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 (5)

1. 蓬蘽(力軌切)

味酸,咸,平,無毒。主安五臟,益精氣,長陰令堅,強志倍力,有子。又療暴中風,身熱大驚。久服輕身不老。一名覆盆,一名陵虆,一名陰虆。生荊山平澤及冤句。

陶隱居云:李云即是人所食莓(音茂)爾。今注是覆盆苗莖也。陶言蓬蘽是根名,乃昌容所服以易顏者。蓋根、苗相近爾。李云莓也。按《切韻》莓是覆盆草也。又蘽者,藤也。今據:蓬蘽之名,明其藤蔓也。《唐本》注云:蓬蘽、覆盆,一物異名,本謂實,而非根。此亦誤矣。

亦如蜀漆常山異條,芎藭與蘼蕪各用。今此附入果部者,蓋其子是覆盆也。臣禹錫等謹按陳士良云:諸家本草皆說是覆盆子根,今觀採取之家,按草木類所說,自有蓬蘽,似蠶莓子,紅色。其葉似野薔薇,有刺,食之酸、甘。恐諸家不識,誤說是覆盆也。

圖經曰:蓬蘽,覆盆苗莖也。生荊山平澤及冤句。覆盆子,舊不著所出州土,今並處處有之,而秦、吳地尤多。苗短不過尺,莖、葉皆有刺。花白,子赤黃,如半彈丸大,而下有莖承如柿蒂狀。小兒多食其實。五月採其苗,葉採無時。江南人謂之莓,然其地所生差晚,三月始有苗,八、九月花開,十月而實成。

功用則同,古方:多用。亦榨其子取汁,合膏塗發不白。挪葉絞汁滴目中,去膚赤,有蟲出如絲線便效。昌容服之以易顏。其法:四、五月候甘實成採之,曝乾,搗篩,水服三錢匕。安五臟,益精,強志,倍力,輕體不老,久久益佳。崔元亮《海上方》著此三名,一名西國草,一名畢䐢伽,一名覆盆子。

治眼暗不見物,冷淚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等。取西國草,曬曝乾,搗令極爛,薄綿裹之,以飲男乳汁中浸,如人行八、九里久,用點目中,即仰臥。不過三、四日,視物如少年。禁酒、油、面。

陳藏器云:變白,不老,佛說云蘇蜜那花點燈,正言此花也。榨取汁,合成膏,塗發不白。食其子,令人好顏色,葉挪絞取汁,汁滴目中,去膚赤,有蟲出如絲線。其類有三種,四月熟,甘美如覆盆子者是也,余不堪入藥,今人取茅莓當覆盆誤矣。唐本余耐寒濕,好顏色。

衍義曰:蓬蘽,非覆盆也,自別是一種,雖枯敗而枝梗不散。今人不見用,此即賈山策中所言者,是此也。

2. 覆盆子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輕身,令發不白。五月採。

陶隱居云:蓬蘽是根名,方:家不用,乃昌容所服以易顏者也。覆盆是實名,李云是莓子,乃似覆盆之形。而以津汁為味,其核微細。藥中用覆盆子小異。此未詳孰是?唐本注云:覆盆,蓬蘽,一物異名,本謂實,非根也。李云莓子,近之矣。其根不入藥用。然生處不同,沃地則子大而甘,瘠地則子細而酸。

此乃子有甘、酸,根無酸味。陶景以根酸、子甘,將根入果,重出子條,殊為孟浪。今注蓬蘽,乃覆盆之苗也,覆盆,乃蓬蘽之子也。陶注、唐注皆非。今用覆盆子補虛續絕,強陰健陽,悅澤肌膚,安和臟腑,溫中益力,療勞損風虛,補肝明目。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李云是蓬蘽子也。

陶云蓬蘽子津味,與覆盆子小異,而云未審,乃慎之至也。蘇云覆盆、蓬蘽一物也,而云剩出此條者,亦非也。今據蓬蘽即莓也。按:《切韻》莓,音茂,其子覆盆也。又按:蘽者,藤也。今此云覆盆子,則不言其蔓藤也,前云蓬蘽,則不言其子實也。猶如芎藭與蘼蕪異條,附子烏頭殊用。

藥性論云:覆盆子,臣,微熱,味甘、辛。能主男子腎精虛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陰痿,能令堅長。孟詵云:覆盆子,味酸,五月於麥田中得之良。採得及烈日曬乾,免爛不堪。江東亦有,名懸鉤子。大小形異,氣味、功力同。北土即無懸鉤,南地無覆盆,是土地有前後生,非兩種物耳。

陳藏器云:榨取汁,合成膏,塗發不白。食其子,令人好顏色。葉挪絞取汁,滴目中,去膚赤,有蟲出如絲線。陳士良云:蓬蘽似蠶莓大,覆盆小,其苗各別。日華子云:莓子,安五臟,益顏色,養精氣,長髮,強志,療中風身熱及驚。又有樹莓,即是覆盆子。

圖經文具蓬蘽條下。

雷公云:凡使,用東流水淘去黃葉並皮、蒂盡了,用酒蒸一宿,以東流水淘兩遍,又曬乾方用,為妙也。

衍義曰:覆盆子,長條,四、五月紅熟,秦州甚多,永興華州亦有。及時,山中人採來賣。其味酸甘,外如荔枝櫻桃許大,軟紅可愛,失採則就枝生蛆。益腎臟,縮小便,服之,當覆其溺器,如此取名。食之多熱,收時五、六分熱便可採。烈日曝,仍須薄綿蒙之。今人取汁作煎為果,仍少加蜜,或熬為稀湯,點服,治肺虛寒。採時著水則不堪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