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一 (11)

1. 治諸瘡口不合諸方

夫諸瘡腫。皆是風邪熱毒所為。若重觸風寒。則冷氣入於瘡。令血澀不行。其瘡則常有膿水。不知痛癢。經久。則瘡口不合也。

白話文:

背部生瘡腫。這些都是因為風熱毒邪所致。如果再次受到風寒的侵襲,那麼寒邪就會進入瘡口。導致血液凝滯無法運行。那麼這個瘡口就會經常有膿水。感覺不到疼痛和瘙癢。時間久了,瘡口就會難以癒合。

治諸癰腫。破成瘡口。膿帶清薄。宜用合瘡口。長肌肉。麒麟竭散方。

麒麟竭(一兩炒令紫色),生人骨(一兩燒灰牙齒是也),古銅末(三分),鴿糞(一合干為末)

上件藥。都細研如粉。貼之。如瘡口深。作紙絍子。引散入瘡口裹面。候肉生。即合瘡口。

治諸瘡腫。成瘡口不合。並痔病穿破。冷漏。瘡口膿水常出。經年不幹者。宜服此方。

鴿糞(一升),麝香(三分)

上將鴿糞。於淨地上。周迴以火圍。斷令煙盡。別於地上出火毒了。入麝香細研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白話文:

首先將雄黃研成細末,放入銚子中,用瓷盞蓋在上面,四周用濕紙密封。用小火加熱,用溫熱的東西蓋住盞底,不要讓水滲入。雄黃會變成霜狀,附著在盞子上。等到冷卻後取出。另外準備適量的長肉膏藥,取雄黃霜和楂子末,一起攪拌均勻。用手指輕柔地塗抹在絹布上,如果傷口較深,可以用棉條沾取藥膏,引導藥物進入傷口內部。讓肉芽從傷口內部生長,直到與傷口表面齊平。 治諸癰腫瘡。及冷瘻不幹。宜用長肉合瘡口。神驗散方。

雄黃(三分研為末),楂子(三枚和核切陰乾為末)

上先將雄黃末。於銚子內。以瓷盞子蓋四面。以濕紙封縫。於慢火上燒。以溫潤物蓋盞底。莫令水入。其黃作霜。在盞子上。候冷取出。別取長肉膏藥。不限多少。取其霜並楂子末。一時拌和。旋旋攤貼絹上。如瘡口深。作絍子引藥入瘡內。肉從里長。出到瘡口合之。

治惡瘡封閉瘡口。降真香散方。

降真香木香,麒麟竭,白芷白蘞黃連(去須),黃柏(以上各等分)

白話文:

沉香,木香,麒麟竭,白芷,白蘞,黃連(去除須根),黃柏(以上各味藥材等份)

上件藥。生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用敷瘡口即瘥。

治癰瘡中冷。瘡口不合。宜用封瘡鼠皮散方。

上以鼠皮一枚。燒為灰。細研。封瘡口上。以瘥為度。

又方。

上燒破蒲席。和臘月豬脂。納孔中即瘥。

又方。

上塗濕牛糞。干即易之。

又方。

上熟煮大豆汁塗之。

又方。

上炒烏麻令黑。熟搗封之。

2. 治諸瘡生惡肉諸方

夫諸瘡及癰疽。皆是風濕搏於血氣。血氣蘊結生熱。發肌肉成瘡。久不瘥者。多生惡肉。血邊皮起。而好肉不生。此由毒熱未盡。經絡尚壅。血氣不到故也。

白話文:

諸瘡和癰疽,都是風濕與血氣相搏所致。血氣鬱結化熱,導致肌肉發炎化膿成瘡。久治不癒的,常常會長出壞死組織。血邊周圍的皮膚會隆起,而正常的肉芽組織不會生長。這是因為毒熱未消,經絡仍舊阻塞,血氣無法到達所致。

治癰疽蝕惡肉。藜蘆散方。

藜蘆(半兩),真珠末(半兩),硫黃(三分細研),馬齒礬(三分燒令汁盡),雄黃(三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䕡茹(一兩)

白話文:

藜蘆(20克),珍珠粉(20克),硫磺(3克,研成細末),明礬(3克,燒至脫水),雄黃(3克,研成細末),麝香(1克,研成細末),馬齒莧(40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二三上。用少許敷瘡。

又方。

雄黃(一兩),礬石(一兩燒令汁盡),䕡茹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二三上。用少許敷瘡。

治諸瘡瘥後。瘡瘢胬肉未消。瘰癧風結等疾。宜貼此柳皮膏方。

柳白皮(五斤),楸皮(五斤),木通(一斤),枳殼(半斤),皂莢(一斤),木香末(三兩)

白話文:

柳樹皮(2.5公斤),楸樹皮(2.5公斤),木通(0.5公斤),枳殼(0.25公斤),皁莢(0.5公斤),木香粉(150克)

上件藥。細銼。以水八斗。煮取汁二(一)鬥。去滓。移於小鍋子中。下木香。煎至七升。去滓。又移於小鍋中。以慢火煎。攪勿住手。煉如餳。捻得成丸。即住。以細帛裹收之。每日塗於帛上貼之。取平復為度。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細細研磨,加水八斗,煮沸取汁兩鬥(或一斗)。濾去渣滓,移入小鍋中,加入木香,煎煮至剩七升,再次濾去渣滓。再移入小鍋中,用小火慢慢煎熬,並不停攪動,直到濃稠如糊狀,可以捏成丸子為止。這時停止加熱,用細布包裹收存起來。每天將藥糊塗在布上,貼敷患處,等到症狀平復為止。

治瘡中新肉胬出方。

上搗烏梅肉。更以蜜和搗。捏作餅子如錢許厚。貼瘡。以瘥為度。

治諸瘡胬肉。如蛇出數寸方。

硫黃(一兩細研)

上於肉上。薄塗之。須臾便縮。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