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八下 (13)

回本書目錄

卷八下 (13)

1. 導赤散

(錢乙),治小腸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咬牙口渴。(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熱則小腸亦熱,故便赤淋痛。心屬君火,是五臟六腑火之主。故諸經之熱,皆應於心。面赤煩躁,咬牙口渴,皆心熱也。舌為心苗,若心火上炎,熏蒸於口,則口糜口瘡。輕手按至皮毛之下,肌肉之上,則熱,日中大甚,是熱在血脈為心熱。

白話文:

錢乙治療小腸有火症狀,包括尿液發紅刺痛、臉紅煩躁、口腔潰瘍、舌頭潰瘍、牙齒緊咬、口乾舌燥。

(心臟與小腸相互表裡,心臟發熱則小腸也發熱,所以尿液發紅刺痛。心臟屬君火,是五臟六腑火之主,因此各經絡的發熱,都與心臟有關。臉紅煩躁、牙齒緊咬、口乾舌燥,都是心臟發熱的症狀。舌頭是心臟的苗,如果心火上炎,燻蒸到嘴巴,就會引起口腔潰瘍和舌頭潰瘍。輕輕按壓皮毛下、肌肉上的部位,如果感到發熱,尤其在中午時分更加嚴重,則說明發熱在血脈中,屬於心臟發熱。)

心火亢甚,小腸鬱結不能通利者,此方主之。如治白濁沙淋等證,合逍遙散。)

白話文:

當心火過旺,小腸鬱結不通暢時,可以使用此方。例如治療白濁、淋病等疾病,可以與逍遙散合用。

白話文: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血熱、陰虛等症狀。

木通: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尿路感染、水腫、熱淋等症狀。

甘草梢: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益氣補脾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中氣不足、脾胃虛弱、熱病等症狀。

竹葉:具有清熱利尿、清解暑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夏季暑熱、熱病、口渴等症狀。

生地涼心血,竹葉清心氣。(葉生竹上。故清上焦)木通降心火入小腸。(君火宜木通,相火宜澤瀉。行水雖同,所用各別。君,心火也。相,腎火也。)草梢達莖中而止痛。(便赤淋痛。)以共導丙丁之火,由小水而出也。(小腸為丙火,心為丁火。心熱泄小腸,釜底抽薪之義也。

白話文:

生地黃能涼爽心血,竹葉能清涼心氣。(竹葉生長在竹子上,所以可以清涼上焦)木通可以把心火降到小腸。(治療君火應該選用木通,治療相火應該選用澤瀉。疏瀉水道的方法雖然相同,但是所用藥物卻不一樣。君火是指心火,相火是指腎火。)草梢能讓莖中的病痛停止。(小便赤痛。)用這些藥物一起導引丙丁之火,讓它從小便中排出體外。(小腸是丙火,心是丁火。心火泄瀉到小腸,就像釜底抽薪一樣啊。)

易老用導赤散五苓散,治口糜神效。經曰: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亦有用附子理中湯者。因脾胃虛衰之火,被逼上炎,故用參朮甘草補其土。姜附散其寒,則火得所助,接引退舍矣。綱目曰:心氣熱則上竄,宜導赤散。腎氣虛則下竄,宜地黃丸。)

白話文:

易老用導赤散合五苓散,治療口糜有奇效。根據醫書記載:膀胱的熱氣移到小腸,導致膈肌和小腸不通暢,就會引起口糜。也有人會用附子理中湯來治療。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引起的火熱,被迫往上蔓延,所以用參、朮、甘草來補益脾胃。姜和附子散去寒氣,這樣火熱就能得到幫助,引導它退卻而安頓下來。綱目記載:心氣過熱就會往上竄,應該用導赤散。腎氣虛弱就會往下竄,應該用地黃丸。

2. 天門冬散

治肺壅腦熱,鼻乾,大便秘澀。

天門冬(去心皮),桑白皮升麻大黃枳殼(麩炒),甘草荊芥

白話文:

  • 天門冬(去心皮):一種植物,具有滋陰清肺、養胃生津的功效。

  • 桑白皮:一種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升麻:一種植物,具有升陽舉陷、散寒通絡的功效。

  • 大黃:一種植物,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

  • 枳殼(麩炒):一種植物,具有行氣導滯、消積化痰的功效。

  • 甘草:一種植物,具有補益中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

  • 荊芥:一種植物,具有發汗解表、疏風散寒、止痛消炎的功效。

按此方藥味較人參瀉肺湯為少減,然用升麻,且升且降,以散上焦壅熱,可取。

白話文:

這個藥方的藥味比人參瀉肺湯少了一些,但使用了升麻,升降結合,可以疏散上焦的鬱熱,可以考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