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本經逢原》~ 卷一 (3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4)

1. 白蘚皮

一名白羊鮮

苦鹹寒,無毒。

《本經》主頭風黃癉,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白話文:

一名:白羊鮮

**性味歸經:**苦、鹹味,寒性,無毒。

功效:

《本草經》記載,白羊鮮主治頭風黃疸,咳逆淋漓,女性陰部腫痛,濕痺導致的肌肉壞死,導致無法屈伸,起步行走。

發明,白蘚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陰、陽明經去風濕熱藥也。兼入手太陰、陽明,為諸黃風痹要藥。《本經》所主皆風濕熱邪蘊釀經中之病。《千金》治嬰兒風癇,熱則生風,胸中有痰,白羊鮮湯取其善祛風熱也。世醫只施之於瘡科,淺矣。下部虛寒之人,雖有濕證勿用。

白話文:

發明:白鮮皮性寒,能疏風行氣利濕,味苦,性燥,歸足太陰、陽明經,是治療風濕熱病的要藥。兼歸入手太陰、陽明經,是治療諸黃風痹的要藥。《本經》所主治的疾病皆為風濕熱邪蘊釀經中的疾病。《千金》用於治療嬰兒風癇,熱則生風,胸中有痰,白蘚皮湯取其善於祛風熱的功效。世醫只將它用於治療瘡科,太淺薄了。下部虛寒之人,即使有濕證也不可用。

2. 延胡索

即玄胡索

苦辛溫,無毒。上部酒炒,中部醋炒,下部鹽水炒。

白話文:

性味:苦、辛,溫和,無毒性。

製備方法: 上方:用酒炒 中間:用醋炒 下方:用鹽水炒

發明延胡索色黃入脾胃,能活血止痛,治小便溺血。得五靈脂同入肝經散血破滯。《炮炙論》曰:心痛欲死,急覓延胡,以其能散胃脘氣血滯痛也。概當歸、芍藥調腹中血虛痛,延胡、五靈治胸腹血滯痛。又延胡善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與當歸、桂心治一身上下諸痛,及經癸不調,產後血病,往往獨行多功,雜他藥中便緩。按延胡走而不守,惟有瘀滯者宜之,若經事先期,虛而崩漏,產後血虛而暈,咸非所宜。

白話文:

延胡索顏色黃色,入脾胃經,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小便帶血。如果與五靈脂一起使用,可以入肝經散血破瘀。《炮炙論》中記載:如果突然感受到心痛想要死掉時,就趕快尋找延胡索,因為它可以散去胃脘部的氣血停滯造成的疼痛。一般來說,當歸、芍藥可以調理腹中的血虛疼痛,而延胡、五靈可以治療胸腹部的血滯疼痛。另外,延胡索善於治療氣血停滯而產生的疼痛,因此可以搭配當歸、桂心一起治療全身各個部位的疼痛,以及經期不調、產後血癥等疾病,通常只需要單獨使用延胡索就能有多種功效,如果與其他藥物混搭,效果反而會變弱。但是,延胡索的特性是走而不守,只適合治療瘀滯的病症,如果經期提前、虛弱而崩漏、產後血虛暈眩等狀況,都不適合使用延胡索。

3. 貝母

甘苦平微寒,無毒。反烏頭。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種大而苦者,僅能解毒,並去心用。凡肺經藥皆當去心,不獨貝母也。其獨顆無瓣者名丹龍睛,誤服令人筋不收持。

白話文:

甘、苦、平、微寒,無毒。與烏頭相剋。產於四川的貝母味道最甘甜,產於西邊的味道較淡,產於象山的微苦,再次一等,還有一種大而且很苦的,只能解毒,而且要將心去掉使用。凡是肺經的藥物,都要去掉心,不只是貝母。單獨一粒沒有花瓣的叫丹龍睛,誤服會使人筋骨僵硬無法收縮。

《本經》主傷寒煩熱,淋瀝邪風,疝瘕喉痹,乳難金瘡,風痙。

白話文:

《傷寒論》主要治療傷寒發熱,淋瀝邪氣,疝氣、便祕、喉嚨疼痛,乳腺疼痛、金瘡,以及風痙。

發明,貝母乃手太陰肺經氣分藥,兼入手少陰心經。一名虻鄘風,言採其虻,善解心胸鬱結之氣,故詩人以此寓焉。肺受心包火乘,因而生痰;或為邪熱所幹,喘嗽煩悶,非此莫治。詳《本經》主傷寒煩熱者,甘寒能解煩熱也。淋瀝者,熱結二腸也。清心肺鬱熱而淋瀝通矣。疝瘕者,足厥陰之邪干手厥陰也。《經》曰:診得心脈搏滑急,為心疝,少腹當有形也。喉痹者,熱鬱結於上也。《經》云:二陰一陽結,謂之喉痹,心主三焦之脈,皆絡於喉也。乳難者,鬱熱結於手足厥陰也。風痙者,金瘡熱鬱生風而成痙,總取解散鬱結之邪也。仲景治傷寒寒實結胸,外無熱證者,小陷胸湯主之,白散亦可。二方,一主熱痰內結,一主寒實內結,雖同一例,治不可混也。俗以半夏性燥,用貝母代之,不知貝母寒潤治肺家燥痰,痰因鬱結者宜之。半夏性燥治脾胃濕痰,痰因濕滯者宜之。二者天淵,何可代用。若虛勞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癰,癰疽及諸鬱火證,半夏乃禁忌,皆貝母為嚮導也。至於脾胃濕熱,涎化為痰,久則生火,火痰上攻,昏憒僵仆,蹇澀諸證,生死旦夕,豈貝母可治乎。浙產者,治疝瘕,喉痹,乳難,金瘡,風痙,一切癰瘍。又同苦參當歸治妊娠小便難,同青黛治人面惡瘡,同連翹治項上結核,皆取其開鬱散結化痰解毒之功也。

白話文:

貝母是肺經氣分藥,也用於心經。別名為虻鄘風,因為它能採集虻蟲,善於化解心胸鬱結之氣,所以詩人常用它來比喻憂愁。肺受到心包火氣的影響,因而生痰;或者被邪熱侵襲,出現喘嗽煩悶的症狀,非貝母不可治療。詳細的療效記載在《本經》中,主治傷寒煩熱,因為貝母的甘寒性質能解除煩熱。淋瀝是熱邪結於二腸。貝母清心肺鬱熱,淋瀝也就通了。疝瘕是足厥陰的邪氣侵犯了手厥陰。《經》上說:診斷時發現心脈搏動滑急,就是心疝,少腹應該會有形體。喉痹是熱邪鬱結在上面。《經》上說:二陰一陽結,就叫喉痹,心主三焦之脈,都絡於喉。乳難是鬱熱結於手足厥陰。風痙是金瘡熱鬱生風而形成痙攣,總的來說都是要疏散鬱結的邪氣。仲景治療傷寒寒實結胸,外無熱證的,用小陷胸湯為主,白散也可以。這兩個方子,一個主治熱痰內結,一個主治寒實內結,雖然是同一個症狀,但治療方法不能混淆。一般人認為半夏性燥,用貝母代替它,不知道貝母寒潤,治療肺家燥痰,痰因鬱結者宜之。半夏性燥,治療脾胃濕痰,痰因濕滯者宜之。兩者截然不同,不可互相替代。如果虛勞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癰,癰疽及諸鬱火證,半夏是禁忌,都是用貝母為嚮導。至於脾胃濕熱,涎化為痰,久則生火,火痰上攻,昏憒僵仆,蹇澀諸證,生死旦夕,豈是貝母所能治療的。浙江產的貝母,治療疝瘕,喉痹,乳難,金瘡,風痙,一切癰瘍。又同苦參、當歸治療妊娠小便難,同青黛治療人面惡瘡,同連翹治療項上結核,都是取其開鬱散結化痰解毒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