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7)

1. 白殭蠶

味鹹、辛,平,無毒。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䵟,令人面色好,療男子陰瘍病。

白話文:

ERROR

女子崩中赤白,產後余痛,滅諸瘡瘢痕。生穎川平澤。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濕,濕有毒,不可用。人家養蠶時,有合箔皆僵者,即曝燥都不壞。今見小白色,似有鹽度者為好。末以塗馬齒,即不能食草,以桑葉拭去乃還食,此明蠶即馬類也。

白話文:

女性患有崩漏,產後瘡口疼痛不止,可以消除瘡疤痕跡。這種藥材產於穎川平澤。在四月時從死去的蠶中取出,不要讓它受潮,因為受潮有毒,不能用。人們養蠶時,有合箔的都僵硬了,即使曬乾了也不會壞。現在看到小而白色的,好像有鹽度的最好。將它研成粉末塗在馬牙上,馬就吃不了草了,用桑葉擦拭後才能恢復進食,由此可見蠶和馬是同類。

〔謹案〕《別錄》云:末之,封疔腫,根當自出,極效。此白僵死蠶,皆白色,陶云似有鹽度,此誤矣。

白話文:

〔謹案〕《別錄》說:把它搗碎,敷在膿腫上,膿腫就會自動流出,效果極好。這白僵死蠶,都是白色的,陶弘景說它好像有鹽味,這是誤傳。

2. 木虻

味苦,平,有毒。主目赤痛,眥傷淚出,瘀血,血閉,寒熱,酸𢠹,無子。一名魂常。生漢中川澤,五月取。

此虻不啖血,狀似虻而小,近道草中不見有,市人亦少有賣者,方家所用,惟是蜚虻也。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此虻不啖血,狀似虻而小,近道草中不見有,市人亦少有賣者,方家所用,惟是蜚虻也。

現代白話文: 這種虻蟲不吸食血液,形狀類似虻蟲但較小,靠近道路旁邊的草叢中看不到牠們,市面上也很少有人販賣。而醫師所使用的,只有蜚虻而已。

〔謹案〕虻有數種,並能啖血,商浙以南,江嶺間大有。木虻長大綠色,殆如次蟬,咂牛馬,或至頓僕。蜚虻狀如蜜蜂,黃黑色,今俗用多以此也。又一種小虻,名鹿虻,大如蠅,齧牛馬亦猛,市人採賣之。三種同體,以療血為本,余療雖小有異同,用之不為嫌。何有木虻,而不啖血。木虻倍大蜚虻。陶云似虻而小者,未識之矣。

白話文:

午方虻蟲:虻蟲有數種,都具有吸食血液的能力。在東南沿海各省,以及長江流域一帶,虻蟲種類繁多。木虻體型較大,呈綠色,與蟬差不多,叮咬牛馬,有時會造成牛馬倒斃。蜚虻狀似蜜蜂,呈現黃黑色,醫學家常用這種虻蟲作為藥材。還有一種小虻,名叫鹿虻,大小如同蒼蠅,叮咬牛馬也較為劇烈,通常由藥商採集買賣。這三種虻蟲的功效略同,都可以治療血癥,即使有細微的不同,也不影響其藥用價值。何種木虻並不能吸食血液,而木虻的體積比蜚虻大得多。陶文說有類似虻蟲但又更小的一種虻蟲,但這種虻蟲尚未被發現。

3. 蜚虻

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痞,癥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女子月水不通,積聚,除賊血在心腹五臟者,及喉痹結塞。生江夏川穀,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寒,有毒。主要用於行瘀血,破下血積、堅痞、癥瘕,治療寒熱,疏通血脈和九竅,治療女子月經不通,積聚,清除存在於心腹五臟的惡血,以及治療喉痹結塞。生長於江夏的川穀地區,在五月採收。腹部有血的人吃了以後會感到舒坦。

此即今啖牛馬血者,伺其腹滿掩取干之,方家皆呼為虻蟲矣。

白話文:

現在有人食用牛馬的血,等到牠們的肚子脹滿了,就把牠們抱住並掩住牠們的口鼻,直到牠們窒息而亡,醫家們都稱之為「虻蟲」。

〔謹案〕三虻俱食牛馬,非獨此也,但得即堪用,何暇血充,然始掩取。如以義求,應如養鷹,飢則為用,若伺其飽,何能除疾爾。

白話文:

: (謹慎地考察)三種虻蟲都以牛馬為食物,非單獨只有馬虻才吃牛馬,只是抓到馬虻就即刻可用,哪有空等牠血吃飽,但要開始掩蓋捉取。如果要以道理去推求,應當像養老鷹一樣,飢餓的時候才能用牠來捕獵,如果等待牠吃飽,牠怎麼能去除疾病呢。

4. 蜚蠊

味鹹,寒,有毒。主血瘀,症堅,寒熱,破積聚,喉咽閉,內寒無子,通利血脈。生晉陽川澤及人家屋間,立秋採。

白話文:

鹹味,寒性,有毒。主治血瘀、症瘕、寒熱、破積聚、喉嚨閉塞、內寒不育,通利血脈。生長在晉陽川澤和人家屋間,立秋時採集。

形亦似䗪蟲而輕小能飛,本在草中。八月、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裡逃爾。有兩三種,以作廉姜氣者為真,南人亦啖之。

白話文:

形狀也很像蟋蟀,但比較輕小能飛,原本生活在草叢中。八月、九月知道天冷了,就大多進入人們屋子裡躲避。有兩三種,用作煎製良姜的纔是正宗,南方人也會食用它。

〔謹案〕此蟲,味辛辣而臭,漢中人食之,言下氣,名曰石姜,一名盧蜰,一名負盤。《別錄》云:形似蠶蛾,腹下赤,二月、八月採此,即南人謂之滑蟲者也。

白話文:

【註解】 這個昆蟲,味道辛辣而臭,漢中人食用它,說它能治療下氣,叫做石姜,又叫盧蜰,還叫負盤。《別錄》說:它的形狀像蠶蛾,腹部是紅色的,在二月和八月採集它,也就是南方人稱它為滑蟲的那種昆蟲。

5. 䗪蟲

味鹹,寒,有毒。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一名地鱉,一名土鱉。生河東川澤及沙中,人家牆壁下土中濕處。十月取,曝乾。

白話文:

味道鹹,性寒,有毒。主治心腹寒冷或發熱,血塊積聚引起的疾病,破除堅硬的腫物,通血閉,幫助生產。別名地鱉,又名土鱉。生長在河東地區的河流、沼澤地及沙地中,以及人家牆壁下的潮濕土壤中。十月採收,曬乾即可。

皂莢、菖蒲。形扁扁如鱉,故名土鱉,而有甲,不能飛,小有臭氣,今人家亦有之。

白話文:

土鱉蟲害怕皁莢和菖蒲。牠的身形扁平像烏龜,所以又名草龜,但有甲殼,不能飛行,身上帶有輕微的臭味,如今人們家中也常有牠。

〔謹案〕此物好生鼠壤土中及屋壁下,狀似鼠婦,而大者寸余,形小似鱉,無甲,但有鱗也。

白話文:

〔謹慎記載〕這種生物喜歡生活在老鼠洞裡的泥土中或房屋的牆角下,形狀像老鼠的妻子,大的有一寸多,形狀小像烏龜,沒有甲殼,但有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