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6)

1. 治一切風通用摩風膏藥諸方

治一切風毒。筋急。腫硬疼痛。摩風膏方。

野駝脂,臘月豬脂,狗脂,鵝脂

以上各二兩。一處細切。用清油一斤。於鍋子內同煎化。盡濾去滓。

桂心(半兩),沒藥(半兩),麒麟竭(半兩),白芷(半兩),白附子(半兩生用),附子(半兩生用),天麻(半兩),吳茱萸(半兩),青鹽(半兩),馬牙硝(一分),川朴硝(一分)

白話文:

桂心(30公克),沒藥(30公克),麒麟竭(30公克),白芷(30公克),生白附子(30公克),生附子(30公克),天麻(30公克),吳茱萸(30公克),青鹽(30公克),馬牙硝(1.5公克),川朴硝(1.5公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在油鍋子內。用慢火。從卯時熬至巳時已來。入黃蠟六兩。消盡蠟。傾在合內。入麝香一分。雄黃半兩。膩粉半兩。三味一處。爛研。入在藥合內。用柳枝子攪令勻。每有患者。頻摩之。立效。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放入油鍋中。用文火,從早上五點煎煮到七點。加入六兩黃蠟,熔化黃蠟後,倒入容器中。加入一錢麝香、半兩雄黃和半兩膩粉。將這三種材料一起研磨細緻,放入藥物容器中。用柳樹枝攪拌均勻。病患每次都可以經常擦拭患處,很快就能見效。

治風頑痹。腰腳不遂。四肢拘攣。並馬墜疼痛不可忍。及白癜諸瘡。兼腳氣等。烏頭摩風膏方。

烏頭,附子(並生用),當歸(各二兩),羌活細辛,桂心,防風(去蘆頭),白朮,川椒,吳茱萸(各一兩),豬脂(一斤臘月者若半得駝脂尤好去脂膜煎化去滓放冷)

白話文:

烏頭、附子(一起使用),當歸(每種各 2 兩),羌活、細辛、桂心、防風(去除蘆頭)、白朮、川椒、吳茱萸(每種各 1 兩),豬脂(1 斤,建議使用臘月初所取得的,如果有駱駝脂更好,去除脂膜,煎化去渣滓冷卻後備用)

上件藥。並細切如大豆。以頭醋微淹之。經一宿。煎豬脂。化去滓。內藥緩火煎之。候附子黃色。即膏成。收瓷閤中。有患者。頻取摩之。宜用衣裹。切避風冷。

白話文:

準備上述藥物,細切成大豆大小。用醋稍微浸泡一夜。煎化豬油,去除雜質。放入藥物,用小火煎煮。等到附子藥材呈現黃色,藥膏就製成了。收納在瓷器盒中。如果有病人,可以經常取用藥膏塗抹患處。建議用布包覆患處,並避免風寒。

治風毒流注。骨節疼痛。筋脈攣急。宜用摩風白芷膏方。

白芷(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附子(半兩去皮臍),白芍藥(半兩),

當歸(半兩),川椒(半兩去目),羌活(半兩)

獨活(半兩),藁本(半兩),川烏頭(半兩去皮臍),細辛(半兩),生薑(五兩),白殭蠶(半兩),黃蠟(五兩),獨脂〔二(一)斤半水浸二宿逐日一換〕

白話文:

獨活(10克),藁本(10克),川烏頭(10克,去皮去臍),細辛(10克),生薑(25克),白殭蠶(10克),黃蠟(25克),獨脂(半斤,浸泡在水中兩晚,每天換水一次)

上件藥。都細銼。先煎豬脂去滓。入諸藥。煎白芷色焦赤。以綿濾去滓。澄清。拭鐺令淨。慢火熬。入蠟消為度。用瓷合盛。每取少許於火畔熁手摩之。

白話文:

先把藥物研磨成細粉,先用豬油煎煮後濾掉渣滓,再放入研磨成粉的藥物。煎煮到白芷變成焦紅色。用紗布過濾去除渣滓,再澄清過濾。擦拭鍋底使其乾淨,小火熬煮。等到蠟溶化為標準。用瓷器容器盛裝。每次取少量,放在火邊烤熱後揉搓手部。

治一切痛風。摩風膏方。

當歸(三兩),白芷(一兩),附子(三兩生去皮臍),細辛(二兩),桂心(一兩),天雄(三兩生去皮臍),乾薑(二兩),芎藭(二兩),川烏頭(二兩生去皮臍),硃砂(一兩細研),雄黃(一兩細研),醋(三升),松脂(半斤),生地黃(三兩搗絞取汁),豬脂(五斤煉成者)

白話文:

當歸(150克),白芷(50克),附子(150克,生用,去除外皮和子臍),細辛(100克),桂心(50克),天雄(150克,生用,去除外皮和子臍),乾薑(100克),芎藭(100克),川烏頭(100克,生用,去除外皮和子臍),硃砂(50克,研磨成細粉),雄黃(50克,研磨成細粉),醋(1500毫升),松脂(250克),生地黃(150克,搗碎取汁),豬脂(2500克,煉製而成)

上件藥。細銼。以地黃汁及醋。浸一宿。濾出。入豬脂中。慢火煎之。候白芷色黃。即膏成。綿濾去滓。入丹砂雄黃及松脂等。以柳木篦攪令勻。於瓷器中盛。每取少許。摩於病上。如脅下聚如杯者。摩及塗之即瘥。又面目黧黑消瘦。是心腹中冷。酒調半匙。日三服。病無不愈。合時勿令婦人雞犬小兒見之。

白話文:

上方的藥品先磨成細末,再用地黃汁和醋浸泡一晚。濾出後放入豬油中,用文火慢慢煎熬,等到白芷變黃時,膏就熬好了。用棉布過濾去除雜質,加入丹砂、雄黃和松脂等,用柳木篦子攪拌均勻。盛放在瓷器中。每次取少量,塗抹在患處。如果脅下部位有如茶杯大小的腫塊,塗抹並摩擦患處即可痊癒。另外,如果面色發黑消瘦,是心腹寒冷所致。可以用酒送服半匙,每日三次。各種疾病都可以痊癒。合製藥膏時,要避開婦女、雞犬和小孩子。

治風。身體痛痹。頭風目眩。傷風項強。耳鼻俱塞。摩風神驗膏方。

硫黃(三兩細研),雄黃(三兩細研),硃砂(三兩細研),附子(四兩生去皮臍),天雄(四兩生去皮臍),人參(三兩去蘆頭),當歸(三兩),細辛(三兩),防風(三兩去蘆頭),白芷(二兩),桂心(三兩),乾薑(三兩),芎藭(三兩),川椒(三兩去目及閉口者),獨活(三兩),菖蒲(三兩),川大黃(三兩),藁本(三兩),白朮(三兩),吳茱萸(三兩),松脂(半斤後入)

白話文:

  • 硫磺(150克,研磨細緻)
  • 雄黃(150克,研磨細緻)
  • 硃砂(150克,研磨細緻)
  • 附子(200克,採收後去皮及種臍)
  • 天雄(200克,採收後去皮及種臍)
  • 人參(150克,去掉蘆頭)
  • 當歸(150克)
  • 細辛(150克)
  • 防風(150克,去掉蘆頭)
  • 白芷(100克)
  • 桂心(150克)
  • 乾薑(150克)
  • 川芎(150克)
  • 川椒(150克,去掉種子及封閉的果實)
  • 獨活(150克)
  • 菖蒲(150克)
  • 川大黃(150克)
  • 藁本(150克)
  • 白朮(150克)
  • 吳茱萸(150克)
  • 松脂(250克,於製作尾聲加入)

上件藥。細銼。以酒浸一復時。然後別取生地黃半斤。搗絞取汁。同入豬脂中。以慢火煎之。以藥味盡為度。以綿濾去滓。後下松脂雄黃硫黃硃砂等。以柳枝不住手攪。至膏凝。收於瓷閤中。病在內。即以酒服彈子大。病在外。即取彈子大熱炙手摩之。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細細研磨成粉。用酒浸泡一整夜。之後另外取出半斤生地黃,搗碎絞出汁液。把藥粉和生地黃汁放入豬油中,用文火慢慢煎煮,直到藥味完全消失為止。用棉布過濾掉渣滓。最後加入松脂、雄黃、硫磺和硃砂等藥材。用柳枝不停地攪拌,直到膏狀凝結。把藥膏收在瓷罐中。如果病症在體內,可以用酒送服彈子大小的藥膏。如果病症在體外,可以取出彈子大小的藥膏,用熱手揉搓患處。

治風毒。積年。四肢攣急。肌肉頑痹。氣脈不宣通。腹中百病。不以老少。宜用神驗摩風毒膏方。

牛膝(去苗),赤芍藥,當歸,白朮,白芷,川椒(去目),厚朴(去粗皮),雷丸半夏桔梗(去蘆頭),細辛,吳茱萸,附子(生去皮臍),木香大腹皮檳榔(以上各一兩),酥(二兩)野駝脂,野豬脂(各五兩)

白話文:

牛膝(去掉根須),赤芍藥,當歸,白朮,白芷,川椒(去掉種子),厚朴(去掉粗糙的外皮),雷丸,半夏,桔梗(去掉根鬚),細辛,吳茱萸,附子(生用,去掉外皮和肚臍),木香,大腹皮,檳榔(以上各一兩),酥(二兩),野駝脂,野豬脂(各五兩)

上件藥。細銼。以酒浸一宿。先煎豬脂。然後入諸藥。從平旦至日入。以慢火煎之。其膏即成。以綿濾去滓。卻入鐺中。然後下酥。並駝脂。待稍冷。收於瓷器中。每取如棗大。於患處摩之。仍須避風。若腹中有痛。即以酒化如彈子大。空心服之。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研成細末。用酒浸泡一晚。先煎煮豬脂,然後加入所有藥材。從早到晚用小火熬煮,直到膏體形成。用棉花過濾去除雜質,再倒回鍋中。然後加入酥油和駝脂。等稍微冷卻後,收納在瓷器中。每次取棗子般的大小,塗抹在患處。塗抹後要注意避風。如果腹中有疼痛,就把藥膏用酒化開成彈珠般大小,空腹服用。

治痛風。及白虎風。腳膝筋脈不利。攣痛抽掣。鬼疰賊風。併骨髓疼痛。雄黃摩風膏方。

雄黃(半兩細研),硫黃(二兩細研),硃砂(半兩細研),鬼箭羽犀角屑,側子(生去皮臍),羚羊角屑,鹿角膠,附子(生去皮臍),躑躅,川烏頭(生去皮臍),木香,漢防己,牛膝(去苗),細辛〔以上各一(二)兩〕,虎脛骨(六兩),石斛(去根),敗龜,菖蒲(以上各五兩),熟乾地黃沙參(去蘆頭),薯蕷,巴戟,芎藭,續斷,杜若,當歸,秦艽(去苗),狗脊萆薢茵芋白蘞,桂心,杜仲(去粗皮),川椒(去目),天雄(生去皮臍,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雄黃(0.5 兩,研細) 硫磺(2 兩,研細) 硃砂(0.5 兩,研細) 鬼箭羽(1 兩) 犀角粉(1 兩) 側柏果(生,去皮臍,1 兩) 羚羊角粉(1 兩) 鹿角膠(1 兩) 附子(生,去皮臍,1 兩) 躑躅花(1 兩) 生川烏頭(去皮臍,1 兩) 木香(1 兩) 漢防己(1 兩) 牛膝(去根鬚,1 兩) 細辛(1 兩) 虎脛骨(6 兩) 石斛(去根,5 兩) 敗龜(5 兩) 菖蒲(5 兩) 熟乾地黃(1 兩) 沙參(去蘆頭,1 兩) 山藥(1 兩) 巴戟(1 兩) 川芎(1 兩) 續斷(1 兩) 杜若(1 兩) 當歸(1 兩) 秦艽(去根鬚,1 兩) 狗脊(1 兩) 萆薢(1 兩) 草芋(1 兩) 白朮(1 兩) 桂心(1 兩) 杜仲(去粗皮,1 兩) 川椒(去目,1 兩) 天雄(生,去皮臍,1 兩)

上件藥。細銼。以煉了臘月豬脂六斤。內鐺中。同諸藥。以文火煎。自早至午。候藥味盡。用新布絞去滓。更以綿濾。淨拭鐺。更煎煉。然後入硫黃雄黃硃砂等。以柳木篦攪令勻。候凝。收於瓷器中。但有痛處。先用膏摩三二百遍。後塗膏於故帛上貼之。如內有風毒。即空心。以溫酒下如彈子大。

白話文:

先將上述藥物細細研磨。然後把六斤提煉於臘月的豬油,放入鍋中。將藥物加入豬油中,用小火燉煮。從早上煮到中午,等到藥物味道完全散發出來後,用新布過濾掉藥渣。再用棉花過濾一遍。清洗鍋子,再次燉煮提煉。最後加入硫磺、雄黃、硃砂等藥物。用柳木梳子攪拌均勻,等到凝固後,收進瓷器容器中。如果哪裡有疼痛,先用此藥膏塗抹三百次左右。然後將藥膏塗抹在舊布上,貼在疼痛部位。如果體內有風毒,可以空腹服用,用溫酒送服,藥丸的大小如同彈珠。

治風痛。及皮膚不仁。筋脈拘急。烏頭摩風膏方。

川烏頭(生去皮臍),防風(去蘆頭),桂心,白芷,藁本,川椒(去目),吳茱萸,白朮,細辛芎藭,白附子,藜蘆莽草,羌活(以上各半兩),黃蠟(五兩),煉了豬脂(一斤),生薑(三兩)

白話文:

川烏頭(生鮮,去掉外皮和臍部) 防風(去掉蘆頭) 桂心 白芷 藁本 川椒(去掉外殼) 吳茱萸 白朮 細辛芎藭 白附子 藜蘆 莽草 羌活(以上各 25 克) 黃蠟(250 克) 煉製的豬油(500 克) 生薑(150 克)

上件藥。細銼。先以豬脂內鐺中煎之。以入諸藥。煎令白芷色黃。候藥味出盡。以新布絞去滓。更以綿濾過。拭鍋令淨。重入膏於鍋中。慢火熬之。次下黃蠟令消。去火待稍凝。收於瓷器中。每有痛處。於火邊熁手。乘熱取膏摩之。一二百遍。以手澀為度。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切碎磨細。先用豬油在平底鍋中煎熱,然後加入所有藥材。繼續煎煮,直到白芷藥材變成黃色。等藥材味道完全釋放出來後,用新布過濾渣滓。再用棉花過濾一次。將鍋子擦拭乾淨。重新將藥膏放入鍋中,用小火燉煮。接著加入黃蠟並溶解它。關火,等藥膏稍微凝固。將藥膏收集在瓷器中。如果身體有疼痛的地方,在火邊烤手。趁手熱的時候,用藥膏按摩疼痛部位。按摩一二百次左右,以手部感覺到發澀為止。

治風。肢節多疼。肌肉頑痹。或遍體瘡癬。或癮胗風瘙。宜用躑躅摩風膏方。

躑躅花,羌活,防風(去蘆頭),芎藭,杏仁(湯浸去皮),細辛,當歸(以上各一兩),白蘞,白芨,白芷,丹參苦參玄參,桂心,附子(去皮臍),川烏頭(去皮臍),皂莢(去黑皮),漢椒(去目),莽草,川大黃(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躑躅花、羌活、防風(去除蘆頭)、川芎、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細辛、當歸(以上各 1 兩),白蘞、白芨、白芷、丹參、苦參、玄參、桂心、附子(去除外皮和肚臍)、川烏頭(去除外皮和肚臍)、皁莢(去除黑色外皮)、漢椒(去除種子)、莽草、川大黃(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細銼。以米醋一升。拌令勻。濕經三宿後。以慢火炒令乾。用臘月豬脂二斤。以慢火同煎一日。候藥味出盡。以新布絞去滓。更以綿濾過。再入鍋中煎。以柳木篦。不住手攪成膏。候凝。收於瓷閤中。每取一彈子大。摩於痛上。如臘月煎之。經久不壞也。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細細研磨成粉。加入一升米醋,攪拌均勻。浸泡三晚後,用小火炒乾。再加入兩斤臘月豬油,用小火一同熬煮一天。待藥材香味完全釋放出來,用新布過濾掉渣滓。再用棉絮過濾一次。將過濾後的液體倒入鍋中煎熬。用柳木篦子不斷攪拌,熬製成膏狀。待膏狀凝固後,裝入瓷罐中保存。每次取一顆彈珠大小的量,塗抹在疼痛部位。如果在臘月熬製,可以長期保存而不會變質。

治風。身體疼痛。手足頑麻。及傷寒身強。並用烏頭摩風膏方。

川烏頭(五兩生去皮臍),野葛(一斤),莽草(一斤)

上件藥。細銼。用酒拌勻。經三日。以豬脂五斤。與前藥內鐺中。以草火煎之。以烏頭色焦黃為度。用綿濾去滓。收於瓷器中盛。或有患者。近火摩三二千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細研磨,用酒均勻攪拌。三天後,加入五斤豬油,和先前藥材一起放入鍋中。用柴火煎煮,直到烏頭變成焦黃色為止。用棉花濾除雜質,儲存在瓷器中。如有患者,靠近火源摩擦患處兩三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