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骨痛」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骨痛是中醫常見的病症,多由外傷、勞損、風寒濕邪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

根據病因和症狀的不同,骨痛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 外傷性骨痛:多由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引起,疼痛劇烈,局部腫脹、瘀血,活動受限。
  • 勞損性骨痛:多由長期勞累、過度使用某些關節引起,疼痛較輕,但反覆發作,可伴有關節僵硬、活動不利。
  • 風寒濕邪引起的骨痛:多由感受風寒濕邪侵襲引起,疼痛隱隱作痛,局部皮膚可有寒冷、麻木、腫脹等症狀。
  • 肝腎陰虛引起的骨痛:多由肝腎陰虛導致骨質疏鬆、骨骼退化引起,疼痛較為緩慢,局部可有骨質增生、變形等症狀。

中醫治療骨痛,以辨證論治為原則,根據患者的病因、症狀、體質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針灸、推拿、拔罐、中藥內服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緩解骨痛: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局部熱敷、按摩,以緩解疼痛。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 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海產品等。
  •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骨痛症狀嚴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合谷

合谷

  • 1.《針灸聚英》:「喉痹從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即時瘳。合谷在虎口。兩指岐骨間。骨痛並面腫。瘧病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針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委中曲瞅里。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梁。痠疼筋莫展。風痹發無常。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承山名魚腹。

委中

委中

  • 1.《針灸聚英》:「喉痹從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即時瘳。合谷在虎口。兩指岐骨間。骨痛並面腫。瘧病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針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委中曲瞅里。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梁。痠疼筋莫展。風痹發無常。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承山名魚腹。

承山

承山

  • 1.《針灸聚英》:「喉痹從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即時瘳。合谷在虎口。兩指岐骨間。骨痛並面腫。瘧病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針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委中曲瞅里。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梁。痠疼筋莫展。風痹發無常。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承山名魚腹。
  • 2.《針灸大成》:「**兩股轉筋承山刺,腳氣復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崑崙,更有絕骨共丘墟。**
  • 3.《針灸問答》:「兩股轉筋承山治,腳氣復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崑崙,更有絕骨與丘墟。

丘墟

丘墟

  • 1.《針灸大成》:「**兩股轉筋承山刺,腳氣復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崑崙,更有絕骨共丘墟。**
  • 2.《針灸問答》:「兩股轉筋承山治,腳氣復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崑崙,更有絕骨與丘墟。

崑崙

崑崙

  • 1.《針灸大成》:「**兩股轉筋承山刺,腳氣復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崑崙,更有絕骨共丘墟。**
  • 2.《針灸逢源》:「(脾胃之正氣皆虛)則有寒有熱。皆調於三里。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湧泉崑崙。視有血者盡取之。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輸也。(應補應瀉。皆當取手厥陰俞太陵少陰俞神門)
  • 3.《針灸問答》:「兩股轉筋承山治,腳氣復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崑崙,更有絕骨與丘墟。

復溜

復溜

  • 1.《針灸大成》:「**兩股轉筋承山刺,腳氣復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崑崙,更有絕骨共丘墟。**
  • 2.《針灸問答》:「兩股轉筋承山治,腳氣復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崑崙,更有絕骨與丘墟。

膏肓

膏肓

  • 1.《針灸大成》:「己卯歲,行人張靖宸公夫人,崩不止,身熱骨痛,煩躁病篤,召余診,得六脈數而止,必是外感,誤用涼藥。與羌活湯熱退,餘疾漸可。但元氣難復,後灸膏肓、三里而愈。凡醫之用藥,須憑脈理,若外感誤作內傷,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其不夭滅人生也,幾希?

神門

神門

  • 1.《針灸逢源》:「(脾胃之正氣皆虛)則有寒有熱。皆調於三里。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湧泉崑崙。視有血者盡取之。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輸也。(應補應瀉。皆當取手厥陰俞太陵少陰俞神門)

厥陰俞

厥陰俞

  • 1.《針灸逢源》:「(脾胃之正氣皆虛)則有寒有熱。皆調於三里。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湧泉崑崙。視有血者盡取之。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輸也。(應補應瀉。皆當取手厥陰俞太陵少陰俞神門)

湧泉

湧泉

  • 1.《針灸逢源》:「(脾胃之正氣皆虛)則有寒有熱。皆調於三里。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湧泉崑崙。視有血者盡取之。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輸也。(應補應瀉。皆當取手厥陰俞太陵少陰俞神門)

太淵

太淵

  • 1.《針灸逢源》:「手腕骨痛。名繞髁風,腕骨,太陵,太淵

腕骨

腕骨

  • 1.《針灸逢源》:「手腕骨痛。名繞髁風,腕骨,太陵,太淵

腹結

腹結

  • 1.《針灸甲乙經》:「足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端內側,上結於內踝。其直者,上絡於膝內輔骨。上循陰股,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結於臍,循腹裡,結於脅,散於胸中。其內者,著於脊。其病足大指支內踝痛,轉筋,內輔骨痛,陰股引髀而痛,陰器紐痛,上臍兩脅痛,膺中脊內痛。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秋痹。

交信

交信

  • 1.《金針秘傳》:「8.交信:二穴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廉前筋骨間,足陰蹺之郄。治氣淋,㿉疝,陰急,股引腨內廉骨痛,又泄利赤白,女子漏血不止。可灸三壯,針入四分,留五呼。
  • 2.《普濟方·針灸》:「治氣淋。㿉疝。陰急。股引腨內廉骨痛。及卒疝。大小便難。穴交信

中府

中府

  • 1.《金針秘傳》:「2.中府:二穴肺之募,一名膺中腧。在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足太陰之會。治肺系急,胸中痛悚悚,膽熱,嘔逆上氣,咳唾濁涕,肩背痛風,汗出腹脹,食不下,喉痹,肩息,膚骨痛,寒熱。針入三分,留五呼,可灸五壯。
  • 2.《普濟方·針灸》:「_中府_(肺募也。一名膺中俞。在雲門下一寸。一云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者中。足太陰之會。灸五壯。主肺系急。胸中痛。面青胸滿。悒悒然嘔膽。胸中熱喘。逆氣相追逐。多濁唾。不得息。肩背風汗出。面腹腫。膈中食噎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脹。皮膚骨痛。寒熱煩滿)。
  • 3.《普濟方·針灸》:「治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穴中府,膈俞(又云。膈俞主嗜臥怠惰不欲動搖。身當濕。不能飲食)

雲門

雲門

  • 1.《金針秘傳》:「2.中府:二穴肺之募,一名膺中腧。在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足太陰之會。治肺系急,胸中痛悚悚,膽熱,嘔逆上氣,咳唾濁涕,肩背痛風,汗出腹脹,食不下,喉痹,肩息,膚骨痛,寒熱。針入三分,留五呼,可灸五壯。
  • 2.《普濟方·針灸》:「_中府_(肺募也。一名膺中俞。在雲門下一寸。一云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者中。足太陰之會。灸五壯。主肺系急。胸中痛。面青胸滿。悒悒然嘔膽。胸中熱喘。逆氣相追逐。多濁唾。不得息。肩背風汗出。面腹腫。膈中食噎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脹。皮膚骨痛。寒熱煩滿)。

下廉

下廉

  • 1.《針灸資生經》:「絲竹空、(見目眩。)治涎沫。然谷、復留、(見脊。)治涎出。陰谷、(見膝痛。)治涎下。鬲俞、療痰飲。吐逆汗出。寒熱骨痛。虛脹苦滿痰瘧。(明)膽俞、療痰悶。(見心脹。)上管、療痰多吐涎。(下見吐。)結積留飲。灸通谷。(千見腸澼。)下廉、治涎出不覺。

陰谷

陰谷

  • 1.《針灸資生經》:「絲竹空、(見目眩。)治涎沫。然谷、復留、(見脊。)治涎出。陰谷、(見膝痛。)治涎下。鬲俞、療痰飲。吐逆汗出。寒熱骨痛。虛脹苦滿痰瘧。(明)膽俞、療痰悶。(見心脹。)上管、療痰多吐涎。(下見吐。)結積留飲。灸通谷。(千見腸澼。)下廉、治涎出不覺。

然谷

然谷

  • 1.《針灸資生經》:「絲竹空、(見目眩。)治涎沫。然谷、復留、(見脊。)治涎出。陰谷、(見膝痛。)治涎下。鬲俞、療痰飲。吐逆汗出。寒熱骨痛。虛脹苦滿痰瘧。(明)膽俞、療痰悶。(見心脹。)上管、療痰多吐涎。(下見吐。)結積留飲。灸通谷。(千見腸澼。)下廉、治涎出不覺。

絲竹空

絲竹空

  • 1.《針灸資生經》:「絲竹空、(見目眩。)治涎沫。然谷、復留、(見脊。)治涎出。陰谷、(見膝痛。)治涎下。鬲俞、療痰飲。吐逆汗出。寒熱骨痛。虛脹苦滿痰瘧。(明)膽俞、療痰悶。(見心脹。)上管、療痰多吐涎。(下見吐。)結積留飲。灸通谷。(千見腸澼。)下廉、治涎出不覺。

膽俞

膽俞

  • 1.《針灸資生經》:「絲竹空、(見目眩。)治涎沫。然谷、復留、(見脊。)治涎出。陰谷、(見膝痛。)治涎下。鬲俞、療痰飲。吐逆汗出。寒熱骨痛。虛脹苦滿痰瘧。(明)膽俞、療痰悶。(見心脹。)上管、療痰多吐涎。(下見吐。)結積留飲。灸通谷。(千見腸澼。)下廉、治涎出不覺。
  • 2.《針灸資生經》:「(見鬲滿。)少衝、治乍寒乍熱。(見傷寒。)神道、(見頭痛。)少海、治寒熱。膽俞、治振寒。(見頭痛。)臨泣、治灑淅振寒。(見腋腫。)魚際、療虛熱洒洒毛豎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咳嗽喘。痹走胸背不得息。頭痛甚。汗不出。熱煩心。少氣不足。(明)鬲俞、療寒熱骨痛。

太衝

太衝

  • 1.《針灸資生經》:「泄注腹滿。喉痹。頸項強。腸痔逆氣。痔血陰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澀。鼻中干。煩滿狂走易氣。凡二十二病。皆灸絕骨五十壯。凡上氣冷發。腹中雷鳴轉叫。嘔逆不食。灸太衝、不限壯數。從痛至不痛。從不痛至痛止。上氣厥逆。灸胸堂百壯。穴在兩乳間。嘔吐上氣。灸尺澤。

尺澤

尺澤

  • 1.《針灸資生經》:「泄注腹滿。喉痹。頸項強。腸痔逆氣。痔血陰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澀。鼻中干。煩滿狂走易氣。凡二十二病。皆灸絕骨五十壯。凡上氣冷發。腹中雷鳴轉叫。嘔逆不食。灸太衝、不限壯數。從痛至不痛。從不痛至痛止。上氣厥逆。灸胸堂百壯。穴在兩乳間。嘔吐上氣。灸尺澤。

少海

少海

  • 1.《針灸資生經》:「(見鬲滿。)少衝、治乍寒乍熱。(見傷寒。)神道、(見頭痛。)少海、治寒熱。膽俞、治振寒。(見頭痛。)臨泣、治灑淅振寒。(見腋腫。)魚際、療虛熱洒洒毛豎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咳嗽喘。痹走胸背不得息。頭痛甚。汗不出。熱煩心。少氣不足。(明)鬲俞、療寒熱骨痛。
  • 2.《針方六集》:「天井,穴在肘尖大骨上陷中。取法:用手拄腰,方可下針。內少海,外小海,中天井。治手肘骨痛,並一切麻瘡、瘰癧未破者,單瀉;已破者,先瀉後補。

少衝

少衝

  • 1.《針灸資生經》:「(見鬲滿。)少衝、治乍寒乍熱。(見傷寒。)神道、(見頭痛。)少海、治寒熱。膽俞、治振寒。(見頭痛。)臨泣、治灑淅振寒。(見腋腫。)魚際、療虛熱洒洒毛豎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咳嗽喘。痹走胸背不得息。頭痛甚。汗不出。熱煩心。少氣不足。(明)鬲俞、療寒熱骨痛。

神道

神道

  • 1.《針灸資生經》:「(見鬲滿。)少衝、治乍寒乍熱。(見傷寒。)神道、(見頭痛。)少海、治寒熱。膽俞、治振寒。(見頭痛。)臨泣、治灑淅振寒。(見腋腫。)魚際、療虛熱洒洒毛豎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咳嗽喘。痹走胸背不得息。頭痛甚。汗不出。熱煩心。少氣不足。(明)鬲俞、療寒熱骨痛。

魚際

魚際

  • 1.《針灸資生經》:「(見鬲滿。)少衝、治乍寒乍熱。(見傷寒。)神道、(見頭痛。)少海、治寒熱。膽俞、治振寒。(見頭痛。)臨泣、治灑淅振寒。(見腋腫。)魚際、療虛熱洒洒毛豎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咳嗽喘。痹走胸背不得息。頭痛甚。汗不出。熱煩心。少氣不足。(明)鬲俞、療寒熱骨痛。

膈俞

膈俞

  • 1.《普濟方·針灸》:「治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穴中府,膈俞(又云。膈俞主嗜臥怠惰不欲動搖。身當濕。不能飲食)
  • 2.《普濟方·針灸》:「治寒熱骨痛。穴膈俞
  • 3.《普濟方·針灸》:「治痰飲吐逆。汗出。寒熱骨痛。虛脹支滿。痰瘧。穴膈俞

太白

太白

  • 1.《針灸問答》:「答:太白核骨下陷中,輸土之穴三灸針,主治腰腹心胃痛,胻酸筋轉胸滿疼。(注:太白穴,在足大趾內側,核骨下陷中,脾輸土穴。三壯,三分。主治身熱煩滿,腹脹食不化,泄瀉,腹血,腰痛,大便難,氣逆,霍亂,腹中切痛,腸鳴腹脹,胻酸轉筋,身寒骨痛,心胃疼,胸滿脈緩等症。)

上關

上關

  • 1.《針灸問答》:「答:上關耳前開有空,七壯一分主治同,唇吻口眼偏喎病,耳聾牙齲瘛瘲尋。(注:上關穴,一名客主人,在耳前骨上,開口有空,張口取之。七壯,一分。主治唇吻強上,口眼喎斜,青盲,眯目,目䀮䀮,惡風寒,牙齒齲,口噤不開,嚼物不得,耳鳴,耳聾,瘛瘲,沫出,寒熱痙引骨痛等症。)

魂門

魂門


小海

小海

  • 1.《針方六集》:「天井,穴在肘尖大骨上陷中。取法:用手拄腰,方可下針。內少海,外小海,中天井。治手肘骨痛,並一切麻瘡、瘰癧未破者,單瀉;已破者,先瀉後補。

天井

天井

  • 1.《針方六集》:「天井,穴在肘尖大骨上陷中。取法:用手拄腰,方可下針。內少海,外小海,中天井。治手肘骨痛,並一切麻瘡、瘰癧未破者,單瀉;已破者,先瀉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