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章

《增訂偽藥條辨》~ 緒言 (1)

回本書目錄

緒言 (1)

1. 緒言

博物固難,而於藥材不得不求博焉;用藥猶難,而於物性不得不求達焉。胡可人云亦云,而不致思哉。觀唐顯慶重修《本草》,孔志約之序有言曰:動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節變,感氣殊功。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乖於採摘,乃物是而時非。此數語者,誠概括神農嘗味、雷公炮炙之微義,猶舉醫家之能事矣。

無如近世業醫之士,率承父師之庭訓,沿習方士之俚談,既未曾閱歷山川,訪眾材之出處,又不能蒐羅經史,採明哲之討論,即《本草綱目》一書,乃藥品之藝林,材用之淵藪,孰能細為考證?即或悉心研求,而傳訛亦甚多,無怪乎習於道聽途說,並惑於市儈妄言,致使真材被棄,贗物風行,如大黎子偽充巨勝,相思子混當赤豆,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沈萍如雲:天地之於萬物,生長收藏,本具五行之理;溫涼厚薄,乃隨九土之宜。

然亦有稟性懸殊,而秋生夏死、春萎冬榮之不同,如夏麥冬瓜,臘梅秋菊,各以時榮,天下皆然。習見不異者,擴而充之,則蜀之稻,一歲二藝;滇之罌粟,四時皆花;滇默瓜茄豆蔓,逾冬不涸;松本長青,,而六詔松針,交春黃隕;梅魁春首,而滇中梅蕊,臘盡花開;蓖麻干空如竹,西賧成木如拱;仙人掌草木也,他處遇霜即萎,滇南可列蒔方丈,以作垣籬,開花如瓠,結果如瓜。此多諸家本草所不載,皆由方土氣候之不齊,而致物性種類亦不一。

不獨此也,且收藥儲材,猶當審其收採之時候,察其方土之寒燠,達其物性之變更,揆之於理,而後乃收其效,非可以一隅之偏論,膠柱鼓瑟耳。假如植物之皮、葉、根荄、花蕊、子仁之類,而必採摘有時。若杜仲黃柏秦皮等,其用在皮,理當取之於夏,因夏時漿發於皮,力全而功倍,春則漿未升,秋冬則漿已降,漿收皮槁,效用已失。地骨、丹皮、芎、歸、地、芍,則亦宜各因其長盛之際而採之。

其他如山草類之芩、連、知、貝,本多野生者佳,取用其根,宜於秋冬為勝。若椿、樗、五茄等喬木之根皮,則亦宜採於落葉之時,其漿液歸根,效力亦勝。至於杏、桃、果、瓜之仁核,類多收於夏秋。余目睹夏食未熟果瓜之核仁,多癟薄無肉,可見未至其時,而生長不足也。

若夫甘菊、忍冬、凌霄、密蒙等花,以及蘇葉、藿香薄荷荊芥青蒿佩蘭等芳草之類,則各乘盛時而採之,則氣足力全。既採之後,必當即時曬燥,庋藏箱缸,使芳香之氣不散。苟煎服合度,效能更勝,否則或收採失時,及任其風吹濕蒸,不但失其氣味效能,且增加黴毒,暗助病菌孳長,此不可不知也。苟能收採合時,炮製遵法,必須理有可循,再加親知灼見,屢經試驗,方可傳信。

乃今藥肆射利,在小鋪則以偽亂真,以紫亂朱,但求名狀相似,不別效用冰炭,甚則黑明角充犀角山羊角混羚羊,只求己利,不惜人害。在大鋪則但求形色雅觀,進值高昂,不別性質良窳,如半夏用蜀產,而不用浙產;橘紅用川產,不用建產。大抵川夏顆大,形式雅觀,浙產粒小。

不知川夏質松,落水即胖,且力薄性劣,較之浙夏質堅味厚,功力皆宏者大不相同。橘紅之用川產,亦因平薄無瘢痕,建紅卷小有瘢痕,而形色雖不雅觀,然氣味濃厚,不若川紅之味淡氣薄耳。甚至醫方上書明蒼朮而用茅朮,書明於術而用江西術。以蒼朮、於術價賤,茅朮、江西術價貴,以價貴賤分高下耳,不知效能各有擅長,如蒼朮燥濕,茅朮利濕,用處不同;於術健脾,江西術生津,補法懸殊。諸如此類,亦不勝枚舉。

前數年前,吾紹亦有相沿此惡習,近時則已改良之。然世人茫然不察,致將確能治病之藥,嫌其輕賤而不用,反以重值購求不對病之贗品為神丹,直至不效,亦不自認誤藥之過,而惟委之天命而已。

嗚呼!吾國藥物不改良,醫學無從進步。欲求其改良之道,必須從醫藥共同研究始,如上古神農嘗醫,中古韓康賣藥,皆醫士而兼藥劑師也。自趙宋設立和劑藥局,售藥雖有專肆,而仍有醫師指導售賣者也。不若近世醫自為醫,藥自為藥。行醫者只辨性味處方,不明藥品之真偽;賣藥者只知形色雅觀,不知炮製之精當。

至於產處之道地與否,丸、散、膏、丹之遵古與否,醫師既不調查,藥師亦不報告,分道揚鑣,兩不相謀,執而不變,豈有進步哉?際此中醫藥競爭圖存之時,醫與藥必須共同一氣,將一切沿習積弊,一一設法改良。

炳章自幼嫺藥習醫,至今仍以此為衣食謀,具有切身之關係,常蓄醫藥革命之決心,恨無實行剷除能力。於民國二年春,爰集同志,組織和濟藥局,為改良之創始,訂正丸散膏丹方書,編著膏丸說明,考定傳訛藥品,撰述《規定藥品之商榷》等書,刊印以來,傳誦遐邇,荷蒙海內同志所歡迎,紛紛報告改良者,已有十餘埠之多。

余故友鄭君肖岩,亦夙具此心,著有《偽藥條辨》一書,郵示於余,囑余評註撰序而刊行之。余捧誦一周,其間所採偽藥,計百十一種,能將傳訛作偽等弊,從實驗條辨發明,與余《規定藥品之商榷》可謂無獨有偶。惜門類不分,而藥品產地叢多,質性不齊,未免遺漏。炳章爰將各藥,別其門類,分訂四卷,間有實驗識見,鑑別條下,惟鄭君原文,不敢更動隻字。雖然吾國地大物博,豈能盡我二人所見,無非先創其例,以吾二人著先鞭耳。

凡增補之,訂正之,請質諸海內外醫藥經驗家及博物家,果能相與有感,以臻完美,正不獨吾道藥界之幸甚,而天下蒼生亦幸甚也夫。

中華民國十六年七月

四明曹炳章序於紹城和濟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