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本經逢原》~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守宮

一名蝘蜓,俗名壁虎

鹹寒小毒。

白話文:

一種爬行動物,俗稱壁虎。

性味:鹹、寒。有小毒。

發明,守宮食蠍蠆,蠍蠆乃治風要藥。詳守宮所治風疰驚癇諸病,猶蜈蚣之性能透經絡也;且入血分,故又治血病、瘡瘍,以毒攻毒,皆取其尾善動之義。麻城移痘方治痘出眼目及正面稠密,用以移痘於不傷命處,其效最捷。觀術士以守宮尾杵為細末,彈熟肉上,其肉便翕翕蠕動,移痘方得非從此悟出。陶弘景雲:蝘蜓喜緣籬壁間,以朱飼之滿三斤,殺,乾末,以塗婦人臂,有交接事便脫,故名守宮。蘇恭曰:飼朱點婦人臂,謬說也。張華言:必別有術,今不傳矣。時珍曰:守宮祛風,石龍利水,功用自別,不可不知。

白話文:

寶典中記載:壁虎以蠍子為食,而蠍子正是治療風病的重要藥品。壁虎治療風疾、驚風、癲癇等病症,就如同蜈蚣具有穿透經絡的作用;此外,壁虎能入血分,因此也能治療血病、瘡瘍等疾病,以毒攻毒,藉由壁虎靈活的尾巴的特性來治療。麻城的移痘方法治療痘疹出現在眼睛和臉部而且很密集,利用壁虎將痘疹轉移到不危及生命的地方,效果非常迅速。巫術師將壁虎的尾巴搗成細末,灑在煮熟的肉上,肉就會立刻動起來,移痘方法或許就是由此得到啟發。陶弘景說:壁虎喜歡在籬笆和牆壁之間活動,用硃砂餵養牠,直到達到三斤,然後將牠殺死,把牠曬乾研成細末,塗抹在婦女的胳膊上,有性交就會脫落,因此稱之為守宮。蘇恭則說:把硃砂塗在婦女胳膊上,是一種謬傳。張華說:這個方法一定有其他特別的技巧,但如今已經失傳了。李時珍說:壁虎治的是風病,石龍治的是水腫,各有所長,應當知曉。

2. 蛤蚧

甘鹹溫小毒。生嶺南城垣榕樹間及粵西橫州等處者,長七八寸。蜀中產者不過五寸,頭圓肉滿鱗小而厚,形似守宮,鳴則上下相呼,雌雄相應,情洽乃交,兩相抱負自墮於地,人往捕之亦不知覺,以手劈之,至死不開,取以曝乾,為房中要藥。即尋常捕得者,功用亦相彷彿。

白話文:

甘、鹹、溫,有小毒。生長在嶺南地區城牆榕樹之間,和粵西橫州等地。長約七八寸。四川產的不過五寸長,頭圓,肉豐滿,鱗片小而厚,形狀像壁虎。鳴叫時,上下相互呼應,雌雄互相回應,情意相投才交配,兩相擁抱,一起墜落到地上。人去捕捉它們它們卻渾然不覺,用手掰開它們,即使死了也不張開嘴。把它們曬乾,是房中術中的重要藥物。即使是平常捕獲的,功效也差不多。

但驗其囫圇成對,卷榕樹皮中者即真無疑。入藥去頭留尾酥炙用之。口含少許,疾走不喘者,是其益氣之驗也。

白話文:

只要驗證藥材是否完整成對,卷在榕樹樹皮中的就是真的無誤。入藥時移除頭尾,酥烤後使用,口中含服少量後,疾走而不喘,即可驗證其補氣的功效。

發明蛤蚧味鹹歸腎經,性溫助命門,色白補肺氣,功兼人參羊肉之用。而治虛損痿弱,消渴喘嗽,肺痿吐沫等證,專取交合腎肺之氣,無以逾之。愚按:蛤蚧、龍子性皆溫補助陽,而舉世藥肆中皆混稱不分,醫者亦不辨混用。龍子則剖開如皮,身多赤斑,偏助壯火,陽事不振者宜之。蛤蚧則纏束成對,通身白鱗,專溫肺氣,氣虛喘乏者宜之。虛則補其母也。

白話文:

蛤蚧,味道鹹,歸屬於腎經,性溫,可以補腎陽;顏色白,可以補肺氣,功效兼備人參、羊肉。對於治療虛損痿弱、消渴喘嗽、肺痿吐沫等證,專門取用蛤蚧可以調和腎肺之氣,沒有其他藥物能超過它。我認為:蛤蚧和龍子性情溫和,可以補陽,但是在藥店裡,人們把這兩種藥混稱為蛤蚧,醫生也不辨別,混用。龍子剖開後像皮,身上有很多赤斑,偏於壯火,陽事不振的人適合服用。蛤蚧則纏在一起成對,全身白色鱗片,專於溫補肺氣,氣虛喘乏的人適合服用。虛則補其母。

3. 蛇蛻

鹹甘平小毒。火熬用之。

《本經》主小兒二十種驚癇,蛇癇,癲疾瘛瘲,弄舌搖頭,寒熱腸痔,蠱毒。

白話文:

鹹、甘,性平,小毒。需火熬煮使用。

《本經》中記載,可用於治療小兒二十種驚癇、蛇癇、癲疾瘛瘲、弄舌搖首、寒熱腸痔和蠱毒。

發明蛇蛻屬巽走肝,故《本經》治小兒驚癇等病,一皆風毒襲於經中之象。其入藥有四義,一能辟惡取其性靈也,故治邪辟鬼魅,蠱瘧諸疾。二能驅風取其性竄也,故治驚癇瘢駁,偏正頭風,喉舌諸疾。三能殺蟲,故治惡瘡痔漏,疥癬諸疾,用其毒也。四有蛻義,故治眼目翳膜,胎衣不下,皮膚之疾,會意以從其類也。

白話文:

「發明」篇中提到,蛇蛻屬於巽卦,屬肝經。因此,《本經》中記載,蛇蛻可治療小兒驚癇等疾病,皆為風毒侵襲經絡所致。蛇蛻入藥有四個方面的作用:

  1. 辟邪取其性靈: 蛇蛻性靈敏,可驅邪辟鬼魅、治療蠱瘧諸疾。

  2. 驅風取其性竄: 蛇蛻性竄動,可驅風治驚癇、瘢瘡、偏正頭風、喉舌諸疾。

  3. 殺蟲取其毒性: 蛇蛻有毒性,可殺蟲治惡瘡、痔漏、疥癬諸疾。

  4. 蛻變取其蛻化義: 蛇蛻有蛻變的性質,可治眼目翳膜、胎衣不下、皮膚諸疾,以意會的方式從其類推。

4. 蚺蛇膽

即南蛇

甘苦寒小毒。

白話文:

味甘、苦,性寒,有小毒。

發明,蚺蛇產嶺南,稟己土之氣,其膽受甲乙風木,其味苦中有甘,所主皆厥陰、太陰之病。其治心腹䘌痛者,蟲在內攻齧也。下部䘌瘡者,蟲在外侵蝕也。濕熱則生蟲,燥濕則殺蟲,內外施之皆可取用,更能散腫消血,故直諫之臣受廷杖者,臨時服少許則血不凝滯於內。又能明目涼血,除疳殺蟲。惜乎,難得真者。

白話文:

發明:蚺蛇產在嶺南一帶,它稟承了己土之氣,它的膽囊吸收了甲乙風木之氣,膽汁的味道帶點甜味。所治療的主要是厥陰、太陰的疾病。它治療心腹疼痛,是因為體內有蟲子在啃噬。治療下部的瘡口腫痛,是因為體外有蟲子在侵蝕。濕熱的環境會滋生蟲子,乾燥的環境會殺死蟲子,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使用蚺蛇膽汁都可以起到取蟲的作用。此外,蚺蛇膽汁還能消腫散血,因此,那些受到廷杖的忠直臣子在廷杖前服用少許蚺蛇膽汁,血就不會在體內凝滯。蚺蛇膽汁還可以明目涼血,清除疳積、殺蟲。可惜的是,很難得到正品的蚺蛇膽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