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三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8)

1. 五香散

升降諸氣,宣利三焦,疏導壅滯,發散邪熱。治陰陽之氣鬱結不消,諸熱蘊毒,腫痛結核,或似癰癤而非,使人頭痛惡心,寒熱氣急。

白話文:

調和氣血運行,暢通三焦,疏通阻塞,驅散邪熱。治療陰陽之氣鬱結不散,熱毒積聚,腫痛結核,或類似癰癤但非癰癤,引起頭痛、噁心、寒熱以及氣喘。

木香丁香沉香乳香藿香(各等分)

白話文:

木香、丁香、沉香、乳香、藿香(各取等量)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2. 人參木香散

順氣寬中。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飲食減少,噫氣吞酸,嘔逆噎悶,一切氣疾,並皆治之。

木香(不見火),青皮(不去白,各三斤),薑黃,麥糵(去土,炒,各五斤),甘草(銼,炒,十一斤),蓬莪朮(刷洗,四斤),鹽(炒,十一斤)

白話文:

木香(不用火炮製)、青皮(不去除白色,各三斤),薑黃、炒麥麩(去除雜質,各五斤),甘草(切片,炒製,十一斤),蓬莪朮(刷洗乾淨,四斤),鹽(炒製,十一斤)

上為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不計時候。

3. 十八味丁沉透膈湯

治脾胃不和,中寒上氣,脅肋脹滿,心腹㽲痛,痰逆噁心;或時嘔吐,飲食減少,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噫氣吞酸,口苦失味,並皆主之。

白話文:

這條藥方可以治療脾胃不調,受寒導致氣往上沖,脅骨和肋骨之間脹滿,心痛腹痛,痰氣逆流噁心;有時嘔吐,飲食減少,胸膈不暢,脖子有異物感,噯氣吞酸水,口苦無味等症狀。

白朮(二兩),香附(炒),人參,縮砂仁(各一兩),丁香(炙),麥糵,肉豆蔻(煨),白豆蔻,木香青皮(各半兩),甘草(炙,一兩半),半夏(湯泡七次,二錢半),藿香厚朴(姜炒,各七錢半),神麯(炒),草果(各二錢半),沉香陳皮〔各七錢半,(一本無丁香、白豆蔻。有白芷檳榔各半兩)〕

白話文:

中藥材:

  • 白朮:2 兩
  • 香附(炒):1 兩
  • 人參:1 兩
  • 縮砂仁:1 兩
  • 丁香(炙):半兩
  • 麥糵:半兩
  • 肉豆蔻(煨):半兩
  • 白豆蔻:半兩
  • 木香:半兩
  • 青皮:半兩
  • 甘草(炙):1 兩半
  • 半夏(湯泡 7 次):2 兩半
  • 藿香:7 兩半
  • 厚朴(姜炒):7 兩半
  • 神麯(炒):2 兩半
  • 草果:2 兩半
  • 沉香:7 兩半
  • 陳皮:7 兩半

備註:

  • 某些版本中不包含丁香和白豆蔻。
  • 某些版本中添加了白芷和檳榔,各半兩。

上㕮咀。每四錢,水二大盞,姜三片,棗一個,煎八分,去滓,熱服。

4. 麝香蘇合香丸

方與前蘇合香丸方同,只去腦子。

5. 廿四味流氣飲

方與木香流氣飲方同。但無石菖蒲藿香,有沉香枳殼大黃。(沉香六兩。枳殼去瓤,麩炒,四兩。大黃麵裹,煨,去面,切,二兩。出《集驗方》)。

白話文:

這個處方與木香流氣飲的方子類似。不過不含石菖蒲、藿香,而添加了沉香、枳殼、大黃。(沉香六兩。枳殼去除內瓤,麩皮炒過,四兩。大黃裹在麵粉中,煨烤,去除麵粉,切片,二兩。出自《集驗方》)

6. 木香檳榔丸

疏導三焦,寬利胸膈,破痰逐飲,快氣消食,通潤大腸。

郁李仁(去皮),皂角(去皮,酥炙),半夏曲(各二兩),檳榔枳殼(麩炒),木香(不見火),杏仁(去皮、尖、麩炒),青皮(去白,各一兩)

白話文:

中醫古文: 郁李仁(去皮),皁角(去皮,酥炙),半夏曲(各二兩),檳榔,枳殼(麩炒),木香(不見火),杏仁(去皮、尖、麩炒),青皮(去白,各一兩)

  • 去皮郁李仁
  • 去皮、酥炙皁角
  • 半夏曲(各 2 量兩)
  • 檳榔
  • 炒麩枳殼
  • 未經火炒木香
  • 去皮、尖端、炒麩杏仁
  • 去白青皮(各 1 量兩)

上為細末,別用皂角四兩,用漿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溫生薑湯下。

白話文:

上面是細末的藥粉,用四兩皁角和一碗漿水搓揉,熬成膏後加入少許熟蜂蜜,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顆,飯後用溫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