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證治秘要》~ 第十二章,牙癰、牙疔、牙漏、牙宣、風熱牙疳、走馬牙疳

回本書目錄

第十二章,牙癰、牙疔、牙漏、牙宣、風熱牙疳、走馬牙疳

1. 第十二章,牙癰、牙疔、牙漏、牙宣、風熱牙疳、走馬牙疳

牙癰,生於牙齦,或上齦、或下齦。多因風熱胃火。牙齦高腫作痛,身發寒熱,寒熱不退,十餘日必成膿,膿泄乃安。

煎方:薄荷牛蒡玄參、川斛、荊芥桔梗、大貝母、連翹蘆根

牙疔,生於門牙之旁,或上或下。外唇亦腫,寒熱成膿者多。治法與牙癰同。

牙漏,多生於牙癰、牙疔成膿,潰後不能收斂,其孔如針之細,但遇操勞、動火,即再發作腫,時出穢膿。

治法:初宜清散,如玄參、石斛、桔梗、蘆根等味。久宜滋陰,宜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之屬。

按:牙漏多由腎虛血弱,心胃火亢,故當養陰。然有濕熱者,曾見黃樂亭先生用資生丸加川連、苦參為丸,服之效。

牙宣,有虛火有實火。牙縫漸漸出血者屬虛,驟然出而多者屬實。虛火宜滋腎,實火宜清胃。知柏八味湯加女貞、阿膠地骨皮,治虛火。清胃散犀角地黃湯,治實火。玉女煎治腎陰虛而胃火盛者。

風熱牙疳,其來迅速,大人小兒多有之,牙齦出血碎腐,或發寒熱,或不發寒熱。因於胃火濕熱。

風熱牙疳發熱,犀角地黃湯,或黃連解毒湯。胃火濕熱牙疳不發熱,清胃散、瀉黃散皆可選用。

走馬牙疳,痘後、痧後、瘧後、痢後、溫熱病後皆致此患。按走馬牙疳多因病後而發。其外候壯熱肢寒,或面浮便泄。始則口臭,繼遂齦爛,色如乳醬,後則齒黑。有時牙齦出血,或膿臭成蟲,侵蝕口齒,甚至腮頰紅腫,次日其色變紫,隔日即黑,過日即腐爛極臭,齒落氣喘,痰鳴額汗而死。

治法:以桐油搽牙齦腐壞處,再以犀黃吹藥吹之,一日搽十餘次,吹十餘次。再以薄荷湯洗數次。內服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玉女煎之類。再服化毒丹。極力挽回,十中愈一。大凡此證臭氣衝人者死,下蝕咽喉,上蝕鼻梁者死,穿腮缺唇鼻梁黑暗者死,齒落無血者死;黑腐不脫,身熱不退者死,便泄不食者死。

殺疳吹藥方:大紅棗一枚去核,入紅砒一分。在炭火上煅,出煙盡存性,研細末,加入冰片少些,吹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