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五 (7)

1. 治屍咽喉癢痛諸方

夫屍咽者。謂人腹內屍蟲上蝕於喉咽。生瘡也。此皆陰陽不和。脾肺壅滯。風熱毒氣。在於臟腑。不能宣通。故令屍蟲動作。上蝕咽中。或痛或癢。如䘌之候者是也。

白話文:

屍咽,指的是人體腹部的屍蟲(寄生蟲)向上爬到喉嚨,造成潰瘍。這是由於陰陽失調、脾肺壅塞、風熱毒氣積聚在臟腑內,無法通暢。因此屍蟲得以活動,向上侵蝕咽部,可能引起疼痛或瘙癢,就像喉嚨有異物一樣。

治屍咽喉。風熱毒氣。上攻咽中癢痛。宜含化金露丸方。

硃砂(一錢),白礬(一分生用),甘草(半兩搗羅為末),鉛霜(一錢),麝香(一錢),太陰玄精(一分),蛇蛻皮(三條全者去頭以皂莢水浸一復時濾出曝令乾炒令焦黃色)

白話文:

硃砂(一錢) 白礬(一分,生用) 甘草(半兩,搗成細末) 鉛霜(一錢) 麝香(一錢) 太陰玄精(一分) 蛇蛻皮(三條完整的,去掉頭部,用皁莢水浸泡一夜,濾出後曬乾,炒至焦黃)

上件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皂莢子大。每於食後。及夜臥時。用薄綿裹一丸。含化咽津。

白話文:

將上記の薬をすべて細かく挽いてよく混ぜ合わせ、はちみつで練って丸薬にします。大きさはアカシア豆の種ほどです。食事後や就寢時に、薄い綿で丸薬をくるみ、口に入れて唾液と合わせてゆっくり溶かし込みます。

治屍咽喉。癢痛不利。硃砂丸方。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川升麻(一兩),雄黃(一兩細研),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鬼臼〔二(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射干(一兩),麝香(半兩細研)

白話文:

硃砂(一兩,細緻研磨後用清水洗淨) 川升麻(一兩) 雄黃(一兩,細緻研磨) 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用麩子炒至微黃) 鬼臼(兩兩或一兩) 甘草(一兩,微炙至略微發紅,切碎) 射干(一兩) 麝香(半兩,細緻研磨)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至七丸。

白話文:

先將上方的藥物搗成細末,再用研缽將藥末研磨均勻。加入煉過的蜂蜜,用藥杵搗打三百~二百杵。將藥丸搓成梧桐子大小,不限時段。用稀飯送服五丸,逐漸增加到七丸。

治屍咽喉癢痛。語聲不出。宜服此方。

乾薑(末一錢),酒(半盞),酥(一錢)

上件藥。一處調和。空腹溫過服之。

又方。

五倍子(半兩),黃柏(半兩銼),川升麻(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射干(半兩)

白話文:

五倍子(30 克),黃柏(30 克切碎),川升麻(5 克),甘草(5 克烤至微紅切碎),射干(3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射干(一兩),薔薇根皮(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屍咽喉內痛。欲失聲者。宜服此方。

桂心(三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蕪荑仁(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綿裹如杏仁大。含咽津。消盡更服。

治屍咽喉痛癢。如似得蠱毒方。

上常含生薑瘥。

又方。

上以青布裹麻黃。燒以竹筒引煙。熏咽喉中效。

2. 治馬喉痹諸方

夫馬喉痹者。謂熱毒之氣。結於喉間。腫連頰骨。微壯熱。煩滿而數吐氣。呼之為馬喉痹也。

治馬喉痹。頰面腫滿。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射干(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馬藺根(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升麻(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30克),射干(5克),桔梗(5克,去掉中心),馬藺根(5克,切碎),甘草(30克,烤至微紅,切碎),川升麻(30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入馬牙硝一錢。攪令勻。細細含咽。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取三錢藥粉。用一中盞水,放入七片竹葉。煎煮至剩下六成的水量。濾去藥渣。加入一錢馬牙硝。攪拌均勻。慢慢含著吞下去。

治馬喉痹。頰腫咽痛。龍腦散方。

白龍腦(細研),牛黃(細研),犀角屑,羚羊角屑,馬牙硝(細研),玄參沉香硃砂(細研)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川升麻(半兩),硼砂(一錢細研)

白話文:

  • 白龍腦(研成細粉)
  • 牛黃(研成細粉)
  • 犀牛角粉
  • 羚羊角粉
  • 馬牙硝(研成細粉)
  • 玄參
  • 沉香
  • 硃砂(研成細粉)
  • 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 以上各味各取 1 克
  • 川升麻(取 5 克)
  • 硼砂(研成細粉,取 5 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入馬牙硝一錢。攪令勻。細細含咽。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磨粉成粗末。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入一杯水和七片竹葉,煮沸至剩下六分之一的水量。濾去藥渣,加入一錢馬牙硝,攪拌均勻。慢慢含著,分次嚥下。

治馬喉痹。喉中深腫連頰。壯熱。吐氣數者。宜服此方。

上以馬銜一具。以水三大盞。煎取一盞半。分為三服。

又方。

上以馬鞭草根一握。勿令見水。截去兩頭。搗絞取汁。服之。

又方。

上以氈中蒼耳子三七枚。燒灰。細研。以水調服之。

白話文:

上面取用艾絨中三十七顆蒼耳子。燒成灰燼後。細細研磨。用水調和後服用。

又方。

上以谷奴燒灰。以酒調服一錢。立效。

治馬喉痹。並毒氣壅塞方。

桔梗(三兩去蘆頭銼)

上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又方。

生薑(二斤取汁),蜜(三兩)

上件藥。以微火煎令得所。每服一合。日四五服。

又方。

上取馬藺根燒灰。細研。燒桑枝瀝汁。調下一錢。

白話文:

用馬藺草的根燒成灰,研磨成細粉。再燒桑樹枝,取出汁液。將一錢的馬藺灰與桑枝汁調勻。

3. 治咽喉頸外腫痛諸方

夫咽喉頸外腫痛者。由風熱毒氣。客於經絡。肺脾壅滯。氣不宣通。風毒上攻於咽喉。搏於氣血。氣血凝澀。榮衛不行。故咽喉及頸外。沾聚腫痛也。

白話文:

喉嚨和脖子外面腫痛,是風熱毒氣侵入經絡所致。肺和脾氣滯積堵塞,氣血不流通。風毒上行侵犯咽喉,阻滯氣血。氣血凝結不通,榮衛之氣無法運行。因此,咽喉和脖子外部會腫脹疼痛。

治咽喉壅塞。頸頷腫痛。宜服此方。

升麻(一兩),漏蘆(半兩),木通(三分銼),赤芍藥(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銼),川大黃(三分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漢防己(三分)

白話文:

川升麻(60 公克) 漏蘆(30 公克) 木通(15 公克,切碎) 赤芍藥(15 公克) 桑根白皮(15 公克,切碎) 川大黃(15 公克,切碎) 枳殼(30 公克,炒焦變微黃,去除內瓤) 甘草(30 公克,炙烤微紅,切碎) 漢防己(15 公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玄參(一兩),羚羊角屑(半兩)

白話文:

川大黃(1 兩,切碎後微炒) 川升麻(1 兩) 射干(1 兩)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玄參(1 兩) 羚羊角屑(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咽喉頸外腫痛。黃膏方。

木鱉子(十枚),土瓜根(一兩),黃連(半兩去須),黃耆(一兩銼),栝蔞根(二兩),黃柏(一兩銼),硝石(一兩),馬牙硝(一兩),蕓薹子(二兩),川大黃(二兩銼),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木鱉子(10枚) 土瓜根(1兩) 黃連(半兩,去除須根) 黃耆(1兩,切片) 栝蔞根(2兩) 黃柏(1兩,切片) 硝石(1兩) 馬牙硝(1兩) 蕓薹子(2兩) 川大黃(2兩,切片) 麝香(1錢,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研令勻。以生油旋調。可腫處敷之。有菜油調更佳。即再敷。

又方。

山豆根沉香,麝香,木香,黃藥,川大黃

白話文:

山豆根: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沉香:一種芳香木,具有行氣止痛、溫補腎陽的功效。 麝香:一種動物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 木香:一種中草藥,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 黃藥: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川大黃:一種中草藥,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上件藥。等分搗細羅為散。研入麝香令勻。以水調為膏。塗貼腫處。

治咽喉頸外腫。及咽乾痛方。

生黑豆黃(一合),蜀葵心(一合)

上二味。入少鹽。同搗為膏。敷腫上。日三兩度瘥。

又方。

牛蒡子(三兩搗碎),鹽〔一(二)兩〕

上炒令熱。熨腫上立效。

又方。

上以皂莢炙黃焦。去皮子。搗羅為末。以水調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