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補益蛜(蟲祁)丸

QU FENG BU YI YI (CHONG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腎經 16%
脾經 11%
胃經 11%
心經 9%
膽經 9%
肺經 7%
大腸經 6%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祛風補益蛜(蟲祁)丸

整體功效

祛風補益,溫經散寒。

主治

臟腑久虛,風冷所攻,四肢無力,背膊多疼,膀胱冷氣流註,腰腳沉重。

臟腑久虛,風冷所攻,四肢無力,背膊多疼,膀胱冷氣流註,腰腳沉重。

方解

本方由白附子、沉香、肉桂、川芎、檳榔、木香、天麻、石斛、川牛膝、白蒺藜、附子、巴戟天、白僵蠶、羌活、肉蓯蓉、當歸、山茱萸等組成。

白附子、沉香、肉桂、川芎、檳榔、木香、天麻、石斛、川牛膝、白蒺藜、附子、巴戟天、白僵蠶、羌活、肉蓯蓉、當歸、山茱萸等均具有祛風補益、溫經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臟腑久虛,風冷所攻,四肢無力,背膊多疼,膀胱冷氣流註,腰腳沉重等症。

注意事項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功效解釋
白附子祛風散寒,溫經止痛可用於治療風寒所致的肢體疼痛、腰膝冷痛等症。
沉香溫中散寒,止痛可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
肉桂溫經散寒,補火助陽可用於治療陽虛所致的四肢冰冷、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可用於治療風寒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疼痛等症。
檳榔行氣止痛,消食化積可用於治療氣滯食積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等症。
木香行氣止痛,散寒止嘔可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等症。
天麻平肝息風,止痙可用於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震顫等症。
石斛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可用於治療胃陰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食欲不振等症。
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可用於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
白蒺藜補腎益精,固精止遺可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早泄等症。
附子溫經散寒,補火助陽可用於治療陽虛所致的四肢冰冷、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
巴戟天補腎壯陽,強筋骨可用於治療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等症。
白僵蠶祛風散寒,止痙可用於治療風寒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疼痛等症。
羌活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可用於治療風寒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疼痛等症。
肉蓯蓉補腎益精,壯陽固精可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早泄等症

傳統服藥法


蛜(蟲祁)1兩半(微炒),白附子1兩(炮裂),沈香1兩,肉桂1兩(去皺皮),芎藭1兩,檳榔1兩,木香1兩,天麻1兩,石斛2兩(去根,銼),牛膝2兩(去苗),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3分,白僵蠶3分(微炒),羌活3分,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乾),當歸3分(銼,微炒),山茱萸3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白附子、沉香、肉桂、川芎、檳榔、木香、天麻、石斛、川牛膝、白蒺藜、附子、巴戟天、白僵蠶、羌活、肉蓯蓉、當歸、山茱萸等組成。

白附子、沉香、肉桂、川芎、檳榔、木香、天麻、石斛、川牛膝、白蒺藜、附子、巴戟天、白僵蠶、羌活、肉蓯蓉、當歸、山茱萸等均具有祛風補益、溫經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臟腑久虛,風冷所攻,四肢無力,背膊多疼,膀胱冷氣流註,腰腳沉重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

相同名稱方劑


祛風補益蛜(蟲祁)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三。 組成:蛜(蟲祁)1兩半(微炒),白附子1兩(炮裂),沉香1兩,肉桂1兩(去皺皮),川芎1兩,檳榔1兩,木香1兩,天麻1兩,石斛2兩(去根,銼),牛膝2兩(去苗),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3分,白僵蠶3分(微炒),羌活3分,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乾),當歸3分(銼,微炒),山茱萸3分。 主治:臟腑久虛,風冷所攻,四肢無力,背膊多疼,膀胱冷氣流註,腰腳沉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