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一冊 (7)

回本書目錄

第一冊 (7)

1. 肩疽

發於肩尖肩隅穴,屬於手足少陽經,由風濕熱結所致,或負重損傷而作。初起活命飲柴胡。前側,手陽明經積熱所致。初起活命飲加白芷。後側,屬於手太陽經鬱怒所致。初起加羌活柴胡。三者,亦視人之強弱,或汗或下。潰後須托裡養血。

2. 夾肢癰

生於肩膊下隙內,屬心與胞絡經風熱所致。宜千金散柴胡,壯實者下之。潰後,治同肩疽。

3. 膈臂疽

按骨度云:肩至肘曰臑,肘至腕曰臂。肘之上下生癰,治同諸瘡。但服藥內務用引經藥,前廉手陽明,加白芷;後廉手太陽,加羌活;內廉手厥陰,加丹皮;外廉手少陽,加川芎;內前廉手太陰,加桔梗;內後廉手少陰,加白芷。奈多生骨空,舉動不便,垂手墜痛,須防傷筋,醫者加意審經,視色臨症施方。

4. 手臂毒

初起漫腫無頭,驟然聚毒,久則入骨,難於消散,須得內潰。由於手三陰經風熱鬱滯而發,宜活命飲加芩連,或桂枝薑黃,外以黃靈藥點之。

5. 鵝掌風

初起斑點,漸至皮枯破裂,由於三陽經血燥兼外受風寒所致,以大楓子,去殼,研如泥,搓掌上,以火烤之。

6. 天蛇頭

此症生於指頭,有膿,開裂,狀似蛇頭,是以名之。由本經中素有積熱所致。甚至色黑、潰爛,脫落不至傷生,外用千金墜拔其毒,內黃連解毒,加引經藥。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等分)

7. 代指

代指者,腫痛焮熱,色不青黑;甚者爪甲脫落,急以托裡解毒之劑,須防毒氣內歸。如初起麻木漸腫,色白,痛癢不已,即用小托毒,屢屢換之,以愈為度。

8. 發背(附搭手陰陽症)

生於脊背,除頸骨三節,相按下數第三節身柱穴為上發背,第五節神道穴為中發背,第九節筋縮穴為下發背,俱屬督脈兼膀胱經。外側各開一寸五分,亦如是數之。肺俞穴為上搭手,心俞穴為中搭手,肝俞穴為下搭手,屬膀胱兼督脈。此症須分陰陽。症之由來如積熱怒而得者,初如黍米,漸大如碗,焮痛腫疼,宜活命飲、托裡消毒散加減。

由服金石之藥而得者,初如丹疹湯火之形,當解藥毒。由房勞而得者,堅腫拘急,口苦便澀,急服透膿散使毒外潰。潰後俱宜地黃湯加八珍加減,方能奏效。總之,神清食甘有膿者可治,昏迷躁亂,七惡有二三者難療。若生於肩骨者,其中有膈膜一層,須開通,膿方得透;如形勢大瘡口小,須開寸許,敗肉易出,膿毒易消。

活命飲

銀花(三錢),陳皮當歸(各錢半),防風(七分),赤芍白芷甘草節,川貝,花粉,乳香(一錢),沒藥(一錢二分,另研,候藥熟下),皂刺(五分),川山甲(三大片,銼,蛤粉炒,去粉用)

用好酒煎。毒在上,飽服;在下,飢服。善飲者,多飲酒以行藥勢,忌酸物鐵器。酸性收斂,凡藥多忌鐵器。

托裡消毒散

人參川芎白芍黃耆,當歸,白朮茯苓,忍冬(各一錢),白芷,甘草,皂刺(各五分)

水煎服。脾弱者,去白芷、倍人參。

透膿散

治癰疽諸毒、內膿已成、不穿破者。

黃耆(四錢),山甲(炒末,一錢),當歸(二錢),皂刺(錢半)

水煎,入酒一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