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串雅內外編》~ 串雅內編 (14)

回本書目錄

串雅內編 (14)

1. 分水丹

治水瀉。

白朮一兩,車前子五錢,煎湯服之。

2. 疝氣方

其病覺氣逆上衝,如有物築塞心臟,危殆欲死,手足必冷。服此方三四劑,即可除根。硫黃火中溶化即投水中去毒研細、荔枝核炒黃為末、陳皮各等分。

白話文:

這種病症感覺氣往上逆衝,好像有什麼東西堵塞在心臟,危在旦夕,手腳會感覺冰冷。服用這藥方三、四劑,即可將病症根除。做法是將硫磺在火中熔化,然後投入水中去毒並研磨成細粉,將荔枝核炒黃後磨成粉末,再將陳皮與前述兩種藥材等量混合。

上為末,飯丸,如桐子大,每服十四丸,酒下,其痛立止。如疼甚不能支持,即減用六丸,不可多。

3. 韋氏方

治疝氣及腎大如斗,日三服病除。

八角大茴香青皮荔枝核各二兩,炒至黃色煙盡為度,置土上以碗復之,少時取出,研末,每服二錢,無灰酒下,清晨、午後、臨睡各一服。

白話文:

八角大茴香、青皮、荔枝核各七十五克,炒至發黃,油煙消失為準,放在土上用碗蓋著,一段時間後取出,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克,用不加佐料的酒送服,清晨、下午和睡覺前各服用一次。

4. 去鈴丸

治脾胃虛弱、小腸疝氣。

茴香二兩,生薑連皮四兩,同入坩器內,淹一周時,慢火炒之,入鹽一兩,為末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酒下。

白話文:

大茴香二兩,生薑連皮四兩,一起放入坩堝內,浸泡一週後,用文火炒製,加入一兩鹽,研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時用鹽酒送服。

5. 返魂丹

治五色諸痢。

零陵香草去根,以鹽酒浸半月炒乾,每兩入廣木香一錢五分為末,裡急腹痛者,用冷水服一錢五分,俟大瀉四次,用熱米湯服一錢五分即止,忌食生冷。

白話文:

零陵香草切去根部,用鹽酒浸泡半個月,然後炒乾。每兩零陵香草末加入廣木香一錢五分,混合均勻。如果有裡急腹痛的症狀,可用冷水送服一錢五分藥末。待腹瀉四次後,改用熱米湯送服一錢五分的藥末,即可治癒。服用期間忌食生冷食物。

6. 鐵刷丸

治一切痢下初起。

百草霜三錢,金墨一錢,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勻,黃蠟三錢同香油化開,和成丸劑,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 百草霜三錢:百草霜是多種中藥的混合物,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金墨一錢:金墨是金箔研磨成粉末,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半夏七分:半夏是一種中藥,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

  • 巴豆煮十四粒研勻:巴豆是一種中藥,具有瀉下積滯、通便的功效。

  • 黃蠟三錢:黃蠟是一種動物油脂,具有滋潤皮膚、止痛消腫的功效。

  • 香油化開:香油是一種植物油,具有潤腸通便、滋潤皮膚的功效。

  • 和成丸劑:將上述藥物混合,製成丸劑。

  • 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每次服用三到五丸,或者四五十丸。

  • 薑湯下:用薑湯送服藥丸。

7. 截瀉丸

治一切久瀉,諸藥無效,服此自愈。

黃丹(飛過)、枯礬、黃蠟各一兩,石榴皮八錢(炒),將蠟溶化小銅杓內,再以丹、礬等三味研細末投入,乘熱為丸如綠豆大,空心服五丸,紅痢清茶下,白痢薑湯下。

白話文:

黃丹(以明礬過火)、枯礬、黃蠟各一兩,石榴皮八錢(炒過),將蠟溶化在小銅杓內,再把丹、礬等三味研磨成細末投入,趁熱做成綠豆般大小的丸藥,空腹時服五丸,紅痢以清茶送服,白痢以薑湯送服。

8. 寧和堂暖臍膏

治水瀉白痢,孕婦忌貼。

香油一斤(或用麻油),生薑一斤(切片),黃丹(飛過)半斤,熬膏攤布貼臍上,或用紅藥丸。附紅藥丸方:硫黃三錢,母丁香一錢,麝香三分;加獨頭蒜數枚,搗如泥,再入前三味,研勻,和丸,如桐子大,以飛過硃砂為衣。

白話文:

香油一斤(或使用麻油),切片生薑一斤,研磨過的黃丹半斤,熬成藥膏塗在布上,貼於肚臍,或使用紅藥丸。以下為紅藥丸配方:硫磺三錢,母丁香一錢,麝香三分,再加入數枚蒜頭,搗碎成泥狀。加入前述三樣藥材,研磨均勻,做成藥丸,大小約等於桐子。外表塗滿研磨過的硃砂。

又方:母丁香四粒,土木鱉一個,麝香一分,研末唾液為丸,如芡實大,納臍中,外用膏藥貼之。治小兒痢尤驗。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白丁香四粒、土木鱉一個、麝香一分,研磨成粉末,用唾液和丸,如芡實大小,放入肚臍中,外用膏藥貼上。專治小兒痢疾,效果顯著。

庚生按:此方治夏秋霍亂轉筋,及一切受寒腹痛極效。予嘗以紅藥丸方加肉桂一錢為散,每用二、三分置臍眼上,用尋常膏藥蓋之。其症之重者,更以艾火安於膏藥面上炷之,或以熱茶壺熨之。

白話文:

庚生批註:這個方劑用來治療夏天和秋天霍亂引起的絞痛,以及一切受寒引起的腹痛,效果極佳。我曾經用紅藥丸的方劑再加入一錢的肉桂做成散劑,每次使用二、三分放在肚臍上,用普通的膏藥蓋住。症狀嚴重的,再用艾火點燃放在膏藥面上,或者用熱茶壺熨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