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紅腫痛,面痛牙齒痛,用「熱藥」竟然有神效?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0-26 首次發表:

只要懂一些中醫的人,都知道火氣大的時候要「降火」。然而,如果說火氣大的時候反過來要「焦油」,你覺得合理嗎?

中醫界有一種「火神派」經常就是這樣治療的,而且還常常出現神奇的效果,這叫做「以熱治熱」,許多人實在是不懂這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本文提出運用從經絡數據觀察「以熱治熱」的真實案例,提供給那些長期體內燥熱的人士作為中醫養生參考。

火神派為什麼「以熱治熱」?

中醫的「火神派」專門運用很熱的中藥,主要是指鄭欽安(1824~1911年)為代表的中醫流派。著重人體的「陽氣」,專門運用大劑量附子、乾薑、肉桂等辛熱藥物。

他有許多讓人不解的醫案紀錄,明明病患出現火熱的症狀,竟然運用熱性中藥來「以熱治熱」?這裡舉一個案例

據說在清末光緒年間,成都知府朱大人的夫人患「吐血病」一年多,找一堆醫生都無效,多數認為是血熱妄行、陰虛火旺,結果都沒治好。

鄭欽安看到夫人面容蒼白,炎熱夏天卻顯得十分怕冷,就開了「四逆湯」(制附片四兩,炮姜四兩,炙甘草二兩)。

火神派經常出現非比尋常的治療案例
火神派經常出現非比尋常的治療案例

看了這個藥方大家都瞠目結舌,附子乾薑是大熱之藥,同時量很大,怎麼可能治療「吐血」重症?沒想到服藥後,夫人自覺周身涼爽,胸口舒暢,吐血竟然止住。

類似的案例非常多,後代名醫如吳佩衡、祝味菊、唐步祺、範中林、劉民叔、盧崇漢李可...等等,都有很多類似的真實醫案。

近代的中醫奇才倪海廈,也經常運用「生附子」、「炮附子」來去寒,強調生附子更有去「陰實」之作用。

若從書中去理解鄭欽安的治療原理,多數人絕對是會感到抽象而難以理解(註1),簡單一句話就是:體內寒氣太重的人,反而會逼出體內火熱之氣而感到更加燥熱!

由於這種看法與傳統中醫的看法不同,後代有些中醫師在學習火神派理論之後都感嘆:「學了火神派以後,感覺以前60年白學了」、「有撥雲見日、茅塞頓開之感!」...等等

但是,絕大多數的中醫師依然不會站在火神派的立場,因為他們相信「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而火神派卻認為「陽常不足,陰常有餘」。

多數中醫師認為,若使用大量的熱藥會造成不良後果,直接傷害人體的陰液(津液),現代中醫師強調滋陰、清熱、溫補,不著重溫陽(註2)。

從經絡理解「以熱治熱」

由於千年來的中醫,都是運用抽象難懂的理論在解釋,所以多數的人都不能理解,這到底是什麼原理?

有沒有可能運用數據化、圖像化的方法來理解「以熱治熱」呢?答案是成立的!

透過經絡數據可以真正理解所謂的「真寒假熱」,一點也不抽象的,可參考一下這篇文章:

這裡就延續這篇文章提到的案例,某會員在2023年進入深秋之後,某天開始鼻子腫痛、面痛、牙齒痛,他說:「痛起來的時候,連用手去摸鼻子都受不了,非常痛!」

他仔細把這些痛的位置檢查一遍,比對3D銅人模型,發現完全就是在「大腸經」上面。透過經絡檢測之後,他也清楚看到大腸經出現實證(見下圖)。

某男性出現上半身火熱症狀(鼻子腫痛、面痛、牙齒痛)
某男性出現上半身火熱症狀(鼻子腫痛、面痛、牙齒痛)

他當時心想,既然是火氣大,那就來降火吧,他連續服用「黃連解毒湯」2天之後卻沒有效果,反而感覺更痛,而且精神不好,整天頭暈暈。

連續觀察了兩天,他發現自己的脾經與胃經都是虛症,由於他屬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他心想:「會不會反過來服用"附子理中湯"會有效呢?」

他說:「反正也不會怎麼樣,頂多是火氣更大,鼻子更痛,牙齒更痛而已,可以實驗看看!」

他說:「真的很神奇,在服用一次之後,他就覺得鼻子痛開始緩解,第二天幾乎好了80%,到了第三天完全康復!」

服用熱性中藥之後感到舒服
服用熱性中藥之後感到舒服

這次的經驗,實在讓他覺得很納悶,開始去找一些相關的案例,找到很多類似的案例。都是牙齦出血、牙痛、乳腺炎、目赤腫痛、鼻衄...等等,都是運用熱藥而神奇治癒。

他終於知道,屬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他,很多時候的症狀確實就是「假熱」所造成的,不是實實在在的火氣!

面對火熱症狀的兩種改善方法

不論從抽象的中醫理論,或是應用經絡數據,都可以證明體內「寒熱同時存在」的一種現象。因此,體內的火熱症狀,出現的時候通常有兩種解決的方法:

1.瀉實火、虛火

依照一些會員的實際體驗,發現不論是真熱、假熱,出現火熱的症狀確定是有熱,依然可以運用瀉火的方法,關鍵要運用時間要多久?

如果看到經絡圖「寒熱指數」,上半身有火氣,運用清熱、瀉火相關中藥確實有效,此外運用針灸、放血、經絡拍打也都會很有幫助。

鐵三角經絡型態經常出現火熱症狀
鐵三角經絡型態經常出現火熱症狀

尤其是「鐵三角經絡體質」的人,是最容易出現火氣的一種經絡型態,這種經絡體質最容易化火,通常運用瀉火的方法都會短暫有效果。

某會「寒性體質」的會員,在2023年秋季之後出現嚴重腹瀉,竟然是服用瀉火中藥改善的,也是短暫服用瀉火中藥來改善,可參考這篇文章:

雖然如此,有一位「鐵三角經絡體質」的女性會員就曾經分享,她雖然經常感到火氣大,但還是不能服用太多寒性的中藥,會感到不舒服,所以關鍵在於不能長期服用,而所謂的長期定義,是超過3天就算長期了!

2.溫陽,讓虛火下降

如果有一個人的「寒熱指數」是上半身火熱,下半身虛寒而出現火熱症狀,那依然可以先試看看瀉火的方法,如果沒效可以反過來運用相反的方法

體內又熱又寒的經絡現象,不一定要瀉火
體內又熱又寒的經絡現象,不一定要瀉火

因為經絡之間有一種平衡力量,當下半身的膽經、胃經能量提升之後,上半身的三焦經、大腸經能量反而會下降,上下趨於平衡。

運用現代數據的演算法,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所謂的「負相關」連動性,也就是膽經能量提升,三焦經也會隨之下降。

這就足以解釋,為什麼服用「附子理中湯」去提升膽經、胃經虛證,反而可以改善三焦經、大腸經的火熱現象

這裡必須提到的是,如果一個人屬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一定要減少運用寒涼、瀉火中藥的機率。

許多新聞案例也證明,有些人以為自己肝火大,以為長期服用「龍膽瀉肝湯」可以顧肝,結果最後引發腎臟病,需要捐腎或洗腎。

只要是這種寒性經絡體質,比較保險的方法還是運用「溫陽」中藥,或是熱療法(熱水泡腳、遠紅外線烘腳...等等),效果會是穩定且幾乎沒有副作用。


註1:鄭欽安提出的原理如下:1.陽氣受傷,羣陰即起,陰氣太盛,逼出元氣真陽,真陽爲羣陰阻塞,不能歸根。這實際上即是陰盛格陽,陰寒內盛,格陽於上。2.真陽虛衰,不能鎮納諸陰,腎中坎水陰氣上騰,一線之陽光亦附陰氣而上騰,元陽上浮,真氣暴出。3.少陰心之君火不足,陰氣蔽塞太空,猶如地氣上騰爲云爲霧,遂使天日無光,陰霾已極,龍乃飛騰。即所謂龍因水盛而遊,真陽不潛。4.脾土太弱,或陰盛逼出中宮之陽,無土覆火,光焰易熄,火不能潛藏,真陽外越。

註2: 陸淵雷《傷寒論今釋》解釋說:「凡陰證疊用乾薑附子,陽回之後,往往轉為胃燥,此非乾薑附子之過,乃《內經》所謂中陰溜府,為陰證獲愈的一種出路,胃燥,故用調胃承氣湯。譫語本是神識昏蒙之腦病,在熱病過程中,往往因胃不和而發。」這種胃燥,只用調胃承氣湯少少與之即可。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