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表裡之劑第五 (2)

回本書目錄

表裡之劑第五 (2)

1. 柴胡加芒硝湯

(仲景)

治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以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加芒硝湯主之(傷寒十三日,為再傳經盡,當解之時,脅滿而嘔,少陽也;胸滿而日晡潮熱,陽明也,邪氣猶在表裡之間也)。

柴胡湯(見和解門)加芒硝六兩

此少陽、陽明藥也。表證誤下,邪熱乘虛入胃,以致下利而滿嘔,潮熱之證猶在傷寒潮熱,為胃實,故宜下,故仍與柴胡湯以解少陽,加芒硝以蕩胃熱,亦與大柴胡兩解同意。

2. 桂枝加大黃湯

(仲景)

治太陽誤下,轉屬太陰,腹滿大實痛者(腹脹雖屬太陰,若里證尚淺,腹滿時痛,猶宜和之以桂枝加芍藥湯;惟滿痛便秘、口燥咽乾者,方可以此湯下之)。

桂枝見發表門,加大黃一兩,芍藥三兩。

此足太陽、太陰藥也。誤下而作結胸,則邪在上,仍屬太陽,今腹滿而大實痛,則邪已入太陰,經曰:諸痛為實,痛隨利減,故用桂枝以解未盡之表邪,加大黃以下內陷之邪熱(經又曰:太陰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胃氣弱易動故也,仲景之慎於用下也如是。

王海藏曰:腹痛,桂枝加芍藥,大實痛,桂枝加大黃,何為不用芍藥加大黃,而於桂枝內加之。要從太陽中治,以太陽為本也。趙嗣真曰:太陰腹痛有三,有次第傳經之邪,有直入本經之邪,有下後內陷之邪。此腹滿時痛為下後內陷之邪,宜桂枝加芍藥湯,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

設遇本經直入陰邪,腹滿實痛、脈沉細者,用此下之,豈不貽結胸之悔耶。周揚俊曰:大實痛者,有宿食也,非大黃不能除,亦通因通用之意也)。

3. 水解散

(《肘後》)

治天行一二日,頭痛壯熱。

麻黃(四兩),桂心,甘草(炙),白芍(二兩),大黃黃芩(三兩)

此足太陽、陽明藥也。麻黃能開腠發汗,桂心能引血化汗,黃芩以清上中之熱,大黃以瀉中下之熱,甘草、白芍能調胃而和中。蓋天行溫疫,鬱熱自內達外,與傷寒由表傳裡者不同,故雖一二日之淺,可以汗下兼行,不必同於傷寒之治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