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4)

1. 急黃方六首

《病源》脾胃有熱,穀氣鬱蒸,因為熱毒所加,故卒然發黃,心滿氣喘,命在頃刻,故云急黃也。有得病即身體面目發黃者,有初不知是黃,死後乃身面黃者。其候得病,但發熱心戰者,是急黃也。(並出第十二卷中)

《廣濟》療急黃,身如金色。瓜蒂散方。

赤小豆(二七枚),丁香(二七枚),黍米(二七枚),瓜蒂(二七枚),麝香,薰陸香(等分別研),青布(二方寸燒為灰)

上七味,搗篩為散。飲服一錢匕,則下黃水,其黃則定。忌生冷、熱面、黏食、陳臭等。(一方止三味,出第一卷中)

《必效》療急黃疸內等黃。大黃湯方。

大黃(三兩切),芒硝(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生漬大黃一宿,平旦絞汁一升半,納芒硝攪服,須臾當快利,瘥。(出第一卷中)

《延年秘錄》療急黃,心下堅硬,渴欲得水吃,氣息喘粗,眼黃,但有一候相當,即須宜服此瓜蒂散,吐則瘥方。

瓜蒂(二小合),赤小豆(二合)

上二味,搗篩為散,年大人暖漿水五小合和散一服,滿一方寸匕。一炊久,當吐不吐,更服五分匕,水亦減之。若輕病直吹鼻中,兩黑豆粒大亦得,當鼻中黃水出即歇,並宜灸心厭骨下一寸,名巨闕,灸五七炷以來,初小作炷,在後漸大,仍不得大如梧子。

吐訖及灸了計即渴,仍服麥門冬飲子方。

麥門冬(四兩去心),栝蔞(三兩),竹葉(一升),茯苓(四兩),升麻(二兩),生蘆根(一升),甘草(一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煎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八九里久,服此飲,渴即止。(出第十卷中)

《千金》療急黃,熱氣骨蒸,兩目赤脈。地黃汁湯方。

地黃汁(八合),大黃(六分末),芒硝(一兩)

上三味合和,一服五合,日二服,以利為度。

《近效》療急黃方

蔓荊子油一盞,頓服之。臨時無油,則以蔓荊子搗取汁,水和之吃亦得。候顏色黃,或精神急,則是此病。(韋給事試用之有效)

2. 黃疸方十三首

《病源》黃疸之病,此由酒食過度,臟腑不和,水穀相併,積於脾胃,復為風濕所搏,瘀結不散,熱氣鬱蒸,故食已如飢,令身體面目爪甲及小便盡黃,而欲安臥。若身脈多赤、多黑、多青皆見者,必寒熱身痛,面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此黃疸也。疸而渴者,其病難療;疸而不渴者,其病可療。

發於陰部,其人必嘔;發於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出第十二卷中)

仲景《傷寒論》黃癉。麻黃醇酒湯主之方。

麻黃(一大把去節)

上一味,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頓服盡。古今方云,傷寒熱出表發黃疸,宜汗之則愈,冬月用酒,春宜用水煮之良。(《小品》、《古今錄驗》、張文仲、《經心錄》同)

又黃疸。茵陳蒿五苓散主之方。

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上二味和,先食白飲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深師》、《範汪》同)

又五苓散,利小便,治黃疸方。

豬苓(三分去皮),白朮(三分),茯苓(三分),澤瀉(五分),桂心(二分)

上五味,搗篩,和合。白飲和服一方寸匕,日三。多飲暖水,以助藥勢,汗出便愈。(《千金》、《深師》、《範汪》同,並出第十四卷中)

《肘後》療黃疸方。

燒亂髮,服一方寸匕,日三,秘驗。酒飲並得。(《備急》、文仲同,出第一卷中)

《範汪》療黃疸散方。

瓠子白瓤及子熬令黃,搗為末,服半錢匕,日一服,十日愈。用瓠子數數有吐者,當先詳之。(出第三十四卷中)

《集驗》療黃疸百藥不瘥者方。

驢頭一枚煮熟,以姜齏啖之,並隨多少飲汁。(《備急》、崔氏、張文仲、《古今錄驗》同,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黃疸方

取生小麥苗搗,絞取汁,飲六七合,晝夜三四飲,三四日便愈。無小麥苗,穬麥苗亦得。《範汪》云,用小麥勝也。(《備急》、文仲、《集驗》並同,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療黃疸目黃不除。瓜丁散方。

瓜丁細末如大豆許,納鼻中。令病人深吸取入鼻中,黃汁出。

又黃蒸湯方(通按:黃蒸未詳)

黃蒸(一升),麥面(一升),豬屎(一升)

上三味,以水五升,漬一宿,煮取三升,絞去滓,頓服一升。覆取汗,必效。(同出第十八卷中)

崔氏療黃疸年六十以上方。

茅根(一把),豬肉(一斤)

上二味,合作羹,盡一服愈,當灸臍上下兩邊各一寸半一百壯,手魚際白肉側各一,灸隨年壯。(《備急》、《範汪》同)

又療黃疸方

葫蘆瓤如大棗

上一物,以童子小便二合浸之,三兩食頃。取兩酸棗許汁,分納兩鼻孔中,余節候與上方同。比來常用,乃勝瓜蒂散

《近效》療黃疸。瓜蒂散方。

瓜蒂(二七枚),赤小豆(七枚),生秫米(二七枚),丁香(二七枚)

上四味,搗篩,重者取如大豆二枚,各著一枚鼻孔中,痛縮鼻,須臾,鼻中瀝清黃水,或從口中出升余則愈。病輕者如一小豆則可,一與不盡,間日複頻用,效,李皓用之立驗,俗人或使人以竹筒極力吹鼻中無不死者,慎之。

又療男子女人黃疸病,醫療不愈,身目悉黃,食飲不消,胃中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干屎使病爾方。

以成煎豬脂一小升,溫熱頓盡服之,日三,燥屎下去乃愈。(《備急》、崔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