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六·中風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中風上 (7)

1. 心風第五

方一十四首

白話文:

方一十四首

方一:治吐血不止 生地黃一兩 炒乾地榆一兩 小薊一錢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譯文: 生地黃一兩、炒乾地榆一兩、小薊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

方二:治咳逆不止 生地黃一兩 乾薑三錢 炙甘草三錢 麥冬一兩 譯文: 生地黃一兩、乾薑三錢、炙甘草三錢、麥冬一兩

方三:治腹痛泄瀉 人參一兩 防己一兩 白朮一兩 熟附子一錢 譯文: 人參一兩、防己一兩、白朮一兩、熟附子一錢

方四:治腹脹便溏 乾薑三錢 黃連一錢 訶子一錢 譯文: 乾薑三錢、黃連一錢、訶子一錢

方五:治痢疾腹瀉 黃芩一兩 乾薑三錢 炙甘草三錢 黃連一錢 譯文: 黃芩一兩、乾薑三錢、炙甘草三錢、黃連一錢

方六:治脫肛 當歸一兩 白芍一兩 蒼朮一兩 黃芪一兩 譯文: 當歸一兩、白芍一兩、蒼朮一兩、黃芪一兩

方七:治月經不調 當歸一兩 白芍一兩 川芎一兩 炙甘草三錢 譯文: 當歸一兩、白芍一兩、川芎一兩、炙甘草三錢

方八:治產後血崩 阿膠一兩 炙黃耆一兩 人參一兩 譯文: 阿膠一兩、炙黃耆一兩、人參一兩

方九:治風寒感冒 麻黃六錢 桂枝一兩 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 譯文: 麻黃六錢、桂枝一兩、生薑三片、大棗三枚

方十:治風熱感冒 薄荷六錢 淡竹葉一兩 連翹一兩 銀花一兩 譯文: 薄荷六錢、淡竹葉一兩、連翹一兩、銀花一兩

方十一:治咳嗽氣喘 杏仁三錢 蘇子三錢 枇杷葉三錢 麥冬一兩 譯文: 杏仁三錢、蘇子三錢、枇杷葉三錢、麥冬一兩

方十二:治心悸失眠 酸棗仁一兩 遠志一錢 桂枝三錢 譯文: 酸棗仁一兩、遠志一錢、桂枝三錢

方十三:治跌打損傷 紅花一錢 桃仁一錢 當歸一兩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譯文: 紅花一錢、桃仁一錢、當歸一兩、乳香一錢、沒藥一錢

方十四:治皮膚瘙癢 白蘚皮一兩 黃柏一兩 側柏葉一兩 譯文: 白蘚皮一兩、黃柏一兩、側柏葉一兩

2. 茯神湯

主五邪氣入人體中,見鬼妄語,有聽見聞,心悸跳動,恍惚不定方:

白話文:

五邪之氣侵襲人體,則見鬼而妄言,聽到見到的都是幻覺,心悸跳動,神識恍惚不定。

茯神人參茯苓,菖蒲(各二兩),赤小豆(四十枚)

白話文:

茯苓、人參、茯苓、菖蒲(各 80 公克),赤小豆(40 顆)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白話文:

將上五味(甘草、大棗、桂枝、芍藥、生薑)切碎,以一斗水煮沸,取二升半(約為一大碗)的藥液,分為三份服用。

3. 人參湯

主風邪鬼氣,往來發作,有時或無時節方:

白話文:

風邪鬼氣,往來發作,有時或無時節方。

由風邪和邪氣引起,反覆發作,有時在特定季節裡發作,有時則不限季節。

人參防風烏頭(炮,去皮),黃芩附子(炮,去皮),遠志(去心),桔梗秦艽五味子前胡牡蠣(熬),細辛石膏(碎),芎藭,蜀椒(汗,去目閉口者),牛膝,澤瀉,桂心,山茱萸,竹皮衍,橘皮桑根白皮(各三兩),乾薑澤蘭狗脊,石楠(各半兩),白朮(一兩半),大棗(十六枚,擘),麻黃(一兩,去節),茯苓獨活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人參、防風、烏頭(炮製後,去除外皮)、黃芩、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遠志(去除果核)、桔梗、秦艽、五味子、前胡、牡蠣(熬製)、細辛、石膏(研碎)、川芎、蜀椒(出汗後,去除眼睛和嘴巴閉合的)、牛膝、澤瀉、桂心、山茱萸、竹茹、橘皮、桑根白皮(各三兩)、乾薑、澤蘭、狗脊、石楠(各半兩)、白朮(一兩半)、大棗(十六枚,剖開)、麻黃(一兩,去除節)、茯苓、獨活、甘草(炙製,各五分)

上三十二味,㕮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服。

白話文:

取三十二味藥材,研成碎末,加入六升水和六升酒一起煮,煮到剩下四升藥液,分為五次服用的劑量,白天服三次,晚上服兩次。

4. 補心湯

主奄奄忽忽,朝瘥暮劇,驚悸,心中憧憧,胸滿不下食飲,陰陽氣衰,脾胃不磨,不欲聞人聲,定志下氣方

白話文:

病人精神萎靡,早晨好一些,傍晚又重了,容易受驚嚇,心裡不安,胸中滿悶,吃不下飯喝不下水,陰陽之氣衰退,脾胃功能不佳,不喜歡聽到人聲。治療方法:定下心神,順氣降氣。

人參茯苓龍齒(炙),當歸遠志(去心),甘草(炙,各三兩),桂心,半夏(洗,各五兩),生薑(六兩,切),大棗(二十枚,擘),黃耆(四兩),枳實(炙),枳梗,茯神(各二兩半)

白話文:

人參、茯苓、龍齒(炒焦)、當歸、遠志(去籽)、甘草(炒焦,各三兩),肉桂心、半夏(洗淨,各五兩),生薑(六兩,切片),大棗(二十枚,掰開),黃芪(四兩),枳實(炒焦)、枳梗、茯神(各二兩半)

上一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五合。令熟,去滓納藥,煮取四升,每服八合,日三,夜二服。

白話文:

取一十四味藥,研成細末,用一斗二升水,先煮五合粳米。煮熟後,去除滓渣,放入藥物,煮取四升藥液,每次服八合,一日三次,夜間再服二次。

5. 鎮心丸

主風虛勞冷,心氣不足,喜忘恐怖,神志不定方:

白話文:

身體虛弱,畏寒怕冷,心氣不足,容易健忘和害怕,精神恍惚不穩定。

防風(五分),甘草(二兩半,炙),乾薑(半兩),當歸(五分),澤瀉(一兩),紫苑(半兩)茯神(二分),大黃(五分),秦艽(一兩半),菖蒲(三兩),白朮(二兩半),桂心(三兩),白蘞(一兩),遠志(去心,二兩),附子(二兩,炮,去皮),桔梗(三分),大豆卷(四兩),薯蕷(二兩),石膏(三兩,研),茯苓(一兩),人參(五分),大棗(五十枚,擘),麥門冬(去心,五兩)

白話文:

  • 防風:5 分
  • 甘草:2 兩半(炙製)
  • 乾薑:半兩
  • 當歸:5 分
  • 澤瀉:1 兩
  • 紫苑:半兩
  • 茯神:2 分
  • 大黃:5 分
  • 秦艽:1 兩半
  • 菖蒲:3 兩
  • 白朮:2 兩半
  • 桂心:3 兩
  • 白蘞:1 兩
  • 遠志(去除種心):2 兩
  • 附子(炮製、去除外皮):2 兩
  • 桔梗:3 分
  • 大豆卷:4 兩
  • 薯蕷:2 兩
  • 石膏(研磨):3 兩
  • 茯苓:1 兩
  • 人參:5 分
  • 大棗(拍碎):50 枚
  • 麥門冬(去除種心):5 兩

上二十三味,末之,煉蜜和為丸,酒服如梧子大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二十三味,最後,調和蜂蜜成丸,以酒送服(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十丸,每天三次,逐漸增加至二十丸。

6. 續命湯

治大風,風邪入心,心痛達背,背痛達心,前後痛去來上下,或大腹脹滿微痛,一寒一熱,心中煩悶,進退無常,面或青或黃,皆是房內太過,虛損勞傷,交會後汗出,汗出未除或因把扇,或出當風而成勞,五俞大傷,風因外入,下有水,因變成邪。雖病如此,然於飲食無退,坐起無異,至卒不知是五內受氣故也,名曰行屍,宜預備此方:

白話文:

治療大風病

大風病是由於風邪入侵心臟所致,導致心痛、背痛,前後痛感交替向上、向下移動。有的患者還伴有大腹脹滿、隱痛,時冷時熱,心中煩悶,進退無常。

面部可能青黃不一,這都是由於房事過度,身體虛弱,氣血虧損導致的。如果同房後出汗,汗未出盡就扇扇子或迎風坐著,就會造成勞損,五俞穴受損嚴重。

風邪從外侵入,下焦有水濕,於是風邪與水濕結合形成邪氣。雖然病勢如此,但是患者在飲食和活動方面都沒有明顯異常,直到最後才發現是體內受了風氣的影響。

這種病症稱為行屍,建議提前準備以下方劑:

麻黃(六分,去節),大棗(十枚,擘),桂心,防風細辛,芎藭,甘草(炙),芍藥,人參秦艽獨活黃芩防己附子(炮,去皮),白朮(各三分),生薑(五分)

白話文:

麻黃(6克,去莖節) 大棗(10枚,掰開) 桂心、防風、細辛、芎藭、炙甘草、芍藥、人參、秦艽、獨活、黃芩、防己、炮附子(去皮)、白朮(各3克) 生薑(5克)

上一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麻黃一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五升,去滓。納棗煎取三升,分為三服。老小久病,服五合取汗,忌生蔥、海藻菘菜、生菜、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白話文:

以上這十六種藥材,切碎後用一斗三升的水煮。先煮麻黃一沸,去除上層浮沫,然後放入其他藥材。煮到只剩下五升時,過濾掉藥渣。再放入大棗,煎煮到只剩下三升。將藥液分成三份服用。

對於年老體弱或長期患病者,服用五合後,需要出汗。忌食生蔥、海藻、捲心菜、生菜、豬肉、冷水、桃李、麻雀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