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三(角集)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角集) (12)

1. 天南星

天南星,味苦、辛,氣平,可升可降,陰中陽也,有毒。入脾、肺、心三經。善能化痰,利膈下氣,散瘀血,墜胎,破堅積,消癰腫,治中風不語,極能開關,兼治破傷風。又斬關奪門之將,可一用,而不可再用也。三生飲用之,佐附子以出奇,祛痰而化滯,非借其清肺而安心,故只可暫用耳。

白話文:

天南星,味道苦、辛,性質平和,既能升散又能降下,是陰中帶陽的藥物,有毒性。歸於脾、肺、心三條經脈。

它能化痰、理氣、散瘀血、墮胎、消硬塊、消除腫脹,治療中風導致的失語,有很好的開通氣血的作用,還可用於治療破傷風。它就像一位勇猛的將軍,能衝破關隘、奪取城門,但不能連續使用。

三生飲中使用它,配合附子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祛痰化瘀,不是通過清肺來安神,所以只能暫時使用。

雖然三生飲中,若無人參為君,則附子、南星皆無用矣。即一三生飲,可以悟用藥之妙也。

白話文:

雖然三生飲這個藥方中,如果沒有人參當作主藥,那麼附子、南星這兩味藥材就完全沒有效用了。這個三生飲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體會用藥精妙之處。

或問天南星消頑痰以開關,破積堅搗陣,其勇往之氣,實又藉附子以鼓勇,無附子,恐不能如是之猛矣。或三生飲不可常用,在他方或可以常用乎?蓋消痰之藥,未有如南星峻猛者也。中風閉關,不得不用之斬關直入。若其他痰病,原未有關之堅閉,又何必用南星哉。

白話文:

有人問天南星可以消除頑固痰液,打通阻塞,清除積聚的頑疾,它的威力實在是藉助附子來壯膽,沒有附子,恐怕沒辦法如此勇猛。有人說「三生飲」不能長期服用,在其他地方可以長期服用嗎?治療痰疾的藥物中,沒有一種能比天南星更猛烈。中風導致氣血阻塞,不得不用它強行打通。但如果是其他痰疾,本來沒有那麼堅固的阻塞,又何必使用天南星呢?

2. 半夏

半夏,味辛、微苦,氣平,生寒,熟溫,沉而降,陰中陽也。入膽、脾、胃三經。研末,每一兩,用入枯礬二錢、薑汁一合,捏餅,楮葉包裹,陰乾,又名半夏曲也。片則力峻,曲則力柔,統治痰涎甚驗。無論火痰、寒痰、濕痰、老痰與痰飲、痰核、痰涎、痰結、痰迷,俱可用,但不可治陰火之痰。孕婦勿用,恐墜胎元。

白話文:

半夏,味道辛辣、微苦,性質平和,生用時性寒,炒熟後性溫,沉降作用強,陰中帶陽。歸入膽、脾、胃三條經絡。將半夏研成細末,每二兩加入枯礬四錢、薑汁二兩,搓成餅狀,用紙包裹陰乾,又叫半夏曲。切片使用藥效強勁,搓成餅狀使用藥效較弱,都可以有效治療痰涎。無論是火痰、寒痰、濕痰、老痰,或是痰飲、痰核、痰涎、痰結、痰迷,都可以使用,但不能治療陰火導致的痰。孕婦禁止使用,以免流產。

然有不可不用之時,暫用亦無礙。吐血家亦不可用,恐性愈動火也。片半夏為末,吹鼻中,可救五絕,併產後血暈甚效。

白話文:

然而也有些時候非用不可,暫時用也沒有問題。但是對於吐血的人不能用,恐怕會加重火氣。半夏切片研成粉末,吹入鼻中,可以救治中風昏迷,對於產後血暈也很有效。

人身原無痰也,飲食入胃,化精而不化痰。惟腎中真火虛,則火沸為痰,亦腎之真水虛,則水泛為痰矣。火沸為痰與水泛為痰,雖原於腎,而痰乃留於脾也。半夏既治痰,豈難消化,況痰已入脾中,安在不能化之。然而終不能消者,以其能消已入脾中之痰,而不能斷其將入脾中之痰也。

白話文:

人體本來沒有痰,飲食進入胃中,會轉化為精華,而不是痰液。只有腎臟中的真火不足,火熱就會變成痰液;或者腎臟中的真水不足,水分過多也會變成痰液。雖然痰液的產生源於腎臟,但痰液會滯留在脾臟。半夏可以治療痰液,清除痰液並不困難。況且痰液已經進入脾臟,為什麼不能清除它呢?然而,之所以不能完全清除痰液,是因為半夏只能清除已經進入脾臟的痰液,而不能阻止痰液繼續進入脾臟。

蓋腎中之痰也,必須腎氣丸,始得逐之,非半夏所能祛也,半夏泄痰之標,不能治痰之本。半夏性沉而降,似乎能入至陰之中,然而陽多於陰,止可淺入脾陰,而不能深入腎陰也。況半夏瀉陰而不補陰,而腎又可補而不可瀉,半夏欲入於腎,而腎所以不受也。半夏既不能入腎之內,又何以化腎中之痰哉。

白話文:

腎臟中的痰濕,必須使用腎氣丸才能驅除,半夏無法去除。半夏只能消表面的痰濕,不能治癒病根。半夏性味沉降,似乎可以進入陰分之中,但陽氣大於陰氣,半夏只能淺淺進入脾陰,無法深入腎陰。況且,半夏瀉陰而不補陰,而腎臟又只能補而不能瀉。半夏想進入腎臟,但腎臟不接受。既然半夏無法進入腎臟,又怎麼能消除腎臟中的痰濕呢?

可見痰在脾為標,痰在腎為本,以脾之痰出於腎也。消脾之痰,不可以見標本之異哉。

腎氣丸治痰,是擇其本也。水不上泛為痰,何必更消其痰。火不上沸為痰,何必再清其痰。用腎氣丸而痰已絕。用半夏以治標,恐及動其祛痰也。半夏燥氣之藥,再耗腎中之氣,氣一耗,則火動水燥,不生精而生痰,勢所必至,不特無益,反害之矣。故既治本,不必更治標也。

白話文:

腎氣丸可以治療痰症,因為它針對的是病源根本。水分不向上升溢成為痰,何必再用藥物化解痰液?陽氣不向上升浮形成痰,何必再次清熱祛痰?使用腎氣丸,痰症就能消除。使用半夏來治療標症,恐怕會損傷祛痰的功能。半夏是燥氣藥物,會消耗腎中的氣,一旦氣消耗,陽氣就會亢奮、水分也會變得乾燥,無法生精而產生痰液,這是必然的結果。不僅無益,反而有害。所以治療了根本原因,就沒必要再治療標症了。

或疑半夏性燥,故便子治濕痰也,不識用何藥以制其燥,並可以治熱痰乎?夫燥濕之性各殊,雖制之得宜,只可去其大過,而不能移其性也。然而未制其燥,與已制其燥,自然少異。鐸有製法,並傳於此。用半夏一斤、生薑片四兩,先煮數沸,取起曬乾。用桑葉一百片,水十碗,煎汁二碗,將半夏泡透,又曬乾。

白話文:

有些人懷疑半夏性味燥熱,所以用它來治療濕痰,不知道用什麼藥物來減輕它的燥熱,還能用它來治療熱痰嗎?

燥熱和濕潤的性質大不相同,即使適當地減輕燥熱,也只能去除它的過度燥熱,而不能改變它的性質。然而,與已經減輕燥熱的半夏相比,未減輕燥熱的半夏自然有差別。我有一種減輕燥熱的方法,在這裏傳授給你。

用半夏一斤、生薑片四兩,先煮沸幾次,取出曬乾。用桑葉一百片,水十碗,煎汁兩碗,將半夏浸泡到透,再曬乾即可。

復用鹽一兩、滾水一碗,又泡透,切片用之,則燥性去其六,濕之性得其四。寒熱之痰,與水火泛沸之痰,俱可少用,以為權宜之計矣。然又只可暫用,而不可據之為久治也。

白話文:

再用鹽一兩,開水一碗,讓白果浸泡透徹,然後切片使用,這樣白果的燥性減弱六分,濕潤性質增加四分。對於寒熱痰和水火上沖的痰,都可以酌情少量使用,作為權宜之計。但只能暫時使用,不能作為長期的治療方法。

或疑製半夏,以治燥熱之痰妙矣,恐反不宜於寒濕之痰,奈何?此則無容慮也。半夏性燥,治寒濕之痰正宜,制過燥,而無傷氣之憂與損肺之失,可用之而無恐也。或疑半夏治濕痰,而不可治燥痰;治寒痰,而不可治熱痰,俱聞命矣。痰之中更有吐黑痰者,其故何也?吾觀其人則甚健,謂是火而口不渴,謂是虛而腎不虧,又可以半夏治之乎?此乃邪結於腎之中,非痰塞於肺之竅也。

白話文:

有些人認為製半夏只能治療燥熱引起的痰,擔心它不適合寒濕痰。這種顧慮是多餘的。

半夏性質偏燥,正好適合治療寒濕痰。經過制備後,燥性減弱,不會損傷元氣或損傷肺部,因此可以放心使用。

還有人認為半夏只能治療濕痰和寒痰,不能治療燥痰和熱痰。這也是傳言。

痰液中如果出現黑色的痰,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觀察這種人,身體都很健壯,不能說是火盛,因為他們不口渴;也不能說是虛弱,因為他們的腎氣並不虧損。這種情況仍然可以使用半夏治療。

這是因為邪氣積聚在腎中,而不是痰液堵塞肺部造成的。

此症本起於久曠之夫,思女色而不可得,又不敢御外色以泄精,於是邪入於腎中,精即化痰,而若吐有如墨之黑者矣。宜用於降火之藥,佐之白芥子以消痰,而更用於荊芥之類,以散其火於血分之中。否則,必有失血之患,溫瘧之苦矣。數劑之後,身必畏寒,然後用於加味逍遙散,大用於半夏,以清於其表裡之邪,則寒熱乃除去,而黑痰又乃以漸愈矣也。此等之病症,嘗實親試之,而往往有效驗也,故敢論之於書也。

3. 莪朮

莪朮,味苦、辛,氣溫,無毒。入肝、脾二經,血分中藥也。專破氣中之血,痃癖可去,止心疼,通月經,消瘀血,治霍亂,瀉積聚,理中氣。乃攻堅之藥,可為佐使,而不可久用。專入於氣分之中以破血,雖破血,然不傷氣也。莪朮與京三稜,同是攻堅之藥,余舍三稜而取蓬莪者,以莪朮破血,三稜破氣也。

白話文:

莪朮有苦、辛兩種味道,藥性屬溫,無毒。它能進入肝經和脾經,屬於補血類中藥。

莪朮專門破氣中的血,能去除痃癖(一種關節疾病),止心疼,通月經,消散瘀血,治療霍亂,瀉下積聚(腸道氣體或食物殘渣),調節中氣。

它是攻堅(化解硬塊)的藥物,可以作為輔助藥品使用,但不能長期服用。莪朮專門進入氣分中破血,雖然破血,但不會傷氣。

莪朮和京三稜都是攻堅藥,但我選擇莪朮而不是三稜,因為莪朮破血,而三稜破氣。

夫血乃有形之物,破血而氣猶不傷;氣乃無形之物,破氣而血必難復。氣不傷,易於生血。氣不復,艱於生氣耳。

白話文:

血液是有形的物質,破壞血液而氣血仍不受到傷害;氣是無形的物質,破壞氣血而血液必定難以恢復。氣血不受到傷害,很容易生出血液。氣血無法恢復,則很難生出氣血。

或問莪朮入於氣分之中以破血,吾疑血破而氣亦破矣。夫入氣以破血,又賢於入血以破氣乎。莪朮入氣以破血,三稜入血以破氣。雖氣血俱不可傷,而血鬱於氣之中,不得不消血也。然而,消藥必傷氣血,與其消氣,不若消血,況原病於血之瘀也。莪朮專消氣中之血,但破血而不破氣。血有可破而破之,氣無壅滯,無可破也,又寧破氣哉。

白話文:

有人問:莪朮作用於氣血之中以破血,但我懷疑血被破壞後,氣也會被破壞。用莪朮作用於氣血來破血,會比直接作用於血來破氣更好嗎?

莪朮作用於氣血來破血,三稜作用於血來破氣。雖然氣血都不容許受損,但如果血鬱積在氣血之中,我們就不得不消散瘀血。

然而,消散瘀血的藥物必定會損傷氣血,與其消散氣,不如消散血,更何況疾病的根源就在於血瘀。莪朮專門消散氣血中的瘀血,只破血而不破氣。瘀血可以破,但氣不會壅滯,因此無需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