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醫方考》~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2)

1. 紅丸子

蓬莪朮,京三稜(醋煮一伏時,各二兩),胡椒(一兩),阿魏(二分,醋化),青皮(三兩)

白話文:

蓬莪朮、京三稜(以醋煮一伏時,各二兩),胡椒(一兩),阿魏(二分,以醋化開),青皮(三兩)

共為末,作丸礬紅為衣。

瘧疾,口亡五味,飲食腹痛膨脹者,名曰食瘧,此方主之。

白話文:

瘧疾,口裡嚐不到味道,進食後腹痛脹滿的,叫做食瘧,此方治療此病。

食瘧者,食積成瘧也。《內經》曰留者攻之,故用蓬朮、三稜、阿魏以攻積;積之為患,氣快則行,氣滯則止,得熱則行,得寒則結,故用青皮之辛以快氣,胡椒之溫以散結;復用礬紅為衣者,假其土性以培脾胃云爾。

白話文:

食物積滯變成的瘧疾。 《內經》說:「對於積滯的,以攻取為主。」所以,用蓬朮、三稜、阿魏等藥以攻下積滯;積滯產生禍害,氣快則運行,氣滯則停止,得熱則運行,得寒則結聚,所以用青皮的辛味來快氣,胡椒的溫熱來散結;再用礬紅作衣,是藉助它的土性來調養脾胃罷了。

2. 人參養胃湯

白話文:

人參:補氣益血、健脾益肺、寧心益智。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清熱解暑、安神益智。

甘草:益氣補中、潤肺止咳、調合諸藥、解毒調和。

半夏:祛痰止咳、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清熱消炎。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健胃消食、疏肝理氣。

蒼朮:燥濕健脾、化痰止瀉、消炎止痛、散寒止痛。

厚朴:理氣化痰、燥濕健脾、溫中散寒、止痛消炎。

藿香:解暑化濕、理氣和胃、止瀉止吐、闢穢止痛。

烏梅:收斂止瀉、生津止渴、清熱解暑、安神益智。

草果:芳香化濕、理氣止痛、溫中散寒、止瀉止痢。

瘧因飲食飢飽傷胃而成者,名曰胃瘧,此方主之。

白話文:

瘧疾因飲食不節、時飢時飽而損傷胃,稱為胃瘧,此方專治。

《內經》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故飢則胃氣弱,而陰無所生;飽則胃氣強,而五宮因以損,是飢飽皆足以傷胃也。胃傷則營衛虛而穀氣乖,乖則爭,爭則邪正分,寒熱作,而成瘧矣。

白話文:

《內經》說:陰之所生,根本在於五味;陰的五宮,受傷也因於五味。所以飢餓時胃氣虛弱,而陰無所生長;飽食時胃氣強盛,而五宮因而受損,所以飢餓和飽食都足以損傷胃。胃傷則營衛虛弱而穀氣乖戾,乖戾則相爭,相爭則邪正分明,寒熱交錯,因而形成瘧疾。

方中有人參、茯苓、甘草之甘,可以補胃之不足;有陳皮、蒼朮、厚朴之辛,可以平胃之有餘;半夏之辛,可使醒脾;藿香之香,可使開胃;烏梅之酸,可使收陰;草果之溫,可使消滯。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中有人參、茯苓、甘草的甘味,可以補益胃的不足;有陳皮、蒼朮、厚朴的辛味,可以調理胃的過剩;半夏的辛味,可以使脾醒來;藿香的香氣,可以使胃打開;烏梅的酸味,可以使陰氣收斂;草果的溫熱,可以使停滯消除。

3. 太無神朮散

蒼朮(泔浸),厚朴(姜炒,各一兩),陳皮(三兩,去白),藿香石菖蒲甘草(炙,各一兩五錢)

白話文:

蒼朮(浸泡在洗米水裡),厚朴(與薑一起炒,各一兩),陳皮(三兩,去掉白色的部分),藿香,石菖蒲,甘草(炙烤,各一兩五錢)

瘧疾,因感山嵐瘴氣,發時乍寒乍熱,一身沉重者,名曰瘴瘧,此方主之。

白話文:

因感山林瘴氣而得的瘧疾,發病時忽冷忽熱,全身沉重者,稱為瘴瘧。此方專治此症。

山嵐瘴氣,穀氣也。《內經》曰:穀氣通於脾。故此方主以治脾。蒼朮、厚朴,平脾家之敦阜也;陳皮、甘草,調脾家之虛實也;藿香、石蒲,開脾家之障礙也。經曰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謂也。正考見瘟疫門。

白話文:

山嵐瘴氣,其實就是穀氣。《內經》中記載:穀氣通於脾。所以這個藥方主要用於治療脾臟疾病。蒼朮、厚朴可以調和脾臟的氣血,陳皮、甘草可以調理脾臟的虛實,藿香、石蒲可以消除脾臟的障礙。古語有云:治病必求其本,也就是這個道理。在瘟疫傳染門中可以看到。

4. 五神丸塞鼻法

東方:青黛五錢,麝香二分

西方:白礬五錢,白芷二錢

南方:官桂五錢,硃砂一錢

北方:巴豆四十九粒(去殼),黑豆三十六粒

中央:硫黃五錢,雄黃一錢

白話文:

東方:青黛五錢,麝香二分

西方:白礬五錢,白芷二錢

南方:官桂五錢,硃砂一錢

北方:巴豆四十九粒(去殼),黑豆三十六粒

中央:硫黃五錢,雄黃一錢

上件各依方位,以瓷盤盛之,於五月初一日,虔誠安於本家侍奉神前,至初五日午時,共研為末,用五家粽角為丸,如梧桐子大,陰乾,收貯聽用。凡遇患瘧之人,於瘧發之日清晨,用綿包裹塞於鼻中,男左、女右用之。

白話文:

上述各項藥材,依照方位擺放,用瓷盤盛放,於五月初一日,虔誠地安置在家中,供奉在神明面前,直到初五日的中午,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五家包的糉葉做成丸狀,大小和梧桐子一樣,陰乾後收好備用。凡是患有瘧疾的人,在瘧疾發作的當天清晨,用棉花包裹藥丸塞入鼻腔,男性塞入左側鼻孔,女性塞入右側鼻孔。

瘧疾,一歲之中,長幼相似者,名曰疫瘧,此法主之神良。

白話文:

一年之內,長幼之人同時得的瘧疾,叫做疫瘧,此法是治療它的良方。

疫者,天地不正之氣也,六位,勝復之氣也。禽蟲,吐毒之氣也。大氣之來,無人不受,壯者、逸者、居者則不病;怯者、勞者、出者遇之,則無形之氣,由鼻而入,藏於分肉之間,與正氣分爭,則成瘧矣。是方也,位按五方,藥按五色,氣按五氣,味按五味,月按五月,日按五日,粽用五家,此醫流而兼陰陽家之識也。

白話文:

疫病,是由於天地正氣不順,六種邪氣盛行而造成的。禽獸吐出的毒氣,是大氣中的一種。大氣中的毒氣,人人都有可能受到感染,但體壯、清閒、待在家中的人,通常不會發病;體弱、勞累、外出的人,如果接觸到毒氣,毒氣就會通過鼻子進入人體,積存在肌肉之間,與正氣相爭,就會形成瘧疾。要知道,這個方劑,是按照五個方位、五種顏色、五種氣味、五種味道、五月和五日來使用的,總共用五種藥材,這就是醫學和陰陽家的綜合知識。

故瘧邪入於肝,則青黛之涼可以清肝,麝香之臊可使直達;瘧邪入於肺,則白芷之辛可以瀉肺,礬石之腥可以清燥;瘧邪干於心,則丹砂之重可以鎮心,官桂之焦可以益火;瘧邪干於腎,則黑豆甘鹹可以益腎,巴豆之腐可以瀉邪;瘧邪干於脾,則硫黃之溫可使建中,雄黃之悍可使闢穢。以疫氣無形,由鼻而入,故亦就鼻而塞之。

白話文:

所以瘧疾的病邪侵犯了肝臟時,用青黛的涼性可以清利肝氣,麝香的香氣可以讓藥物直達病竈;瘧疾的病邪侵犯了肺臟時,用白芷的辛味可以通利肺氣,礬石的腥味可以清解燥熱;瘧疾的病邪侵犯了心臟時,用丹砂的重性可以鎮靜心神,官桂的辛溫可以增益心火;瘧疾的病邪侵犯了腎臟時,用黑豆的甘鹹之性可以滋補腎氣,巴豆的腐蝕性可以瀉除病邪;瘧疾的病邪侵犯了脾臟時,用硫黃的溫性可以健運中氣,雄黃的悍性可以祛除穢濁。因為疫氣是無形的,從鼻子侵入人體,所以也從鼻子來阻斷它。

塞其一竅,露其一竅者,圍師必缺之道也。修劑之期,必於五者,病原於陰陽不正之氣,故亦以陰陽之理勝之。蓋曰五者,中宮甲己之數,南面之政也,諸氣之變,雖有勝復、亢制之殊,要皆北面而臣,守位秉命之道也,故率以五數修劑焉。

白話文:

圍攻敵人必定會留下缺口,這是兵法中必勝的道理。醫治疾病的時機,一定要根據五種原則,因為疾病的根源在於陰陽之氣的不調和,所以也要用陰陽的道理來戰勝它。所謂五種原則,是指中宮甲己的數目,也是南面而治的政事。各種疾病的變化,雖然有勝復、亢制的不同,但總是要北面而臣服,遵守各自的位置和職責,所以通常用五種原則來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