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雜病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雜病下 (4)

1. 十疰丸

主十種注,氣注、勞注、鬼注、冷注、生人注、死注、屍注、水注、食注、土注等方:

白話文:

十種注

**氣注:**由風、雨、寒、熱之氣所致。

**勞注:**過度勞累所致。

**鬼注:**鬼神作祟所致。

**冷注:**寒氣侵襲所致。

**生人注:**生人怨氣所致。

**死注:**死者怨氣所致。

**屍注:**屍體怨氣所致。

**水注:**水濕之氣所致。

**食注:**飲食不當所致。

**土注:**土氣侵襲所致。

雄黃(一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藁本(一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桔梗(一兩),附子(一兩,炮去皮),皂莢(一兩,炙去皮子),蜀椒(一兩,汗),麥門冬(一兩,去心)

白話文:

  • 雄黃:60 克
  • 人參:60 克
  • 甘草:60 克(經炙製)
  • 藁本:60 克
  • 巴豆:60 克(去皮去心,熬煮)
  • 桔梗:60 克
  • 附子:60 克(炮製後去皮)
  • 皁莢:60 克(經炙製後去皮)
  • 蜀椒:60 克(去汗)
  • 麥門冬:60 克(去心)

上一十味,末之,蜜和,空腹服一丸如小豆大,日二,稍加,以知為度,極效。

白話文:

內容上一十味,全部用完之後,加入蜂蜜調和,空腹服用一丸,大小如小豆,每天兩次,逐漸增加劑量,以身體耐受為準,效果極佳。

2. 大麝香丸

主鬼注飛屍萬病方:

白話文:

鬼注飛屍萬病方

藥方一

  • 鬼箭:一握
  • 艾葉:一握
  • 薑片:數片
  • 桃枝:數枝
  • 黃紙:一張

做法:

將鬼箭、艾葉、薑片放入黃紙上,包起來。用桃枝將黃紙紮緊,然後點燃。將燃燒的黃紙放在屋內地上,讓煙霧瀰漫。

功效:

驅鬼辟邪,治療萬病。

藥方二

  • 赤小豆:三錢
  • 黑豆:三錢
  • 綠豆:三錢
  • 黃豆:三錢
  • 白豆:三錢

做法:

將五種豆子一起煮成粥。

功效:

補氣血,強筋骨,驅邪氣。

藥方三

  • 雄黃:一錢
  • 硃砂:一錢
  • 雌黃:一錢

做法:

將三種藥材研成細粉,用米湯調和。

功效:

解毒消炎,驅邪鎮痛。

麝香(半兩),牛黃(半兩),蜈蚣(一枚,炙),丹砂(半兩),雄黃(一兩),巴豆仁(五十枚,去心,熬),杏仁(五十枚,去尖皮、雙仁,熬),桂心(半兩),地膽(七枚),芫菁(七枚),亭長(七枚),蜥蜴(一枚),獺肝(半兩,炙),大黃(半兩),犀角(半兩,屑),礜石(半兩,燒),細辛(半兩),藜蘆(半兩),斑蝥(七枚,去翅足,熬),鬼臼礬石(燒),附子(炮去皮),真珠(各半兩)

白話文:

  • 生麝香:半兩
  • 牛黃:半兩
  • 炙蜈蚣:1 隻
  • 丹砂:半兩
  • 雄黃:1 兩
  • 去心熬巴豆仁:50 枚
  • 去尖皮雙仁熬杏仁:50 枚
  • 桂心:半兩
  • 地膽:7 枚
  • 芫菁:7 枚
  • 亭長:7 枚
  • 蜥蜴:1 隻
  • 炙獺肝:半兩
  • 大黃:半兩
  • 屑犀角:半兩
  • 燒礜石:半兩
  • 細辛:半兩
  • 藜蘆:半兩
  • 去翅足熬斑蝥:7 枚
  • 燒鬼臼礬石
  • 炮去皮附子
  • 真珠:各半兩

上二十三味,搗為末,蜜和搗三千杵,飲服如小豆一丸,日二,蛇蜂蠍所中,以摩之,愈。(一方地膽作蚺蛇膽。)

白話文:

上方的 23 種藥材搗成粉末,加入蜂蜜搗杵三千次,每天服用如綠豆大小的一丸,兩次。若被蛇、蜂、蠍子蜇到,用此藥末敷上,即可痊癒。(另一種藥方用蚺蛇膽代替地膽。)

3. 蜈蚣湯

主惡注邪氣,往來心痛徹胸背,或走入皮膚,移動不定,苦熱,四肢煩疼,羸乏短氣方:

白話文:

邪氣作祟,遊走心胸,疼痛徹骨; 或深入皮膚,遊移不定,苦熱難耐; 四肢痠痛,疲憊乏力,氣短胸悶。

蜈蚣(一枚,炙),牛黃(一分),大黃(三分),丹砂(三分),細辛(一兩),鬼臼(一兩),黃芩(半兩),當歸(一兩),桂心(一兩),人參(三分),麝香(一分),附子(一兩,炮去皮),乾薑(一兩)

白話文:

蜈蚣(1 枚,烤火) 牛黃(1/10 兩) 大黃(3/10 兩) 丹砂(3/10 兩) 細辛(1 兩) 鬼臼(1 兩) 黃芩(1/2 兩) 當歸(1 兩) 桂心(1 兩) 人參(3/10 兩) 麝香(1/10 兩) 附子(1 兩,加工去除表皮) 乾薑(1 兩)

上一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十一味,取三升,去滓,下牛黃麝香末,攪令均,分三服。

白話文:

取一十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加入一斗水煮沸,取三升藥湯,去除渣滓,再加入牛黃和麝香粉末,攪拌均勻,分成三份服用。

4. 鸛骨丸

主遁屍飛屍,積聚脅下痛連背,走無常處,或在臟,或在腹中,或奄然而痛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遁屍飛屍,積聚脅下痛連背,走無常處,或在臟,或在腹中,或奄然而痛方。

這些屍體會飛,潛伏在腋下導致疼痛並延伸到背部。它們會移動不定,可能藏在內臟、腹部,或突然間隱痛起來。

鸛脛骨(三分),雄黃(一兩),藜蘆(半兩),野葛(半兩),莽草(一兩),芫青(十四枚),斑蝥(十四枚,熬),巴豆(四十枚,去皮心,熬),丹砂(二分),牡蠣(一兩,熬),桂心(半兩),蜈蚣(一枚,炙)

白話文:

  • 鸛脛骨(三分之一)
  • 雄黃(一兩)
  • 藜蘆(半兩)
  • 野葛(半兩)
  • 莽草(一兩)
  • 芫青(14顆)
  • 斑蝥(14顆,熬製)
  • 巴豆(40顆,去皮去心,熬製)
  • 丹砂(二分之一)
  • 牡蠣(一兩,熬製)
  • 桂心(半兩)
  • 蜈蚣(一隻,炙烤)

上一十二味,搗篩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以知為度。(一方丹砂作丹參。)

白話文:

將上述 12 種藥材搗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 2 丸,約為綠豆大小,每日服用 3 次,視身體狀況調整服用量。(另一種藥方將丹砂替換為丹參。)

5. 江南度世丸

主萬病,症堅積聚,伏屍長病寒熱,注氣流行皮中,久病著床,肌肉枯盡,四肢煩熱,嘔逆不食,傷寒時氣,惡注忤,口噤不開心痛方:

白話文:

主治各種疾病,症狀包括:

  • 身體虛弱消瘦
  • 長期慢性寒熱病
  • 體內氣血鬱積不暢
  • 長期臥牀,肌肉萎縮
  • 四肢發熱
  • 嘔吐、不思飲食
  • 因傷寒時氣引起的身體不適
  • 惡氣入侵身體,導致身體不適
  • 口齒緊閉不開,腹部疼痛

治療方法:

麝香(一兩),細辛(二兩),大黃(一兩),甘草(二兩,炙),蜀椒(三兩,汗,去目、閉口者),紫菀(一兩半),人參(二兩),乾薑(一兩),茯苓(二兩),附子(一兩半,炮去皮),真珠(一兩),丹砂(一兩),烏頭(半兩,炮去皮),野葛(一兩),牛黃(半兩),桂心(一兩),蜈蚣(二枚,炙),雄黃(一兩),鬼臼(一兩),巴豆(六十枚,去皮心,熬)

白話文:

麝香(50克),細辛(100克),大黃(50克),甘草(100克,經烤制),蜀椒(150克,出汗時採集,不要有發芽或閉合花苞的),紫菀(75克),人參(100克),乾薑(50克),茯苓(100克),附子(75克,炮製後去皮),珍珠(50克),丹砂(50克),烏頭(25克,炮製後去皮),野葛(50克),牛黃(25克),桂心(50克),蜈蚣(2隻,烤制),雄黃(50克),鬼臼(50克),巴豆(60粒,去皮去心,熬製)

上二十味,搗末蜜丸,飲服如小豆大二丸,稍加至四丸,日二,加獺肝一兩,大良。

白話文:

把以上二十種藥材搗碎成末,用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如小豆般大小的兩粒藥丸,逐漸增加至四粒,每天服用兩次。另外加入一兩獺肝,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