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茯苓丸

SAN BU FU L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5%
心經 12%
肺經 11%
腎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4%
大腸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0%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三部茯苓丸

整體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主治: 三焦閉塞不通,留水在膈上不消化,名曰淡水,積年不去,服藥下之,雖得小去,隨復如故。其病面目黧黑,手足逆冷,身體枯燥,肌膚甲錯,身無潤澤,吸吸羸瘦,或已嘔吐,或大便燥,或復重下,起止甚難,久或絞痛雷鳴,時時下痢者。

三部茯苓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主治三焦閉塞不通、留水在膈上不消化、面目黧黑、手足逆冷、身體枯燥、肌膚甲錯、身無潤澤、吸吸羸瘦、或已嘔吐、或大便燥、或復重下、起止甚難、久或絞痛雷鳴、時時下痢等症狀。

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
  2. 《中醫學大辭典》
  3. 《中藥學》
  4. 《中藥方劑學》

傳統服藥法


茯苓7分,大黃1.5兩,白朮1.5兩,芎窮5分,桔梗5分,前胡2兩半,乾地黃2兩半,神曲2兩半,乾薑1兩,桂心1兩,人參3分,芍藥3分,黃芩3分,菖蒲3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食後服10丸,以飲送下,1日2次。

方劑組成解釋


三部茯苓丸由茯苓、大黃、白朮、川芎、桔梗、前胡、生地黃、神麴、乾薑、桂枝、人參、白芍、黃芩、水菖蒲等中藥組成。其中,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大黃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前胡具有宣肺降氣、化痰止咳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神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和營、柔肝止痛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水菖蒲具有化痰開竅、利水通淋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部茯苓丸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三部茯苓丸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身體消瘦手腳冰冷噁心反胃吞咽障礙肌膚甲錯

相同名稱方劑


三部茯苓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九。 組成:茯苓7分,大黃1兩半,白朮1兩半,川芎5分,桔梗5分,前胡2兩半,乾地黃2兩半,神曲2兩半,乾薑1兩,桂心1兩,人參3分,芍藥3分,黃芩3分,菖蒲3分。 主治:三焦閉塞不通,留水在膈上不消化,名曰淡水,積年不去,服藥下之,雖得小去,隨復如故。其病面目黧黑,手足逆冷,身體枯燥,肌膚甲錯,身無潤澤,吸吸羸瘦,或已嘔吐,或大便燥,或復重下,起止甚難,久或絞痛雷鳴,時時下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