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醫方考》~ 卷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六 (8)

1. 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各二錢),白芍藥(一錢半),甘草(一錢)

白話文:

升麻、葛根各 2 錢,白芍藥 1.5 錢,甘草 1 錢。

小兒初間發熱壯盛,為風寒,為痘瘡,莫能的辨,此方穩當,宜主用之。

白話文:

小兒初發高熱且精神旺盛,可能是風寒,也可能是痘瘡,難以辨別。此方穩妥,可作為主治藥方。

表熱壯盛,此邪實於表也。經曰:輕可以去實,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甘草佐之,可以和在表之氣。芍藥佐之,可以和在表之榮,去其實邪,和其營衛,風寒則解,痘疹則出,誠初間之良劑也。如至四五日,痘中夾疹者,亦此方主之。疹散,只依常法治痘。

白話文:

表熱壯盛,這種邪氣實實在在地屬於表裏。經書上說:「輕可去實」,所以用升麻、葛根疏散表氣,甘草作為輔佐,可以調和在表之氣。芍藥作為輔佐,可以調和在表之血,去除邪氣,和調營衛,風寒就會解除,痘疹就會發出,這真是痘疹初期的良方。如果到了四五天,痘疹中夾雜有疹子,也用這個方子為主。疹子散去後,再用治痘瘡的常規方法治療。

2. 參蘇飲

紫蘇,陳皮半夏茯苓,乾葛,前胡桔梗(各一錢),甘草(五分),人參(七分)

白話文:

紫蘇、陳皮、半夏、茯苓、乾葛、前胡、桔梗(各五公克),甘草(二公克五),人參(三公克五)

風寒壯熱,體重頭痛,痰嗽壅盛者,此方主之。

白話文:

風寒壯熱,體重頭痛,痰嗽壅盛。此方主治。

風寒客於外,故用紫蘇、乾葛以發表。痰嗽壅於內,故用半夏、前胡、桔梗、陳皮、茯苓以安里。邪去之後,中外必虛,人參、甘草急固其虛。此則表和而痘易出,里和而氣不虛,表裡無矣,斯良劑矣。

白話文:

風寒侵襲人體的外表,因此使用紫蘇、乾葛來發汗解表。痰液和咳嗽壅塞在人體的內部,因此使用半夏、前胡、桔梗、陳皮、茯苓來安撫體內。邪氣排出後,體內外必定虛弱,人參、甘草急於鞏固虛弱之處。這樣,表裡和諧平衡,痘瘡容易出,體內和諧平衡,氣血不虛,表裡沒有邪氣,這是一個良方。

3. 麻黃湯

白話文:

  • 麻黃:為草本植物,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鼻塞等症狀。

  • 杏仁:為杏樹的種子,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症狀。

  • 甘草:為豆科植物的根莖,常用於治療咳嗽、喉嚨痛等症狀,也具有解毒的效果。

  • 桂枝:為肉桂樹的樹枝,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腹瀉等症狀。

天寒腠密,表熱壯盛者,此方主之。

白話文:

天氣寒冷,皮膚腠理緻密,但表熱依然旺盛的患者,使用此方治療。

解表之藥有三品,辛涼、辛溫、辛熱也。夏月表氣易泄,宜用辛涼。春秋表氣平調,宜用辛溫。若天寒之時,表氣閉密,辛涼、辛溫不能解散,故以麻黃、桂枝之辛熱者以主之,亦各當其可而已。佐以杏仁,利其氣也。佐以甘草,和其氣也。

白話文:

驅除體表邪氣的藥物有三種,辛涼、辛溫、辛熱。夏季體表正氣容易泄漏,宜用辛涼藥。春秋季節體表正氣平和,宜用辛溫藥。如果在寒冷的天氣,體表正氣閉塞嚴密,辛涼、辛溫不能疏散邪氣,因此用辛熱的麻黃、桂枝來治療,也各自能發揮其功效。輔以杏仁,可通暢氣機。輔以甘草,可調和氣血。

4. 惺惺散

人參白朮甘草細辛,白茯苓天花粉白芍藥,桔梗(各七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甘草、細辛、白茯苓、天花粉、白芍藥、桔梗(各 14 公克)

發熱之初,未明是痘,形體怯弱者,此方主之。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防其虛也。乃細辛、桔梗,所以疏其陽。天花粉、白芍藥,所以和其陰。

白話文:

發熱初期,尚未確診為痘瘡,體質虛弱者,使用此方為主。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防止虛弱。 細辛、桔梗:疏通陽氣。 天花粉、白芍藥:調和陰氣。

5. 加味紅綿散

天麻麻黃荊芥穗,全蠍薄荷紫草蟬蛻,等分

白話文:

天麻、麻黃、荊芥穗、全蠍、薄荷、紫草、蟬蛻,等份。

風熱驚搐者,以此藥調抱龍丸

白話文:

風熱驚搐的人,採用抱龍丸來治療。

痘之出也,自內達外。心熱則驚,肝熱則搐;所以搐者風也。所以驚者熱也。是方也,麻黃、荊芥、薄荷、天麻、全蠍、蟬蛻,所以消風解熱。乃紫草者,所以解毒發痘而活血也。

白話文:

痘痘的出現,是由內部到外發出的。心臟太熱就會驚恐,肝臟太熱就會抽搐;抽搐的原因是風熱。驚恐的原因是身體過熱。這個方劑裡有麻黃、荊芥、薄荷、天麻、全蠍、蟬蛻,可以祛風解熱。紫草可以解毒發痘,還能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