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本經逢原》~ 卷二 (1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7)

1.

甘寒,小毒。

白話文:

性味:寒涼微毒。

發明,箬生小竹而葉最大,故可以之為笠。燒灰治吐衄、嘔咯及便溺諸血。又能通小便,利肺氣,散喉痹,消癰腫,每服不過一錢匕。又治痘瘡倒靨,以箬葉灰一錢匕入麝香,酒調服之。干箬蒂煎湯治胃熱呃逆。其性較柿蒂稍平。取灰以香油調塗湯火傷甚良。

白話文:

箬竹是一種小竹子,但葉子很大,所以可以用來做斗笠。它的燒灰可以治療吐血、嘔血、咯血以及便血等各種血癥。還能通小便,利肺氣,散喉痹,消癰腫,每次服用不超過一錢匕。還可以用來治療痘瘡倒靨,方法是將箬葉灰一錢匕加入麝香,用酒調和服用。把乾燥的箬竹蒂煎湯,可以治療胃熱呃逆。它的性質比柿蒂稍平。取燒灰,用香油調和,塗抹於燙傷處,效果很好。

2. 蘆根

筍名虇蘆,莖名葦莖,花名蓬蕽

甘寒,無毒。

白話文:

筍的名字叫虇蘆,莖的名字叫葦莖,花的名字叫蓬蕽。

性質:甘、寒,無毒。

發明蘆根甘寒,主消渴、胃中客熱。利小便,治噎噦,反胃嘔逆,不下食,妊娠心熱,時疫寒熱,煩悶。解河豚諸魚毒,其筍尤良。虇蘆治臍下堅癖,小便不利。葦莖中空,專於利竅,善治肺癰,吐膿血臭痰。《千金》葦莖湯以之為君,服之熱毒從小便泄去最捷;蘆花煮汁治乾霍亂心腹脹痛,若燒存性治吐衄諸血。

白話文:

蘆根味甘性寒,主治消渴症,胃中客熱。利小便,治療噎噦,反胃嘔吐,不吃東西,妊娠心熱,時疫寒熱,煩悶。解除河豚等魚的毒性,蘆筍尤其好。虇蘆治療臍下堅硬的腫塊,小便不通暢。葦莖中空,專門疏通竅道,擅長治療肺癰,吐膿血臭痰。《千金方》中的葦莖湯以它為君藥,服用後熱毒從小便排出最為快捷;蘆花煮汁治療乾霍亂心腹脹痛,如果燒存性治療吐血、衄血等出血症。

3. 甘蕉

即巴蕉

甘大寒,無毒。

白話文:

蕉,性味甘涼,無毒。

發明,甘蕉性寒,治天行狂熱,解消渴煩悶,利小便。治濕熱黃癉,和酒服療癰腫,並以滓塗腫處良。小兒遊風臥蕉葉上即愈。治火燙以箸插入,出箸瓶盛,取油塗之。《別錄》治癰疽結熱。《肘後》治發背腫毒。《聖惠》治血淋澀痛,蘇頌治風癇欲倒,飲之取吐效,惟陰疽不赤腫者禁用。

白話文:

發明:甘蕉性寒,可以治療天行熱病引起的發熱,也能消解口乾煩躁等症狀,並利尿。可以治療濕熱黃疸,如果和酒一起服用可以治療癰瘡腫脹,也能用蕉汁塗抹腫處以改善症狀。如果小兒癲癇,躺在蕉葉上就能痊癒。如果被火燙傷,可用筷子插入傷口,將筷子拔出後放入瓶中,並取油塗抹傷口。別錄中記載甘蕉可以治療癰瘡結熱。肘後方記載甘蕉可以治療背部腫毒。聖惠方記載甘蕉可以治療血淋澀痛。蘇頌記載甘蕉可以治療風癇欲倒的症狀,飲用甘蕉汁後會嘔吐,效果顯著,但對於陰疽不紅腫的患者禁用。

4. 蘘荷

即巴蕉之色白者

辛溫,有小毒。忌鐵。

白話文:

即巴蕉的花是白色的。

辛溫,微有毒性。忌諱與鐵器接觸。

發明,蘘荷有毒而能攻毒,為主蠱之最。中蠱者服蘘荷汁並臥葉上,即能呼出蠱主姓名。其治喉舌瘡爛,婦人月閉,及傷寒時氣,壯熱頭痛口瘡,用之皆取其辛散也。

白話文:

研究發現,蘘荷有毒性,卻能攻毒,是治蠱毒的良藥。中毒者喝下蘘荷汁液,並躺在蘘荷葉上,就能說出將蠱毒下在自己身上的人的名字。蘘荷能治療咽喉舌頭潰爛,婦人月經閉塞,以及傷寒時氣,壯熱頭痛和口腔潰瘍,都是利用它辛散的特性。

5. 麻黃

苦溫,無毒。去根節,湯泡去沫,曬乾用。若連根節用,令人汗不絕,其根專能止汗。

《本經》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

白話文:

繁體中文:

苦溫,無毒。去根節,湯泡去沫,曬乾用。若連根節用,令人汗不絕,其根專能止汗。

現代白話文:

性質苦、溫,沒有毒性。去除根節,用湯水浸泡後去除泡沫,曬乾後使用。如果連同根節一起使用,會讓人大汗淋漓,而其根部具有止汗的專門功效。

《本經》記載:

本品主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散風寒,排出邪熱之氣,止咳逆上氣,消除寒熱,破除癥結積聚。

發明麻黃微苦而溫,中空而浮。陽也,升也,入足太陽,其經循背下行,本屬寒水而又受外寒。故宜發汗去皮毛氣分寒邪,以泄寒實。若過發則汗多亡陽。或飲食勞倦,及雜病自汗表虛之證用之,則脫人元氣,禍患莫測。麻黃治衛實之藥,桂枝治衛虛之藥,二物雖為太陽經藥,其實榮衛藥也。心主榮血,肺主衛氣。故麻黃為手太陰肺經之劑,桂枝為手少陰心經之劑。傷寒、傷風而咳嗽,用麻黃桂枝,即湯液之源也。麻黃乃肺經之專藥,故治肺病多用之。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湯,有汗用桂枝湯。夫津液為汗,汗即血也,在榮即為血,在衛即為汗。寒傷營,營血不能外通於衛,衛氣閉固,故無汗發熱而惡寒。風傷衛,衛氣不能內護於營,營氣不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是證雖屬太陽而肺實受邪氣,蓋皮毛外閉,邪熱內攻,肺氣怫鬱,故用麻黃、甘草同桂枝引出營分之邪,達之助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是麻黃湯雖太陽發汗重劑,實為發散肺經邪郁之藥也。腠理不密則津液外泄,而肺氣自虛,虛則補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風邪以救表,內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藥泄木而固脾,皆是脾肺之藥。是則桂枝雖太陽解肌輕劑,實為理脾救肺之藥也。又少陰證發熱脈沉,有麻黃附子細辛湯,少陰與太陽為表裡,所謂熟附配麻黃,補中有發也。《本經》治中風,是主緩風癱瘓而言;云溫瘧系濕瘧,乃傳寫之誤。破症堅積聚者,表裡兼治,非神而明之,難效其法也。

白話文:

麻黃藥性微苦溫和,外表中空而浮起,麻黃屬陽性溫熱,趨向上升,會進入足太陽經的穴位,它的經絡循著背部向下運行,本質上屬於寒涼屬水,容易受外寒侵襲,因此適合用來發汗散寒,將皮膚毛孔裡的寒邪祛除,消除寒重鬱積的症狀。若使用過量麻黃,則會流汗過多,導致陽氣不足。若用在飲食勞倦,以及雜病多汗或體虛的患者身上,則會損傷人體元氣,後果不堪設想。麻黃是治療衛氣實證的藥物,桂枝則是治療衛氣虛證的藥物,這兩種藥雖然都是太陽經的藥物,但其實是榮氣和衛氣的藥物。心臟主導榮血,肺臟主導衛氣,因此麻黃是肺經的藥物,而桂枝是心經的藥物。傷寒和受風寒而導致咳嗽時,可以使用麻黃和桂枝治療,這是藥湯的源頭。麻黃是肺經的專用藥物,因此治療肺病時多會用到它。張仲景治療傷寒,如果沒有出汗症狀,就使用麻黃湯;如果出現出汗症狀,就使用桂枝湯。人體的體液會變成汗液,汗液也就是血液,在榮氣中就是血液,在衛氣中就是汗液。寒邪會損傷營氣,營血無法外通衛氣,衛氣閉塞難以通暢,因此沒有汗水但發熱畏寒。風邪會損傷衛氣,衛氣無法內護營氣,營氣虛弱不固,因此會出汗,還發熱畏風。這些證狀雖然屬於太陽病證範圍,但肺部已經受到邪氣侵襲,因為皮膚毛孔閉住,邪熱從內攻入,肺氣鬱結,因此可以使用麻黃、甘草以及桂枝來引出營分的邪氣,讓邪氣從體表排出,另外再輔以杏仁來宣洩肺氣,使氣機順暢。因此儘管麻黃湯是太陽病證中用來發汗的重劑,但實際上是疏散肺經邪氣鬱結的藥物。如果腠理不密,體液就會外洩,肺氣自然虛弱,虛則補其母,因此使用桂枝和甘草,一方面驅散外感風邪,以拯救體表,另一方面攻伐肝木以保護脾臟。另外再輔以芍藥來疏洩肝木,固護脾臟,這些都是脾肺的藥物。因此桂枝雖然是太陽病證中用來解肌的輕劑,但實際上是調理脾臟,拯救肺臟的藥物。另外少陰病證發熱脈搏沉細,可以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少陰病證和太陽病證互為表裡,所謂的熟附子和麻黃搭配使用,在補益之餘也有發散的作用。本經中記載麻黃可治療中風,這裡所說的中風是指緩慢發生的風癱,說溫瘧是濕瘧,那是傳抄過程中的錯誤。治療破損僵硬的積聚疾病,必須同時治療表證和裡證,如果不神妙通明,很難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