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2)

1. 莧實

味甘,寒、大寒,無毒。主青盲,白翳,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蛔蟲。久服益氣力,不飢輕身。一名馬莧,一名莫實,細莧亦同。生淮陽川澤及田中,葉如藍,十一月採。

陶隱居云:李云即莧菜也。今馬莧別一種,布地生,實至微細,俗呼為馬齒莧,亦可食,小酸,恐非今莧實。其莧實當是白莧,所以云細莧亦同,葉如藍也。細莧即是糠莧,食之乃勝,而並冷利,被霜乃熟,故云十一月採。又有赤莧,莖純紫,能療赤下,而不堪食。藥方:用莧實甚稀,斷谷方:中時用之。

唐本注云:赤莧,一名柀(音匱)。今莧實一名莫實,疑莫字誤矣。赤莧,味辛,寒,無毒。主赤痢,又主射工、沙蝨,此是赤葉莧也。馬莧,一名馬齒草,味辛,寒,無毒。主諸腫瘻、疣目,搗揩之飲汁,主反胃,諸淋,金瘡,血流,破血,症癖,小兒尤良。用汁洗緊唇,面皰、馬汗、射工毒,塗之瘥。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忌與鱉同食。今以鱉細銼,和莧於近水濕處置之,則變為生鱉。紫莧殺蟲毒。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圖經》說有赤莧、白莧、人莧、馬莧、紫莧、五色莧,凡六種。唯人、白二莧實入藥用。按:人莧小,白莧大,馬莧如馬齒,赤莧味辛,俱別有功,紫及五色二莧不入藥。

孟詵云:莧,補氣,除熱。其子明目。九月霜後採之。葉亦動氣,令人煩悶,冷中損腹。日華子云:莧菜,通九竅,子益精。

圖經曰:莧實,生淮陽川澤及田中,今處處有之。即人莧也。《經》云細莧亦同,葉如藍是也。謹按莧有六種:有人莧、赤莧、白莧、紫莧、馬莧、五色莧。馬莧即馬齒莧也,自見後條。入藥者,人、白二莧,俱大寒,亦謂之糠莧,亦謂之胡莧,亦謂之細莧,其實一也。但人莧小而白莧大耳,其子霜後方:熟,實細而黑,主翳目黑花,肝風客熱等。

紫莧,莖、葉通紫,吳人用染菜、瓜者,諸莧中此無毒,不寒,兼主氣痢。赤莧亦謂之花莧,莖、葉深赤。《爾雅》所謂蕢,赤莧是也。根莖亦可糟藏,食之甚美。然性微寒,故主血痢。五色莧,今亦稀有。細莧,俗謂之野莧,豬好食之,又名豬莧。《集驗方》:治眾蛇螫人。

取紫莧搗絞汁,飲一升,滓以水和塗瘡上。又射工毒中人,令寒熱發瘡,偏在一處,有異於常者,取赤莧合莖、葉搗絞汁,飲一升,日再,瘥。

陳藏器云:陶以馬齒與莧同類,蘇亦於莧條出馬齒功用。按此二物,厥類既殊,合從別品。食療葉,食動氣,令人煩悶,冷中損腹。不可與鱉肉同食,生鱉症。又取鱉甲如豆片大者,以莧菜封裹之,置於土坑內,上以土蓋之,一宿盡變成鱉兒也。又,五月五日採莧菜,和馬齒莧為末,等分調,與妊娠服之,易產。

衍義曰:莧實,入藥亦稀,苗又謂之人莧,人多食之。莖高而葉紅、黃二色者,謂之紅人莧,可淹菜用。

2. 胡荽

味辛,溫一云微寒,微毒。消穀,治五臟,補不足,利大小腸,通小腹氣,拔四肢熱,止頭痛,療沙疹,豌豆瘡不出,作酒噴之,立出,通心竅。久食人多忘,發腋臭,腳氣,根發痼疾。

,主小兒禿瘡,油煎敷之。亦主蠱,五痔及食肉中毒下血。煮,冷取汁服。幷州人呼為香荽,入藥炒用。

陳藏器:胡荽防風注蘇云:防風子似胡荽,味辛,溫。消穀,久食令人多忘,發腋臭,根發痼疾。子主小兒禿瘡,油煎敷之。亦主蠱毒,五野雞病及食肉中毒下血。煮令子拆,服汁。石勒諱胡,並、汾人呼為香荽也。食療平。利五臟,補筋脈。主消穀能食。若食多則令人多忘。

又,食著諸毒肉,吐、下血不止,頓痞黃者,取淨胡荽子一升,煮食腹破,取汁停冷,服半升,一日一夜二服即止。又,狐臭,䘌齒病人不可食。疾更加。久冷人食之,腳弱。患氣,彌不得食。又,不得與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難瘥。不得久食,此是薰菜,損人精神。秋冬搗子,醋煮熨腸頭出,甚效。

可和生菜食,治腸風。熱餅裹食甚良。外臺秘要:主齒疼。胡葈子五升,應是胡荽子也。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之。經驗後方:治小兒胗豆,欲令速出。宜用胡荽三、二兩切,以酒二大盞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泄氣。候冷去滓,微微從項以下噴,一身令遍,除面不噴。

孫真人:食之令人多忘,發痼疾,胡臭,䘌齒,口氣臭,金瘡。兵部手集:治孩子赤丹不止,以汁敷之瘥。譚氏方:同。必效方:治蠱毒神驗。以根絞汁半升,和酒服之,立下。又治熱氣結殢,經年數發。以半斤,五月五日採,陰乾,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服。未瘥更服,春夏葉、秋冬莖、根並用,亦可預備之。

子母秘錄:治肛帶出。切一升燒,以煙燻肛,即入。

3. 邪蒿

味辛,溫、平,無毒。似青蒿細軟。主胸膈中臭爛惡邪氣,利腸胃,通血脈,續不足氣。生食微動風氣,作羹食良,不與胡荽同食,令人汗臭氣。

食醫心鏡:治五臟邪氣厭谷者,治脾胃腸澼,大渴熱中,暴疾惡瘡。以煮令熟,和醬、醋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