癒風丸

YU F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3%
肝經 18%
肺經 13%
膀胱經 10%
胃經 10%
心經 7%
脾經 6%
大腸經 6%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腎經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癒風丸:中藥方劑治療中風的良方

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白芥子: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
  • 萆薢: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
  • 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地骨皮: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 地龍: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
  • 骨碎補:補腎強骨、活血止血、通經活絡。
  • 虎骨: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
  •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安神。
  • 牽牛子: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自然銅:活血化瘀、接骨、排膿。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胡蘆巴:補腎壯陽、益精血、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功效:

中風。

總結:

癒風丸是中藥方劑中治療中風的常用方劑之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該方劑組成複雜,含有16味中藥,主要成分包括麻黃、白芥子、萆薢、牛膝、當歸、地骨皮、地龍、骨碎補、虎骨、菊花、牽牛子、肉蓯蓉、梔子、自然銅、烏頭和胡蘆巴。這些中藥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可以有效緩解中風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癒風丸的用法用量應遵醫囑,一般為每日1次,每次1丸,用溫開水送服。

方劑組成解釋


牽牛子、虎骨、梔子、菊花、當歸、骨碎補、白芥子、地龍、硇砂、川牛膝、肉蓯蓉、麻黃、自然銅、萆薢、地骨皮、烏頭、胡蘆巴等中藥,均具有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其中,牽牛子、虎骨、梔子、菊花、當歸、骨碎補、白芥子、地龍、硇砂、川牛膝、肉蓯蓉、麻黃、自然銅、萆薢、地骨皮等中藥,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烏頭、胡蘆巴等中藥,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癒風丸具有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癒風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天麻(去苗)1兩,白附子(炮)1兩,羌活(去蘆頭)1兩,天南星(炮)1兩,川芎1兩,細辛(去葉土)1兩,香白芷1兩,檳榔子1兩,白蒺藜(微炒,去刺)2錢半,肉桂(去粗皮)7錢半,半夏(湯洗7次)7錢半,陳橘皮(去白)7錢半。 主治:風運氣滯,頭目不清,痰多上壅。

癒風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組成:白牽牛(半生半炒)1兩,虎骨(炙,醋淬)1兩,山梔子仁半兩,甘菊花半兩,當歸(切,焙)半兩,骨碎補半兩,白芥子半兩,草烏頭3兩(納1兩于童子小便內浸3日,餘2兩以桑柴燒爲灰),地龍(去土)1分,硇砂(研)1分,牛膝(酒浸,切焙)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麻黃(去根節)1兩,自然銅(煅,醋淬7遍)1兩,萆薢1兩,地骨皮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楓香脂(炒)半兩,胡蘆巴(炒)半兩。 主治:大風疾。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