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九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10)

1. 巳寒丸

治素虛有寒冷

附子、川烏頭乾薑良薑胡椒蓽茇蓽澄茄紅豆、桂(等分)

白話文:

附子、川烏頭、乾薑、良薑、胡椒、蓽茇、蓽澄茄、紅豆和桂桂皮,均等分。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湯下。

白話文:

細末,將水煮麵糊和丸子搓成梧桐子的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粒,空腹時用白湯送服。

2. 養正金丹

治中下寒冷,進飲食,暖脾胃(張會伯)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中下寒冷,進飲食,暖脾胃(張會伯)

現代白話文: 治療腸胃虛寒,使之能適度進食,溫暖脾胃。(出自張會伯)

硫黃(去砂,別研) 大附子(炮) 乾薑 丁香 桂 厚朴 半夏 肉豆蔻(各二兩)

白話文:

硫磺(去除砂石雜質,另行研磨) 炮製過的大附子 乾薑 丁香 桂皮 厚朴 半夏 肉豆蔻(每樣各 120 公克)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三十丸,加至七八十丸,空心米飲下。老人服之尤佳。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酒煮麵糊做成丸狀,大小約為梧桐子那麼大,並在外面塗上一層硃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逐漸增加到七、八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此方尤適合老年人服用。

3. 厚朴煎

治脾胃久積冷氣不思飲食,三焦不調,中臟虛乏,開胃進食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腹中久積冷氣,不思飲食,三焦不調,中臟虛乏。

現代白話文翻譯:

腹中長期積聚寒氣,導致食慾不振,三焦功能失調,中臟(脾胃)虛弱乏力。

厚朴(二兩) 陳皮 訶子 乾薑 桂(各一兩) 附子(二兩炮) 茯苓 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 厚朴(40 克):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治療咳嗽、腹瀉和嘔吐。

  • 陳皮(20 克):減少脹氣和胃痛,幫助消化。

  • 訶子(20 克):治療腹瀉和痢疾。

  • 乾薑(20 克):溫暖身體,增強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桂枝(20 克):發汗,緩解感冒症狀。

  • 附子(40 克,炮製過):溫暖身體,增強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茯苓(20 克):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治療水腫和腹脹。

  • 甘草(20 克):補中益氣,緩解疼痛和咳嗽。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如大段膈氣進食不得,以水酒共一盞,煎藥末二錢,和滓下三十丸。棗肉和丸尤佳。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與煉過的蜂蜜拌成直徑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如果膈氣嚴重,吃不下東西,可以用水酒各一盞,將藥末二錢煎服,並將剩下的藥渣和三十丸藥丸一起服用。與棗肉調和成丸狀服用效果更佳。

4. 大硇砂丸

治冷積

硇砂芫花三稜乾薑、皂角、巴豆(各半兩)、五靈脂、川烏頭(各一兩)

白話文:

  • 硇砂:硫化汞,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

  • 芫花:馬錢科植物馬錢的果實,具有瀉下攻積、殺蟲止癢的功效。

  • 三稜:茜草科植物三稜的根莖,具有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 乾薑:薑科植物生薑的乾製根莖,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 皁角:皁莢科植物皁莢的果實,具有潤腸通便、消積化痰的功效。

  • 巴豆: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種子,具有瀉下攻積、驅蟲殺蟲的功效。

  • 五靈脂: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莖,具有補氣益血、強筋壯骨的功效。

  • 川烏頭: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莖,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

上醋熬為膏,可丸,即丸如桐子大,每二丸,姜橘湯下。

白話文:

將醋熬成膏狀,可以製成丸藥。每丸約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兩丸,以薑橘湯送服。

5. 八神湯

闢除霧露山嵐之氣,消飲食,補脾胃

白話文:

排除霧露山嵐之氣,消除飲食積滯,補益脾胃

神麯、麥櫱、青鹽、甘草(各三兩)、生薑(六兩)、胡椒(二分)、草豆蔻(二個大者,麵裹燒黃熟)、丁香(二分)

白話文:

神曲、麥芽、青鹽、甘草(各三兩)、生薑(六兩)、胡椒(二分)、草豆蔻(兩個大的,用麵粉包裹後烤至金黃)、丁香(二分)

上除丁香、胡椒外,將六味令杵成粗滓,帶潤淹一宿,焙乾。八物同為細末,湯點服,不以時。

白話文:

除了丁香、胡椒外,將六味藥材搗碎成粗末,加上藥汁浸潤一晚,然後焙乾。將八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湯水送服,不拘時間。

6. 二陽丹

補虛逐冷

白話文:

補虛驅寒

附子羊肉(四兩,炮附子蒸無息,研為膏)、桂、硫黃、陽起石鹿茸白朮(各一兩)

白話文:

附子、羊肉(四兩,將附子用火烤到無煙,研成膏狀)、桂皮、硫磺、陽起石、鹿茸、白朮(各一兩)

上以附子膏和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空心鹽酒服三五十丸。

白話文:

把附子膏和丸加工成梧子般大小,然後用硃砂作為外衣,空腹的時候用鹽酒服用三十到五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