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二(商集)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商集) (14)

1. 紫菀

紫菀,味苦、辛,溫,無毒。入手太陰,兼入足陽明。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療咳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治久嗽。然亦只可為佐使,而不可單用以取效。

白話文:

紫菀,味道苦、辛,性溫,無毒。功效作用:

  • 歸入肺經(太陰)和胃經(足陽明)。
  • 主治咳嗽、咳逆、胸中寒熱交集、去除毒物。
  • 治療咳嗽吐膿血、喘息、心悸、虛勞體弱、久咳等症。

但紫菀只能作為輔助藥使用,不能單獨使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或問繆仲醇云:觀紫菀能開喉痹,取惡涎,則辛散之功烈矣。然而又云:其性溫,肺病咳逆喘嗽,皆陰虛肺熱症也,不宜多用等語,似乎紫菀並不可以治嗽也。曰:紫菀舍治嗽之外,原無多奇功。治纏喉風、喉閉者,正取其治肺經咳逆、陰虛肺熱也,而仲醇以此相戒,何哉。

白話文:

有人問繆仲醇說:「看到紫菀能治療喉嚨腫痛,取出濃痰,它的辛散功能很強。但你也說:它的性質溫和,肺病咳嗽、反胃氣喘等都是陰虛肺熱的症狀,不宜多用,這似乎意味著紫菀不能治療咳嗽?」

我答道:「除了治療咳嗽之外,紫菀原本沒有其他特別的功效。治療纏繞喉嚨的風熱、喉嚨閉塞的人,正是用它的治療肺經咳嗽、陰虛肺熱的功效。而仲醇卻以此來警告我們,這又是為什麼呢?」

夫喉閉,未有非下寒上熱之症也。紫菀性溫,而又兼辛散,從其火熱之性而解之,乃從治之法,治之最巧者也。仲醇最講陰虛火動之旨,何獨於紫菀而昧之,此鐸所不解也。

白話文:

喉嚨阻塞,沒有不是下半身寒冷,上半身燥熱導致的疾病。紫菀性溫,又具有辛散的功效,從其燥熱的特性來治療,纔是最精妙的治療方法。仲醇最重視探討陰虛火旺的原理,為什麼獨獨對紫菀的功效視而不見,這是我所不解的。

或謂紫菀治肺之熱,而性溫而辛散,從火熱之性而解之是矣。然而肺經最惡熱,以熱攻熱,必傷肺矣。吾恐邪去而肺傷也。曰:久嗽則肺必寒,以溫治寒,則肺且受益,何傷之有。

白話文:

有人說紫菀可以治療肺熱,因為它的性質溫和而辛散,可以從火熱的角度來解除肺熱。這的確是對的。但是,肺經最怕熱氣,用熱來攻熱,必定會損傷肺。我擔心邪氣消除了,肺卻受傷了。

有人說:如果咳嗽很長時間,肺肯定會寒。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寒氣,肺就會受益。哪來的損傷呀?

2. 貝母

貝母,味苦,氣平、微寒,無毒。入肺、胃、脾、心四經。消熱痰最利,止久嗽宜用,心中逆氣多愁郁者可解,並治傷寒結胸之症,療人面瘡能效。難產與胞衣不下,調服於人參湯中最神。黃癉赤眼,消渴除煩,喉痹,疝瘕,皆可佐使,但少用足以成功,多用或以取敗。宜於陰虛火盛,不宜於陽旺濕痰。

白話文:

貝母,苦味,性平微寒,無毒。歸肺、胃、脾、心四條經絡。最擅長清熱化痰,適合治療久咳。可以緩解心中逆氣和憂鬱。還可以治療傷寒結胸,對治療面部瘡瘍也有效。對於難產與胎盤不下,加入人參湯中服用非常有效。黃疸、紅眼、消渴、煩躁、咽喉腫痛、疝氣腫塊,都可以佐以少量貝母治療,但用量少才能奏效,用量多反而可能適得其反。適合陰虛火旺的患者,不適合陽旺濕痰的患者。

世人不知貝母與半夏,性各不同,懼半夏之毒,每改用貝母。不知貝母消熱痰,而不能消寒痰,半夏消寒痰,而不能消熱痰也。故貝母逢寒痰,則愈增其寒;半夏逢熱痰,則大添其熱。二品涇渭各殊,烏可代用。前人辨貝母入肺,而不入胃,半夏入脾胃,而不入肺經,尚不知貝母之深也。

白話文:

一般人不知道貝母和半夏的特性不同,因為害怕半夏的毒性,常常改用貝母。殊不知貝母能化解熱痰,但不能化解寒痰;半夏能化解寒痰,但不能化解熱痰。所以,如果用貝母治療寒痰,只會加重寒症;如果用半夏治療熱痰,只會加重熱症。這兩種藥材的功效截然不同,不能互相替代。

前人曾經指出,貝母能進入肺經,但不能進入胃經;半夏能進入脾胃經,但不能進入肺經。這種說法還沒有完全瞭解貝母的特性。

蓋貝母入肺、胃、脾,心四經,豈有不入脾、胃之理哉。正寒熱之不相宜,故不可代用也。([批]辨得入微盡妙。)

白話文:

貝母歸屬肺、胃、脾、心四條經絡,怎麼可能不入脾、胃呢?由於貝母性質寒涼、補氣溫熱的附子性質相反,所以不能用附子替代貝母。([批註]分析得入微精妙。)

或問貝母之療人面瘡,可信不可信乎?曰:此前人之成效,胡必疑之。然而有可疑者。人面瘡,口能食而面能愁,蓋有祟憑之矣。祟憑必須解祟,何以用貝母即解,予久不得其故,後遇岐天師於燕市,另傳治法,而後悟貝母之療人面瘡也,亦消其痰而已矣。夫怪病多起於痰,貝母消痰,故能愈也。

白話文:

有人問貝母可以治療人面瘡,可以相信嗎?

回答:以前的人用貝母治療人面瘡是有效的,為什麼要懷疑呢?但是,其中有一點令人懷疑。人面瘡,嘴能吃東西,而臉上卻憂愁,這是因為有鬼神附身造成的。鬼神附身必須做法驅邪,為什麼用貝母就能解決,我長久以來一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後來在燕市遇到了岐天師,他傳給我治療的方法,我才明白貝母治療人面瘡的原因,就是貝母可以化痰而已。大部分奇怪的疾病都是由痰氣引起的,貝母可以化痰,所以能治病。

如半夏亦消痰聖藥,何治人面瘡無效?不知人面瘡,乃熱痰結成熱毒,半夏性燥,燥以治熱,更添熱矣。貝母乃治熱痰聖藥,以寒治熱,而熱毒自消,又何疑哉。

白話文:

雖然半夏也是化痰的良藥,為什麼用來治療人面瘡卻沒有效果?不知道的是,人面瘡是因為熱痰聚集形成熱毒所致。半夏性質燥熱,用燥性藥物來治療發熱的疾病,反而會讓症狀更嚴重。貝母纔是治療熱痰的良藥,它性寒涼,用寒性藥物來治療發熱的疾病,就會讓熱毒自然消散,這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或問貝母消痰,消熱痰也,然火沸為痰,非熱乎,何以用之而絕無效耶?曰:火沸生痰,乃腎中之火上沸,非肺中之火上升。貝母只可治肺中之火痰,不化腎中之火痰也。豈惟不能化腎中之火痰,且動火而生痰矣。夫腎中之火,非補水不能除,腎火之痰,亦非補水不能消。貝母消肺中之痰,必鑠肺中之氣,肺虛則腎水之化源竭矣,何以生腎水哉。

白話文:

有人問貝母能化痰,能化熱痰嗎?然而火氣旺盛也會生痰,既然不是熱性,為什麼服用貝母後卻一點效果都沒有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火氣旺盛生痰,指腎臟中的火氣上炎,而不是肺臟中的火氣上升。貝母只能治療肺臟中的火痰,不能化解腎臟中的火痰。不僅不能化解腎臟中的火痰,還會因為刺激腎火而產生更多的痰。

腎臟中的火氣,只有補充腎水才能去除,腎火引起的痰液,也只有補充腎水才能化解。貝母可以化解肺臟中的痰液,但會消耗肺臟的氣,肺虛之後,腎水轉化的來源就枯竭了,又如何能生出腎水呢?

腎水不生,則腎火不降。腎火不降,又何以健脾而消痰哉。勢必所用水穀不化精而化痰矣。然則用貝母以治火沸為痰,不猶添薪而望止沸乎。毋怪沓無功效也。

白話文:

腎臟中水液代謝不正常,則腎中的火氣無法下降。腎火下降不了,怎麼能讓脾胃功能正常運作,進而消除痰呢?這樣一來,就必定會造成水穀物無法轉化為精氣,而轉化為痰。換句話說,如果要用貝母來治療因火氣旺盛而產生的痰,不就像在火上加柴,卻又希望火能夠熄滅嗎?難怪會毫無效果。

或疑貝母不可治火沸為痰之症,吾用之六味丸中,亦可以治之乎?曰:六味湯止治火沸為痰之聖藥也,加入貝母,則不效矣。蓋火沸為痰,乃腎中之真水上沸而成痰,非肺中之津液上存而為痰也。

白話文:

有人質疑貝母不能治療火沸成痰的症狀,那我在六味丸中使用貝母,也能治這種病嗎?

回答:六味湯是治療火沸成痰的特效藥,加入貝母後,就不會有效了。因為火沸成痰,是腎中的真水上沸而形成的痰,而不是肺中的津液上湧而形成的痰。

六味湯補水以止沸,非化痰以止火,倘加入貝母,則六味欲趨於腎中,而貝母又欲留於肺內,兩相牽掣,則藥必停於不上不下之間,痰既不消,火又大熾,不更益其沸,而轉添其咳嗽哉。此貝母斷不可入於六味湯丸之中,治火沸為痰之病也。

白話文:

六味湯補充水分來平息沸騰,不是化痰來滅火。如果加入貝母,六味湯就會偏向補腎,而貝母卻想留在肺部,兩者相互牽制,藥物就會卡在不上不下的地方,痰既消不了,火又會越燒越旺,不但不會減退沸騰,反而會加劇咳嗽。所以貝母絕不能加入六味湯中,六味湯是治療因痰引起的火沸之症。

3. 款冬花

款冬花,辛、甘而溫,陽也,無毒。善止肺咳,消痰唾稠黏,潤肺,瀉火邪,下氣定喘,安心驚膽怯,去邪熱,除煩燥,平肝明目。燒煙吸之,亦善止嗽,尤能止肺咳肝嗽。近人喜用紫菀,而不用款冬者,殊不可解。紫菀雖亦止久嗽,而味苦傷胃,不若款冬之味甘,清中有補也,余所以取款冬,而棄紫菀耳。

白話文:

款冬花具有辛、甘、溫的性質,屬於陽性,無毒。它擅長止咳,化痰,潤肺,祛除肺部火氣,平息喘氣,安撫驚悸,驅散邪熱,消除煩躁,平息肝火,明目。將它點燃吸其煙霧也可以止咳,尤其對肺咳和肝咳有效。現在的人喜歡用紫菀,而不使用款冬花,這是非常令人費解的。雖然紫菀也能止久咳,但其味苦,會傷胃,不如款冬花的甘味,清補兼備。因此,我選擇款冬花,而捨棄紫菀。

或問款冬花,清中有補,多用之以益肺、益肝、益心,可乎?曰:款冬花雖清中有補,而多用亦復不宜,蓋補少而清多也。夫款冬花入心則安心,入肝則明目,入肺則止咳,是其補也。然入心,則又瀉心之火,多用則心火過衰,反不生胃以健食矣;入肝,則又瀉肝之氣,多用則心火過凋,反不能生心以定神矣。入肺,則又瀉肺之氣,多用則腎氣過寒,反不能生脾以化物矣。

白話文:

有人詢問款冬花是否有清熱滋補之效,如果長期服用,能補益肺、肝、心臟嗎?

回答說:款冬花確實有清熱滋補的效果,但不宜過量使用,因為它的清熱作用強於滋補作用。

款冬花歸心經,可以安神;歸肝經,可以明目;歸肺經,可以止咳。這都是它的滋補作用。

但是,款冬花歸心經後,也會清瀉心火,如果長期大量服用,心火過弱,反而會影響胃部功能,導致消化不良。款冬花歸肝經後,也會清瀉肝氣,長期大量服用,肝氣過虛,反而會影響心神,導致精神不寧。款冬花歸肺經後,也會清瀉肺氣,長期大量服用,腎氣過寒,反而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消化吸收不良。

是款冬花多用則傷,少用則益,又何必多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