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懋修

《文十六卷》~ 卷十二·文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文十二 (4)

1. 脈有力無力說

脈之有力無力,為實為虛,至無定矣。凡有力無力而出於醫之手,無可疑。有力無力而出於醫之口,未可信也。自陶節庵以有力無力為言,而景岳因之,且曰:不問其脈之浮沉大小,但指下無力,重按全無,便是陰證。又曰:脈之妙,全在有力無力上分。有力者為陽、為實、為熱,無力者為陰、為虛、為寒。

節庵言之,景岳喜之,後人便之,遂無有一審其是非者。夫從有力無力上分陰陽,猶之可也。從有力無力上分寒熱,則不可也。微獨熱者不定有力,寒者不定無力,而且熱之甚者亦可無力,寒之甚者亦可有力。乃以有力即為實,無力即為虛,統觀一部《景岳全書》,無不斤斤於此。

自此說行,而欲說是實,即云有力。欲說是虛,即云無力。病家於實病言虛,或尚有未能盡信者。至以脈之有力為無力,則萬不能知,即萬不能辨。於是有以暑證之脈虛身熱為無力者矣,有以濕病之脈遲而細為無力者矣。且以桂枝證陽浮而陰弱,本當無力者,謂陰證之無力者矣。

而於陽明實熱脈之浮大而濡,謂為無力。尤極相似,其可不問浮沉大小,而謂之重按全無哉?夫脈之既沉,必浮按而全無;則脈之既浮,亦必沉按而全無,理也。即令病家自將浮脈重按至骨,亦未有不真似全無者。況並無此能自按脈之病家耶。望聞問切,切居其末。豈可論脈而不論證耶?里門某姓一獨子,年才冠,新昏病傷寒中之溫證,表熱不退,裡熱已成。陽明之脈浮大而促,葛根芩連證也。

熱再盛,則白虎、承氣證也。醫執病在上焦、不在中焦之見,用辛涼輕劑,藥不及病。越日更醫,方且防其劫津,用滋潤之元參、麥、地,謂是養陰退陽。或又防其昏厥,用瘍科之腦、麝、珠、黃,謂是清宮增液,藥不中病,病不待也。未幾大醫來,診其脈。出語人曰:遲矣,遲矣,脈無力而重按全無,明日即防脫矣。

尚作何等病觀耶?病家習聞夾陰之說,病適留戀增重,悉如所言。意本以虛為疑,乃大嘆服。參、耆並進,手寫熟地炭、生地炭,口中則議投薑、附。臨行誦盲左之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而明日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