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氏醫案》~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催生

孕婦難產,亦各有所由來。懷胎十月,神完氣足,必自力娩產。母無病,其產自順。今既發動,兒已出胞,頭已向下,曷為三五日不產,其中必有所因。或為氣虛,不能運送,宜用耆、朮、參、苓補氣之劑;或為血虛甚而不流利,宜用發灰、阿膠龜板;或為疾病侵害,以致難產。當按六經之法,分經用治,使病去而產自順。

醫不知此,任用催生諸方,無端妄投,徒斃其生而已矣。

曾見產婦臨盆,數日不產者,其證嘔吐不止,腹中大痛,少氣懶言,身重無力,此少陰證也。催生諸方不可用。吾用耆、朮、附、桂、砂、半、炮薑、吳萸,一劑而嘔止。但仍腹痛未減,依然少氣無力,於是倍用耆、術,再投一劑,則腹痛止,而氣力漸加,其產如達,母子俱無恙。

又醫一證,發動六日,兒已出胞,頭已向下而竟不產,醫用催生諸方,又用催生靈符,又求靈神爐丹,均皆無效。延余診視,其身壯熱無汗,頭項腰背強痛,此太陽寒傷營也。法主麻黃湯,作一大劑投之,令溫服。少頃,得汗熱退,身安乃索食,食訖豁然而生。此皆治其病而產自順者也。

2. 產後論

女科諸書醫產後諸病,當以大補氣血為主。此言雖得其大概,然有當補不當補者。而當補之中,又有分別,血虛補血,必當兼補其氣;氣虛者,必不可兼補其血;其氣血兩虛者,法當重在補氣,蓋陽生則陰長也。嘗觀女科諸方,往往偏勝補血,而又且兼重破血。然產後內臟空虛,必不可破,縱有瘀血,亦不必破,務在求其所以然者,是必因病而致。

治法總當辨其寒熱、陰陽、虛實,對證用藥,使病去而瘀自行。不知治病,僅知破血,必殺之矣。

產後昏暈,不醒人事者,俗名血暈,主用破血,千古胎害。此為氣虛陽脫,法當重用參、耆以固其脫。若兼厥冷,更加薑、附方能奏功。

又如血脫一證,乃為暴虛,不能統攝,法當大補其氣,以固其脫。

此二證皆為氣虛,並非血病,不可破血,愈傷其元。並不可兼補其血,以致陰愈長而陽愈消,速亡之道也。惟人參一物最妙,俗醫云此物提氣,又恐吊血,死不敢用,不知何所本也?蓋血脫者為氣虛不固,惟參能固;瘀血不行者,多為氣虛不能運行,惟參能行。此最妙者,能於臨產時用參一錢以助內氣,則易產,且無虛暈、虛脫之患。

邇來參貴,可用鹿鞭切片二錢,水煨爛,入鹽少許,連渣服。鹿鞭大補腎陽,其功效勝於參。

至有產後心腹痛者,多為中寒,女科書皆曰血氣,亦主破血,不知法宜耆、朮、薑、桂、人參、砂、蔻。若兼表證,仍當分經解表,合而治之,斯為至善也。所貴治病,病去而瘀自行。

曾醫一證,產後而瘀未行,小便滴瀝,醡脹異常,醫用破血之劑三服,更加胸腹脹滿,人事昏迷,喘促不能臥。余曰:此非汙積。仲景有云: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此病在氣分,不當用血分之藥。蓋為膀胱蓄尿過滿,脹翻出竅,致尿不得出。吾用白蔻宣暢胸膈,砂仁半夏醒脾開胃,肉桂化氣,桔梗開提,生薑升散。

令服是藥,並教以手從上拂,而膀胱之氣乃能轉運,斯竅自順而尿出。果如吾言,其竅通利,自言寬了一節,旋即又行,更覺舒暢,乃索食,食訖則安睡,睡起再行,腹消如故。於是改用扶脾健胃之劑,數服而痊愈。此所以小便不利而驗其無血也。

又醫產後一證,身重惡寒,飲食不下,大便泄,小便不利,腹中痞塊作痛,庸工謬謂血氣,用元胡四物湯蒲黃服之無效,轉加膨脹矣。於是再加厚朴木香,則脹滿加劇,湊上胸膈,喘促不能臥。予曰:其身重惡寒者,少陰證也;腹中痞塊作痛,陰寒凝結也;食不下者,陰邪逼塞胃口也,且陰邪下奔而作泄;膀胱無陽,其氣不化而小便不利。凡此皆為病在氣分,彼妄投血藥,陰愈長而陽愈消。

又誤破其氣,則氣虧而邪愈湊,其證危矣。吾用砂、蔻、薑、半宣暢胸膈,溫醒脾胃,附子御陰,肉桂化氣,使上焦得通,中樞得運,而後氣化行;桔梗開提,生薑升散,俾轉運之機乃得先升而後降。一劑而小便通,胸膈略寬。再加耆、術,三劑而腹痛止,脹漸消,飲食加健,身復發熱。

其家曰:表見發熱,何故也?予曰:真陽來復,休徵也。經曰: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再重加黃耆白朮而泄止,其脹更消。忽加口渴,腹中作餓,食未久又索食,其家恐服附、桂助起胃火,故能消食,商議改用清涼。余曰:不可也。經曰:脈滑而數,手足自溫,渴欲飲水,飢欲得食,此陽進欲愈之證也。

再加益智、故紙收固腎氣,又二劑而身輕,腹脹俱消。再加覆盆、菟絲、鹿鞭兼補腎陽,數劑而痊愈矣,痞塊消弭。終無血行下者,調理兩月,經信行通如故。

曾見一婦,腹中有塊作痛,醫者因以行瘀未見血下,轉增膨脹,更加檳榔、厚朴、木香、沉香,數劑而脹滿加甚。庸工謬謂成血蠱矣,竭力破之,其脹彌堅,飲食不下。連更數手,皆為破血消脹,氣湧息高而死矣。此病在氣分,誤用血分藥之覆轍也。前條雖誤,隨即改用陽藥,著著合法,病故愈。此則專從破血,恬不自悟,其遄死也,宜哉!

產後胞衣不下,多由氣虛不能送運,方中必兼大補其氣,否則非法也。

下胞衣方

人參,黃耆,白朮,肉桂,山羊血無名子沒藥,苡仁,硃砂,楂肉,紫降香,制硫黃。已上各等分為末,飯碾成丸,梧子大。開水吞服五錢。

又方:用芡實葉大如盤者,取完全無破損,曬乾備用。凡用一葉,扯作三塊,水煎濃汁,酒和服,薑湯亦可,其胞衣即裂為三塊而出。扯作二塊,其胞衣即裂二塊而出。此方得之萬天純,屢試屢驗。又聞臨川世醫黃在田下胞衣用紅菱葉,用法與前方同,功效亦同,屢經試驗。

凡用此方,必察其果為胞衣未下者,方可徑用。若遇駢胎,產下一個,腹內稍停,因母氣虛不能送,必俟母氣來復,此等方藥,切須仔細,不可妄投,恐傷兒命。

黎明入署,有洪元正薄莫問曰:吾姊於午間產一女,胞衣未下,特來求方。予問:此刻人事何如?曰:其腹仍大,不作脹痛,飲食有味,嗜臥懶言,別無所苦。予曰:此駢胎也。還有一個在內,故腹大而無所苦。若為胞衣灌血,勢必濁氣上干,而為脹痛悶亂,莫可名狀。欲其飲食有味而安靜,何可得也?此為氣虛不能運送,觀嗜臥懶言,駢胎顯然矣。

吾用黃耆、白朮、苡仁各三錢,肉桂、半夏、益智各二錢,生薑一片,令即煎服,明早再看。次日元正來云:吾姊服藥後即熟睡,至半夜又產一女,胞衣隨落無恙。可見用藥必當詳察,不可忽略,此明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