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糵丸

MAI NI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腎經 20%
心經 16%
肺經 16%
肝經 8%
胃經 8%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麥糵丸

大麥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胃、利水滲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補氣、和胃消食、清熱解渴、止汗固表等多種功效。

神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中藥方劑「麥糵丸」:

  • 主治功效:* 痢後不能食,氣虛羸瘦:腹瀉後不能吃東西,身體虛弱,形容憔悴。
  • 休息痢:緩解腹瀉的症狀。
  • 不能食及羸瘦:不能吃東西,並且身體消瘦。

總結:

中藥方劑「麥糵丸」主要由大麥、神麴、桂枝、茯苓、附子、人參、烏梅等組成,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止瀉等功效,適用於腹瀉後不能吃東西,身體虛弱,形容憔悴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大麥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消食除脹的功效。神麴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附子味辛、性熱,入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桂枝味辛、性溫,入肺、肝、心、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助陽化氣的功效。烏梅味酸、性平,入肝、脾經,具有生津止渴、澀腸止痢的功效。人參味甘、性平,入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生津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身體消瘦食慾不振

相同名稱方劑


麥糵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九。 組成:麥糵2兩(炒令微黃),曲半斤(炒令微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烏梅肉1兩(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 主治:痢後不能食,氣虛羸瘦。休息痢。不能食及羸瘦。

麥糵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麥糵(炒)2兩,人參1兩半,枳殼(去瓤,麸炒)1兩半,白朮1兩半,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半,乾薑(炮裂)半兩,桂(去粗皮)1兩,陳曲(炒)1兩,甘草(炙,銼)1兩,食茱萸1兩。 主治:溫中下氣,令人能食。主治:虛勞。脾胃虛冷,不能飲食,食即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