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六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12)

1. 治虛損補益諸方

夫虛損者。蓋五勞之候也。凡人愁憂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是以五臟各有勞損也。男子腎氣虛弱。精氣不足。則骨髓枯竭。形體消瘦。氣血既虛。百病斯作。故為虛損之病也。

白話文:

虛損是指五臟勞損所導致的病症。

人如果經常憂愁思慮,會損傷心臟。天氣寒冷時喝涼水,會損傷肺部。發怒時氣血上逆,不能順暢流動,會損傷肝臟。飲食不節制,過度勞累,會損傷脾臟。長時間坐在地面潮濕的地方,或者用力過度地入水,會損傷腎臟。因此,五臟各有其勞損。

男子腎氣虛弱,精氣不足,就會導致骨髓乾枯,身體瘦削。氣血虛弱之後,各種疾病就會產生。這就是虛損的病症。

治虛損羸弱。強腎氣。補不足。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半銼),防風(一兩去蘆頭),芎藭(一兩),白朮(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山茱萸(一兩),當歸(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五味子(一兩),熟乾地黃(一兩),桂心(一兩),白茯苓〔二(一)兩〕

白話文:

材料:

  • 黃耆:150 克,切碎
  • 防風:100 克,去掉蘆頭
  • 芎藭:100 克
  • 白朮:100 克
  • 肉蓯蓉:200 克,用酒浸泡一夜,颳去皺皮,烘乾
  • 山茱萸:100 克
  • 當歸:100 克
  • 甘草:100 克,烘烤至微紅,切碎
  • 五味子:100 克
  • 熟地黃:100 克
  • 桂心:100 克
  • 白茯苓:200 克(或 10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白話文:

前面的藥材,搗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水,放進生薑半片,大棗三顆,煎煮至只剩下六分之一。濾掉殘渣,於每次飯前溫熱服用。

治虛損。下元氣弱。腳膝無力。諸臟俱傷並皆主之。補益石斛丸方。

石斛(一兩半去根銼),牡丹(一兩),澤瀉(一兩),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薯蕷(一兩)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熟乾地黃(二兩),肉桂(一兩去皺皮),杜仲(一兩去皺皮炙微黃銼),萆薢(一兩銼),山茱萸(一兩),白茯苓(一兩),五味子(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補骨脂(二兩微炒),遠志(一兩去心),防風(一兩去蘆頭),黃耆(一兩銼)

白話文:

石斛(75 克,去根後切碎) 牡丹花(50 克) 澤瀉(50 克) 鹿茸(50 克,去毛後塗上酥油烤至微黃) 山藥(50 克) 附子(100 克,烤裂後去皮和蒂) 熟乾地黃(100 克) 肉桂(50 克,去粗皮) 杜仲(50 克,去粗皮後烤至微黃,切碎) 仙茅(50 克,切碎) 山茱萸(50 克) 白茯苓(50 克) 五味子(50 克) 肉蓯蓉(100 克,用酒浸泡一晚,颳去外皮並烤乾) 補骨脂(100 克,微炒) 遠志(50 克,去心) 防風(50 克,去蘆頭) 黃耆(50 克,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及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與煉製的蜂蜜混合,並搗杵三百到五百次。將其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在空腹或進食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虛損。大補益精血。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石斛(一兩去根銼),麋角膠(二兩以酥拌微炒),枸杞子(二兩微炒),遠志(一兩去心),續斷(一兩),熟乾地黃(三兩),天雄(二兩炮裂去皮臍),乾薑(一兩炮裂銼),菟絲子(二兩酒浸一宿曝乾別搗羅為末)

白話文:

  • 肉蓯蓉(泡酒一天後颳去皺皮,炙烤至乾)2兩
  • 石斛(去掉根部,切碎)1兩
  • 麋角膠(用酥油炒至微黃)2兩
  • 枸杞(微炒)2兩
  • 遠志(挖去芯)1兩
  • 續斷(乾品)1兩
  • 熟乾地黃3兩
  • 天雄(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2兩
  • 乾薑(炮裂後切碎)1兩
  • 菟絲子(泡酒一天後曬乾,搗碎成粉)2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或炒鹽湯下三十丸。

治虛損乏力。助陽氣。補不足。白石英丸方。

白石英(二兩細研水飛過),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陽起石(三兩細研水飛過),熟乾地黃(三兩),石斛(二兩去根銼),五味子(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去皺皮炙乾),石南(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宿曝乾別搗為末),五加皮(一兩),胡麻(一兩),巴戟(一兩),桂心(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蛇床子(半兩)

白話文:

白石英(2 兩,研磨細,用水浮過) 磁石(2 兩,燒過醋,淬 7 次,研磨細,用水浮過) 陽起石(3 兩,研磨細,用水浮過) 熟乾地黃(3 兩) 石斛(2 兩,去根,切碎) 五味子(1 兩) 肉蓯蓉(2 兩,浸泡一晚於酒中,去皺皮,炙乾) 石南(1 兩) 菟絲子(1 兩,浸泡三晚於酒中,曬乾,研磨成粉) 五加皮(1 兩) 胡麻(1 兩) 巴戟(1 兩) 桂心(1 兩) 人參(1 兩,去蘆頭) 蛇牀子(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虛損不足。冷熱不調。食飲無味。四肢羸弱。補益薯蕷丸方。

薯蕷(二兩),石龍芮(一兩),覆盆子(一兩),熟乾地黃(一兩),五味子(一兩),萆薢(一兩銼),蛇床子,肉蓯蓉(一兩半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遠志(一兩去心),菟絲子(一兩酒浸一宿曝乾別搗羅為末),石斛(一兩去根銼),桂心(一兩),杜仲(一兩半去皺皮炙微黃銼),山茱萸(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防風(一兩去蘆頭),五加皮(三分),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狗脊(一兩),黃耆(一兩銼),秦艽(一兩去苗),白朮(一兩),石南(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巴戟(一兩)

白話文:

山藥(100克),石龍芮(50克),覆盆子(50克),熟地黃(50克),五味子(50克),萆薢(50克,搗碎),蛇牀子,肉蓯蓉(75克,泡酒一夜後颳去皺皮,烤乾),遠志(50克,去心),菟絲子(50克,泡酒一夜後,曬乾另搗碎成粉),石斛(50克,去根,搗碎),桂心(50克),杜仲(75克,去皺皮,烤至微黃後,搗碎),山茱萸(50克),人參(50克,去蘆頭),防風(50克,去蘆頭),五加皮(15克),天雄(50克,炮製後裂開,去皮和肚臍),狗脊(50克),黃耆(50克,搗碎),秦艽(50克,去苗),白朮(50克),石南(50克),麥門冬(75克,去心,烘焙),巴戟(50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男子虛損。勞傷水臟憊。腰膝疼。筋骨無力。多寐不安。陽道少。力弱。面色萎黃。飲食減少。日漸羸瘦。及膀胱冷氣。並宜服此大補益。鍾乳天雄丸方。

鍾乳粉(二兩),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石斛(一兩去根銼),巴戟(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白茯苓(一兩),續斷(一兩),補骨脂(一兩微炒),木香(一兩),蘹香子(一兩),澤瀉(一兩),沉香(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山茱萸(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肉桂(二兩去皺皮),當歸(一兩),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菟絲子(一兩酒浸一宿曝乾別搗羅為末),人參(一兩去蘆頭),薯蕷(一兩),牛膝(一兩去苗),磁石(二兩半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

白話文:

  • 鍾乳粉:2 兩
  • 天雄:1 兩(炮裂後去皮和肚臍)
  • 石斛:1 兩(去根,銼碎)
  • 巴戟:1 兩
  • 肉蓯蓉:2 兩(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皮,炙乾)
  • 白茯苓:1 兩
  • 續斷:1 兩
  • 補骨脂:1 兩(略微炒製)
  • 木香:1 兩
  • 蘹香子:1 兩
  • 澤瀉:1 兩
  • 沉香:1 兩
  • 防風:1 兩(去蘆頭)
  • 山茱萸:1 兩
  • 附子:1 兩(炮裂後去皮和肚臍)
  • 肉桂:2 兩(去皺皮)
  • 當歸:1 兩
  • 鹿茸:2 兩(去毛,塗上酥炙烤至微黃)
  • 菟絲子:1 兩(用酒浸泡一晚,曝乾,搗碎,羅篩成粉)
  • 人參:1 兩(去蘆頭)
  • 薯蕷:1 兩
  • 牛膝:1 兩(去苗)
  • 磁石:2 兩半(用醋淬煉 7 次,搗碎,細研,水飛處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虛損。益下元。暖水臟。治風冷氣。調三焦。和腰腳。鹿茸丸方。

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膃肭臍(一兩酒洗微炙),巴戟(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漢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石斛(一兩去根銼),澤瀉(一兩),遠志(一兩去皮),山茱萸(一兩),續斷(一兩),天麻(一兩),五味子(一兩),酸棗仁(一兩微炒),蘹香子(一兩微炒),柏子仁(一兩),桂心(三分),白茯苓,(三分),蛇床子(三分),菟絲子〔一(二)兩酒浸一宿曝乾別搗羅為末〕,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黃銼),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芎藭(半兩),當歸(半兩),萆薢(半兩銼),牛膝(一兩半去苗)

白話文:

鹿茸(40 克,去毛後用酥塗抹,烤至微黃),鹿陰莖(20 克,用酒洗後稍稍烤一下),巴戟(20 克),附子(20 克,炮製後裂開,去皮和蒂),肉蓯蓉(20 克,用酒浸泡一晚後,颳去皺皮,烤乾),花椒(10 克,去掉籽和閉口的部分,炒一下去除水分),石斛(20 克,去掉根部,切碎),澤瀉(20 克),遠志(20 克,去掉皮),山茱萸(20 克),續斷(20 克),天麻(20 克),五味子(20 克),酸棗仁(20 克,炒一下),蘹香子(20 克,炒一下),柏子仁(20 克),桂心(6 克),白茯苓(6 克),蛇牀子(6 克),菟絲子(40-80 克,用酒浸泡一晚後,曬乾,研成粉末),杜仲(6 克,去掉粗皮,烤至微黃,切碎),枳殼(6 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去掉果肉),川芎(10 克),當歸(10 克),白芷(10 克,切碎),牛膝(30 克,去掉莖葉)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四十丸。

治虛損。補臟腑。利腰腳。壯元氣。充骨髓。薯蕷丸方。

薯蕷〔一(二)兩〕,石斛(二兩去根銼),牛膝(二兩去苗),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白茯苓(二兩),五味子(二兩),續斷(一兩),巴戟(二兩),山茱萸(二兩),人參(二兩去蘆頭),桂心(二兩),熟乾地黃(二兩),澤瀉(二兩),杜仲(二兩去粗皮炙微黃銼),蛇床子〔一(二)兩〕,遠志(二兩去心),菟絲子〔一(二)兩酒浸一宿曝乾別搗為末〕,覆盆子〔一(二)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

白話文:

薯蕷:1或2兩 石斛:2兩,去除根部,切碎 牛膝:2兩,去除莖葉 鹿茸:2兩,去除毛髮,塗上酥油,炙烤至微黃 白茯苓:2兩 五味子:2兩 續斷:1兩 巴戟:2兩 山茱萸:2兩 人參:2兩,去除鬚根 桂心:2兩 熟乾地黃:2兩 澤瀉:2兩 杜仲:2兩,去除粗皮,炙烤至微黃,切碎 蛇牀子:1或2兩 遠志:2兩,去除心葉 菟絲子:1或2兩,用酒浸泡一晚,曬乾,分別搗碎 覆盆子:1或2兩,取果肉 肉蓯蓉:2兩,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皮,炙烤至乾燥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