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十一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上 (3)

1. 哺兒法

錢乙云:兒多因愛惜過當,兩三歲猶未飲食,致脾胃虛弱,平生多病。半年後宜煎陳米稀粥,時時與之,十月後漸與稠粥爛飯,以助中氣,自然易養少病。惟忌生冷油膩甜物等。(寶鑑云:兒五十日可哺如棗核,百日彈丸,早晚二哺。三歲未滿,勿食雞肉及子,恐腹內生蟲。)

白話文:

錢乙說:孩子們大多是因父母過度疼愛,兩三歲了還不給吃飯,導致脾胃虛弱,人生下來就多病。孩子出生半年後,應當煎稀薄的陳米粥,時時給他吃,十個月後逐漸給他吃稠粥和爛飯,以此幫助增強中氣,自然易於撫養,少得疾病。唯一忌諱生冷、油膩、甜的食物。(《寶鑑》說:孩子出生五十天,可餵如棗核大小的的食物,一百天可餵如彈丸大小的食物,早晚各餵一次。三歲以內,不要吃雞肉和雞蛋,以免腹內生蟲。)

2. 雜將護法

嬰兒百日,任脈生,能反復。乳母當存節喜怒,適其寒溫。嬰兒半晬。尻骨已成,乳母當教兒學坐。嬰兒二百日外,掌骨成,乳母教兒地上匍匐。嬰兒三百日,臏骨成,乳母教兒獨立。嬰兒周晬,膝骨已成,乳母教兒行步。

白話文:

嬰兒百天時,任脈生長,會翻身。乳母應該節制喜怒,適應嬰兒的寒暖。嬰兒六個月時,尻骨已經長成,乳母應該教嬰兒學習坐。嬰兒八個月時,掌骨已經長成,乳母應該教嬰兒在地板上爬行。嬰兒十個月時,臏骨已經長成,乳母應該教嬰兒站立。嬰兒一歲時,膝骨已經長成,乳母應該教嬰兒走路。

上件並是定法,世人不能如法,往往抱兒過時,損傷筋骨,切宜戒之。

3. 柴歸飲

治痘疹初起,發熱未退,無論是痘是邪,疑似之間。均宜用此平和養營之劑,以為先著。有毒者可托,有邪者可散。實者不致助邪,虛者不致損氣。(凡陽明實熱邪盛者,宜升麻葛根湯。如無實邪,悉宜用此增減之。小兒壯熱,呵欠頓悶,時發驚悸。或吐或瀉,手足時冷,面頰腮赤,嗽嚏者,為痘症也。

白話文:

治療痘疹初期,發燒尚未退去,無論是痘疹還是邪氣,都處在可疑階段。此時都應使用這種平和養營的藥劑,作為首要治療方法。有毒的可以託付,有邪氣的可以驅散。實證的不會助長邪氣,虛證的不會損傷正氣。(凡是陽明實熱邪氣盛的,應使用升麻葛根湯。如果沒有實邪,都應該使用這種藥劑增減治療。小兒壯熱、呵欠連連、突然悶悶不樂,時常發作驚悸。有時嘔吐或腹瀉,手腳時常冰冷,面頰腮部發紅,咳嗽打噴嚏的,就是痘疹症狀。)

呵欠頓悶,肝之症也。時發驚悸,心之症也。或吐或瀉,手足時冷者,脾之症也。頰赤嗽嚏,肺之症也。腰痛喜寐,腎之症也。五臟之症盡顯者,其痘必多。但顯一二症者,其痘必少。其本總由於淫火之毒也。)

白話文:

打哈欠且悶悶不樂,是肝臟出了問題。有時候驚慌恐懼,是心臟出了問題。有時嘔吐或腹瀉,手腳經常冰涼,是脾臟出了問題。臉頰紅潤且常咳嗽、打噴嚏,是肺部出了問題。腰部痠痛喜愛睡覺,是腎臟出了問題。五臟出了問題的人,身上的痘一定會比較多。而只有一或兩項症狀的人,痘一定比較少。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都是毒熱造成的。

當歸(二三錢),芍藥(或生或炒一錢半),荊芥(一錢炙),炙甘草(七分或一錢),柴胡(一二錢),加姜煎服。血熱者加生地,陰虛者加熟地,氣虛脈弱者加人參,虛寒者加炮姜肉桂。腹痛者加木香砂仁,嘔惡者加乾薑陳皮。若治麻疹,以乾葛易荊芥。

4. 升麻葛根湯

小兒初間發熱壯盛,為風寒,為痘疹。莫能辨的,此方穩當。

方見卷三上表散門

表熱壯盛,此邪實於表也。經曰:輕可去實,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甘草佐之,可以和在表之氣。芍藥佐之,可以和在表之營。去其實邪,和其營衛,風寒則解,痘疹則出,誠出間之良劑也。如至四五日,痘中夾疹者,亦此方主之。疹散,只依常法治痘。

白話文:

表熱壯盛,這是邪氣實實在在地在體表的緣故。經典上說:表邪輕易可以祛除,所以用升麻葛根來疏散表邪。甘草作為輔佐藥物,可以調和表氣。芍藥作為輔佐藥物,可以調和表營。祛除表實的邪氣,調和營衛之氣,風寒就會解除,痘疹就會發出,這真是治療痘疹的良藥。如果是痘疹夾雜疹子的,也可以使用這個方子。疹散了,只要按照常規方法治療痘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