川厚朴一錢五分。

上藥水煎熱。開水沖熱服。頭額手足出汗即效。每一二日服一帖。連服數帖全愈。

2. 傷寒小肚驟然脹痛

此症或至腎子升上。脹痛更甚。

用大蔥頭六七個。切碎搗爛。放大碗內。陳紹酒半斤。重湯燉滾。衝入熱服。立刻全愈。或病已至數日後者。如法沖服。二三次亦效。

白話文:

準備六到七個大蔥頭。切碎並搗爛,放入大碗中。加入半斤陳紹酒,用滾燙的湯燉煮,然後沖入熱水中服下。立刻即可痊癒。即使病情已經持續了好幾天,按照這個方法沖服,二、三次之後也能見效。

3. 傷寒忽然發冷發熱

此症小便長。口不渴。先冷後熱。甚至人昏。脈象沉細。系寒症也。

淡附片(四錢),吳茱萸,炮姜(各二錢),當歸白芍(各二錢五分),水煎熱服。出汗即愈。

白話文:

淡附子片(四錢),吳茱萸,炮製過的生薑(各二錢),當歸,白芍(各二錢五分),用水煎煮成藥湯,趁熱服用。出汗後即能痊癒。

4. 傷寒身體不時發抖

淡附片,桂枝尖,生白芍(各二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紅棗(三枚)

白話文:

淡附片、桂枝尖、生白芍(各八克),炙甘草(四克),生薑(三片),紅棗(三枚)。

上藥水煎熱服。每日服一帖。連服二三帖。至愈為度。

5. 小兒傷寒忽然眼翻口吐涎沫手足抽搐

生薑紅糖(各二錢)

上藥水煎熱服。吐出積痰即愈。惟須加穿衣褲。使其和暖為要。

6. 陰火發燒

此症日夜發燒。人昏。燒後即退。退時人清。口不甚渴。渴不多飲。甚至眼鼻嘴內。津液乾燥。

當歸身,生白芍(各三錢)

上藥水煎熱服。每日服一二帖。漸服漸效。至燒退盡為度。接服元麥地黃湯。數帖即愈。

白話文:

將中藥用水煎煮,趁熱喝。每天服用一至兩次。逐漸服用逐漸有效。直到發燒完全退去為止。接著服用元麥地黃湯。服用數次便會痊癒。

元參,麥冬(各二錢),熟地(四錢),淮山藥,白茯苓(各三錢),山萸肉,牡丹皮澤瀉(各一錢五分),水煎熱服。每日服一帖。至愈為止。

白話文:

元參、麥冬(各兩錢),熟地(四錢),淮山藥、白茯苓(各三錢),山萸肉、牡丹皮、澤瀉(各一錢五分),用水煎熱服用。每天服用一劑,直到痊癒為止。

7. 魚口便毒

此症生在小肚兩旁。初起硬腫。未紅未痛之時。尚可發散。

第一靈寶丹一錢。生白礬末五分。研勻。雄豬膽汁調搽。每日一換。燥則覺痛。以米醋雞毛蘸敷。數日漸消。

白話文:

取第一靈寶丹一錢,生白礬末五分。研磨均勻。用雄豬膽汁調和,塗抹於患處。每天更換一次。如果感到疼痛,可以用米醋浸雞毛塗敷。數日後,患處會逐漸消散。

8. 脫骨疽

此症生手足各指。或生指頭。或生指節指縫。初生或白色痛極。或如粟米。起一黃疱。其皮或如煮熟紅棗。黑色不退。久則潰爛。節節脫落。延至手足背腐爛黑陷。痛不可忍。用頂大生甘草。研極細末。麻油調厚敷之。每日一換。不可間斷。再用金銀花,元參(各三兩),當歸(二兩),生甘草(一兩),水煎服。

白話文:

這種病症發生在手足各個手指。有的發生在指尖。有的發生在指關節指縫。剛開始發生時,可能呈現白色,疼痛非常劇烈。或者像粟米大小。冒出一個黃色的水皰。皮膚有些像煮熟的紅棗。黑色,而且不退。時間久了開始潰爛。一節一節脫落。蔓延到手足背部腐爛,變黑,出現深坑。疼痛難忍。使用頂大生甘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麻油調製成厚厚的藥膏塗敷患處。每天換藥一次。不可間斷。再用金銀花、元參(各三兩)、當歸(二兩)、生甘草(一兩),加水煎服。

每日一帖。連服十帖必愈。永無後患。藥味切不可減少。少則不效。忌食發物。並忌搔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