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有副作用嗎?從經絡理解服中藥之後不舒服原因?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7 首次發表:

現代人服用中藥或西藥,都有可能出現副作用,而造成副作用的原因不盡相同。若探討中藥的副作用,原因比起西藥甚至更為複雜,有時候就算吃對中藥也會有副作用。

本文紀錄三個真實案例,從經絡探討吃對中藥依然出現的副作用,有時候並不是壞事,甚至是疾病治癒過程中的好轉現象,提供給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現代藥物的副作用原理

現代化學藥物醫典,明確記載各種藥物的副作用,在正常劑量下使用時,藥物對人體產生的非預期的有害反應。副作用的發生機制主要有以下幾種:

  1. 藥物直接作用於正常組織:現代化學藥物運作時,也會對正常組織產生作用。例如,抗生素在殺菌時,也會對人體正常的腸道菌群產生影響,從而引起腹瀉等副作用。
  2. 藥物與體內物質發生相互作用:藥物在體內代謝過程中,可能與體內的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進而產生副作用。例如,「抗凝血藥」和「止痛藥」都會抑制血小板聚集,如果兩者同時使用,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3. 藥物引起過敏反應:藥物可能會引起人體的過敏反應,從而產生各種皮疹、瘙癢、蕁麻疹等副作用,這種現象是常見的。
  4. 藥物引起毒性反應:藥物在體內的濃度過高時,可能會引起毒性反應,從而產生各種臟器損害的副作用。
現代化學藥物有許多副作用
現代化學藥物有許多副作用

現代藥物的副作用,是藥物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藥物研發人員在開發新藥時,會儘量減少副作用的發生。然而,由於人體的複雜性,仍然無法完全避免副作用的發生。

也因此,有一定比例的人會認為西藥傷肝、傷腎,最好不要吃。然而,服用中藥難道就沒有副作用嗎?

中藥的副作用原理

西藥之所以會有副作用,是因為現代科學的研究,在過程中詳細紀錄這些副作用,所以大家會覺得西藥的副作用很多。

然而,現代實驗室清楚發現,中藥中也含有大量的化學成分,只要有藥理作用就一定會有副作用

只是,古代中藥並沒有進行科學研究,所以關於副作用的描述都很抽象(例如:陰虛火旺者禁用),所以大家才會覺得中藥好像沒有副作用。

事實上中藥的副作用,探討甚至比起西藥更為複雜,因為中藥的概念與西醫不同,這裡將中藥的副作用原因列之如下:

1.辨證方法差異

中醫治病是運用「辯證推理」的,不是透過科學儀器診斷,因此就會產生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中醫派別。

所以同一個病人,若去給10位中醫師診斷,永遠都會出現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診斷結果,其中只要出現診斷錯誤,服用中藥之後就會產生副作用。

中醫診斷派別繁多,有機會診斷錯誤
中醫診斷派別繁多,有機會診斷錯誤

2.寒熱、標本判斷差異

延續辯證派別的議題,中醫開藥特別重視身體的寒熱狀態,那是更困難的部分。有些人體內看起來是「火熱」,但本質是「陰寒」,有些人則相反。

當醫生寒熱辨別錯誤時,或是病患體內寒熱錯雜時,吃中藥就會出現各種副作用。例如,吃了熱性中藥便秘、吃了寒性中藥整天想睡、腹瀉...等等。

中醫治病有治標、治本的問題。有些中醫師認為一個病應該從本(例如:改變體質)去治,有些認為應該從標(例如:短暫症狀)去治。

判斷寒熱、標本是很不容易的事
判斷寒熱、標本是很不容易的事

隨著治療下手的角度不同,服用中藥也會產生各種副作用。例如:這個病患的本身的體質是寒性的,但是臨時出現了發燒的症狀,吃了寒涼中藥之後退燒了,結果就開始腹瀉、腹痛、停經...等等。

這種現象在新冠疫情期間經常出現,許多人本來是寒性體質,卻去服用了「清冠1號」,結果產生了更多的副作用。

3.中藥炮製差異與毒性

中藥的炮製方法對藥效的影響很大。如果中藥的炮製方法不當,就可能影響藥效,從而導致副作用。

最常見的就是「附子」之類的中藥,由於這類中藥原始的狀態是有毒的,必須運用一些正確的炮製方法,才能減低其毒性。如果沒有炮製好的話,就會出現一些副作用

有些中藥必須進行正確的炮制去毒性
有些中藥必須進行正確的炮制去毒性

更不用說,有一些中醫師為了提升療效,運用一些比較特殊或有毒性的禁藥(硃砂、鉛丹...等),會產生很多副作用,在這個時代是不被法律允許的。

面對中藥的副作用,除了藥物本身必須進行「藥理研究」之外,如何找到一位辨證正確的中醫師,也會是另外一個問題。所以面對中藥的副作用,複雜性其實比西藥還要高很多!

吃對中藥卻不舒服的案例

運用經絡檢測,一切都是客觀的數據,因此可以大幅解決中醫派別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經絡模型」就會只有一個,沒有不同的觀點。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身上有哪些異常經絡時,也不一定要吃中藥,可以運用「經絡療法」平衡經絡,不舒服症狀也會改善一大半。

既然清楚知道異常經絡,也可以配合中藥「歸經」的概念,服用中藥組合,針對異常經絡去加以改善,甚至運用食物歸經也可以治病。

然而,依照會員長期的回報與分享經驗後發現,有時候就算是吃對了中藥,身體也會感到不舒服,這是什麼原理呢?以下舉三個案例作為參考:

案例1:頭痛

某會員在2023年11月的時候就分享,他感冒時頭痛,在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之後,很快就感到頭痛更嚴重。這時候,內心就會產生一個「大問號?」我到底有沒有吃對呢?

還好,沒過多久之後頭痛就消失了,而且整個感冒也好了一大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從經絡來理解其原理就會非常容易。

當一個人感冒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這種熱性中藥會有效,就代表這個人體內一定有「寒氣」。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體內有寒氣的人,最典型的訊號就是陽經(膽經、胃經)虛症,經絡氣血能量不足。

頭部的膽經與胃經
頭部的膽經與胃經

而這個膽經、胃經就是遍布整個頭部,所以就會頭痛。當一個人服用熱性的藥物,就會讓這些「陽性」開始補充能量,在疏通的過程之中,原本阻塞的經絡氣血反而會感到更痛,而疏通之後疼痛就會改善甚至消失

有人會問說:「會不會是麻黃、附子或細辛中藥本身的副作用?」事實上這三種中藥的副作用,主要是在濫用時會出現,而不是使用一次就會出現。同時,這位會員過去也服用過,並沒有經常出現這種現象。

案例2:頭暈

無獨有偶,在這位會員分享案例的幾天內,又有另外一位會員分享。他說在11月底某天晚上,他突然間重感冒,什麼症狀都出來了。

依照過去的中藥治感冒經驗,他二話不說就馬上就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倒頭就睡了,隔天早上感覺好了一半。

他想說,繼續再吃一次看看,沒想到吃完之後,整個暈到不行,這讓他感到很難受,感覺快要爆掉了一樣?

結果幾個小時候,頭暈的現象漸漸消失了,感冒也幾乎痊癒!他說:「一般人哪有可能重感冒一天就好了?但是我服用中藥就真的就辦到了!」

感冒時服用中藥效果其實很好
感冒時服用中藥效果其實很好

不論是「頭痛」或是「頭暈」,這依然都屬於膽經、胃經的範疇,而在服用正確的中藥的過程中,依然會出現讓你想要放棄的副作用。

過去幾年來,會員回報的類似案例還有喉嚨更痛、腰更酸、大腿,膝蓋,小腿,腳踝更痛...等等,這些其實都是位於膽經、胃經的路線上,所以運用經絡理論,都很容易可以提出解釋。

案例3:全身不對勁

2023年11月有一位會員分享,他說每年到了秋季末期冬季初期,天氣開始變冷之後,他好像身體就一定會出現所謂的中醫的肝病。

整天感到非常的疲累沒精神,身體就是非常的不舒服,消化系統也不好,總之就是有生病的感覺。

而這時候他服用「四逆散」、「小柴胡湯」這類的中藥,服用下去差不多1分鐘之內,都會感到全身非常不對勁,那種感覺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他分享其中一張他檢測的經絡圖如下:

服用肝藥之後,感到短暫不舒服的經絡型態
服用肝藥之後,感到短暫不舒服的經絡型態

他說:「就好像全身有一股氣在快速運轉,感到噁心想吐,很難受的感覺?」這種現象通常會持續5-10分鐘之後,他就會覺得身體開始變好。而每次只要出現這種現象,他就知道,服用肝藥一定是對證的。

他比較了一下這兩種中藥裡面都有柴胡,可能關鍵就是「柴胡」對經絡的影響,歸經是肝經、三焦經、心包經與膽經,而他的經絡圖上,確實在這些經絡都有出現異常的現象。

中藥比起西藥,判斷及運用起來是困難且複雜多了,吃不對會出現副作用,吃對了也常常會有副作用,而這其實是一種好轉反應

不過,運用中藥最大的好處是,只要判斷正確的話,在極短的時間內可以改善許多症狀,這就是中藥最神奇的地方!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