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烏頭丸

CAO WU TO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18%
脾經 17%
心經 16%
肝經 10%
大腸經 5%
膽經 5%
腎經 1%
膀胱經 0%
心包經 0%
小腸經 0%
三焦經 0%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草烏頭丸:補氣活血,祛風除濕的方劑

草烏頭丸是一種中醫方劑,具有補氣活血、祛風除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本方劑由烏頭、大黃、乾薑、厚朴、吳茱萸、白芍、前胡、川芎、當歸、細辛、桂枝、花椒、白薇、黃芩、白朮、人參、紫菀、甘草等藥材組成。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白薇:清熱解毒、清虛熱、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肺熱利咽、滋陰潤燥、消腫排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紫菀: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總之,草烏頭丸具有補氣活血、祛風除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傳統服藥法


烏頭15分(炮,去皮), 大黃5分, 乾薑5分, 厚朴(炙)5分, 吳茱萸5分, 芍藥5分, 前胡5分, 芎藭5分, 當歸5分, 細辛5分, 桂心5分, 蜀椒3分(去目閉口者,汗), 白薇半兩, 黃芩1兩, 白朮1兩, 人參1兩, 紫菀1兩, 甘草(炙)1兩。
破積聚。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酒送下,每日3次。漸漸加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烏頭、大黃、乾薑、厚朴、吳茱萸、白芍、前胡、川芎、當歸、細辛、桂枝、花椒、白薇、黃芩、白朮、人參、紫菀、甘草等十八味中藥組成。烏頭、大黃、乾薑、厚朴、吳茱萸、白芍、前胡、川芎、當歸、細辛、桂枝、花椒、白薇、黃芩、白朮、人參、紫菀、甘草等均有溫陽散結、活血止血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陽散結、活血止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草烏頭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草烏頭半兩(炮裂),踯躅花2錢。 主治:牙疼。

草烏頭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五。 組成:烏頭15分(炮,去皮),大黃5分,乾薑5分,厚朴(炙)5分,吳茱萸5分,芍藥5分,前胡5分,芎藭5分,當歸5分,細辛5分,桂心5分,蜀椒3分(去目閉口者,汗),白薇半兩,黃芩1兩,白朮1兩,人參1兩,紫菀1兩,甘草(炙)1兩。 主治:破積聚。主治:積結冷聚,陽道弱,大便有血,婦人産後出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