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鼎宜

《脈經鈔》~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四時脈十一

春肝木王,其脈弦細而長,名曰平脈也(下四條無「也」字。文不一律,今據《病源》五補),反得浮澀而短者(原注:《千金》十一「浮」字作「微」,案:與《病源》同,《翼方》又作「微浮而短澀」),是肺之乘肝,金之剋木,為賊邪(《病源》通無此類三字,下不復出),大逆,十死不治(原注:一本云「日月年數至三,忌庚辛」)。反得洪大而散者(原注:《千金》云「浮大而洪」。

白話文:

春天,肝屬木行氣血,脈象應當弦細而長,稱之為平脈。但如果脈象反而是浮動粗糙而短促的(註解:《千金方》卷十一中「浮」字作「微」,按:與《病源》相同,《類翼》又作「微浮而短澀」),這是肺氣侵犯肝氣,金剋木的緣故,稱之為賊邪(《病源》沒有類似的字句,後文也沒有重複出現),是嚴重逆證,十死無生(註解:一本註解說「日月年數至三,忌諱庚辛日」)。如果脈象反而是洪大而散亂的(註解:《千金方》說「浮大而洪」)。

按,與《病源》同),是心之乘肝,子之扶母,為實邪(扶字《病源》、《千金》通作「乘」)。雖病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而,《病源》誤「滯」),是腎之乘肝,母之歸子,為虛邪,是病易治(《病源》作「當愈》)。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肝,土之凌木(《病源》有「土之畏木」四字)為微邪,雖病即差(二字《病源》作「不死」)。

白話文:

按照《病源》的說法,心氣侵犯肝氣,稱為「子扶母」,是實證。即使疾病自行痊癒,脈象還會沉細滑利,這是腎氣侵犯肝氣,稱為「母歸子」,是虛證,容易治療。《病源》中記載「當愈」。脈象變大而緩慢,這是脾氣侵犯肝氣,稱為「土凌木」,是輕微的病證,疾病很快就能好轉。《病源》中記載「不死」。

夏心火王,其脈洪大而散(《病源》作「浮洪」。原注:《千金》十三作「浮大而洪」。按今《千金》注云,散,一作「弦」),名曰平脈也。反得沉濡而滑者(「濡」,《千金》誤「滯」),是腎之乘心,水之剋火,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原注:一本云「日月年數至二,忌壬癸」)。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心,子之扶母,為實邪,雖病自愈。

白話文:

夏季心火旺盛,脈象寬大而浮散(《病源》作「浮洪」。原注:《千金》十三作「浮大而洪」。按照現在《千金》的注釋,「散」一作「弦」),這種脈象叫做平脈。如果反而脈象沉伏濕潤而滑利(《千金》誤作「滯」),這是腎臟的氣勢壓制心臟,水氣剋制火氣,屬於賊邪入侵,嚴重逆亂,十死無生(原注:另外一本說「日月年數達到兩輪,忌諱壬癸」)。如果反而脈象寬大而緩和,這是脾臟的氣勢壓制心臟,兒子幫助母親,屬於實邪入侵,雖然有病也會自己痊癒。

反得弦細而長者(《病源》無「細」字),是肝之乘心,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反得浮澀而短者(原注:《千金》「浮」作「微」。按,與《病源》同),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為微邪,雖病即差(二字《病源》作「不死」)。

白話文:

如果手上的脈搏變得細而長(《病源》中沒有「細」字),表示肝氣影響了心臟,是心臟這個母親來保護心包這個兒子,這屬於虛邪之氣,雖然有病但容易治療。

如果手上的脈搏變得浮而不流暢,而且短(原注:《千金》中「浮」字寫作「微」。按:與《病源》相同),表示肺氣影響了心臟,是金屬之氣壓制了火屬性之心臟,這屬於微小的邪氣,即使有病也會很快好起來(《病源》中「即差」二字寫作「不死」)。

六月季夏建未(《千金》十五上有「也」字),坤未之間土之位,脾王之時(四句《病源》作「六月脾土王」五字),其脈大(脾脈名大,僅此處大字不誤,可寶貴也。漢隸大作夥,後人不識,誤改為代。夫代、死脈也,豈有胃氣者哉),阿阿而緩,名曰平脈也(《病源》有「長夏以胃氣為本」七字。○大不至數,阿阿,蓋舒緩貌)。

白話文:

五月底六月初,日影直射在未方(《千金方》第十五捲上多了「也」字),天氣屬坤、未,是土氣當旺的季節,脾臟最旺盛(《病源》書中後四句寫作「六月脾土王」五個字)。脾臟的脈象寬大(脾脈稱為「大」,只有這裡的「大」字沒有寫錯,很珍貴。漢朝的隸書寫「大」字如「夥」,後人不能識別,誤改為「代」。而「代」是死脈的表現,胃氣旺盛的人怎麼會有死脈呢),舒緩緩動,稱為平脈(《病源》書中有「長夏以胃氣為本」七個字。○脈搏不至於很慢,舒緩平緩,那是脾氣平和的表現)。

反得弦細而長者(《病源》作「弦而急」。《千金》作「弦而長」),是肝之乘脾,木之剋土(「克」《病源》作「乘」),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原無注,疑脫)。反得浮而短者(原注:《千金》「浮」作「微」。按,與《病源》同),是肺之乘脾,子之扶母(「扶」《病源》作「克」。

白話文:

如果反而是脈弦細而長(《病源》作「弦而急」。《千金》作「弦而長」),這是肝臟侵犯脾臟,木元素剋制土元素,是邪惡力量反叛正道,極為凶兆,十人之中有九人難治(原文缺註,疑有遺漏)。

如果反而是脈浮而短(原註:《千金》「浮」作「微」,與《病源》相同),這是肺臟侵犯脾臟,子元素剋制母元素(《病源》「扶」作「剋」)。

《千金》作「乘」)為實邪,雖病自愈(四字《病源》作「不治」)。反得洪大而散者(原注:《千金》作「浮大而洪」。按、與《病源》同。今《千金》無「大」字),是心之乘脾,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病源》作「當差不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脾,水之凌土,為微邪,雖病即差(四字《病源》作「當差」)。

白話文:

《千金要方》中,[乘]被認為是實邪,即使病情自行痊癒,《病源論》中則說「不治」。相反,脈象變得宏大而散漫的,是心氣影響脾胃,也是母子相歸,表示虛邪,即使病情嚴重也容易治療。《病源論》中說「當差不死」。相反,脈象變得深沉緩慢而滑動的,是腎氣影響脾胃,水氣侵犯土氣,表示微邪,即使病情嚴重也很快就能痊癒。《病源論》中說「當差」。

秋金肺王,其脈浮(《千金》十七「浮」作「微」。與《病源》同)澀而短,名曰平脈也。反得洪大而散者(原注:《千金》作「浮大而洪」。按、與《病源》同),是心之乘肺,火之剋金,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原注:一本云,「日月年數至四,忌丙丁」)。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肺,子之扶母,為實邪,雖病自愈(四字《病源》作「不治」)。

白話文:

秋季屬金,肺是季節之主。肺脈的特點是浮緩而短,稱為「平脈」。如果脈搏出現洪大而散的情況(注:有些古籍記載為「浮大而洪」),這是心火旺盛,剋制肺金,屬於邪氣倒行,兇險異常,十死無生(注:有古籍註解說「日月年數至四,忌丙丁」)。相反,如果脈搏出現沉濡而滑順的情況,這是腎水旺盛,滋養肺金,屬於正氣充實,即使有病也能自愈(注:有古籍記載為「不治」)。

反得大而緩者(《病源》作「反得緩大而長阿阿者」),是脾之乘肺,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反得弦細而長者(《病源》無「細」字),是肝之乘肺,木之凌金,為微邪,雖病即差。

白話文:

如果脈相變得很慢很大(《病源》中寫作「變得很慢很大,且很長很微弱」),這是脾臟侵犯了肺臟,也就是母親回歸孩子,這屬於虛弱的外邪,即使生病也容易治癒。如果脈相變得很緊很細很長(《病源》中沒有「細」字),這是肝臟侵犯了肺臟,也就是木頭壓制了金屬,這屬於微小的外邪,即使生病也能很快康復。

冬腎水王,其脈沉濡而滑(「濡」,《病源》作「細」),名曰平脈也。反得大(《病源》作「浮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腎,土之剋水,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原注:一本云,「日月年數至;忌戊己」)。反得弦細而長者,是肝之乘腎,子之扶母,為實邪,雖病自愈。

白話文:

冬天腎水為王,它的脈搏沉穩細滑,稱為平脈。如果脈搏反過來浮大而緩慢,這是脾氣侵犯腎臟,土克水,是賊邪,大逆不順,十死無生(注:有的版本說,「等到日月年數到了,忌諱戊己日」)。如果脈搏反過來弦緊細小而長,這是肝氣侵犯腎臟,子扶母,是實邪,雖然生病也會自行好轉。

反得浮澀而短者(原注:《千金》「浮」作「微」),是肺之乘腎,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病源》作「可治」)。反得洪大而散者(原注:《千金》作「浮大而洪」。按、與《病源》同),是心之乘腎,火之淩水,為微邪,雖病即差(四字,《病源》作「治之不死也」。○並《脈經》三、《病源》十五)。

白話文:

如果脈搏變得很浮淺而短促(原注:《千金方》中「浮」寫作「微」),說明肺氣凌犯腎氣,有母氣返回子氣的跡象,屬於虛邪,雖然有病也能很快治好(《病源》中寫作「可治」)。如果脈搏變得洪大而鬆散(原注:《千金方》中寫作「浮大而洪」。註:與《病源》相同),說明心火凌犯腎水,有火勢過盛的跡象,屬於微邪,雖然得了病也能很快康復(四字,《病源》中寫作「治之不死也」。○參見《脈經》卷三、《病源》卷十五)。

上詳舉五藏脈有平、有賊邪、有實邪、有虛邪、有微邪五種不同(《千金》每條平脈後,通以虛實賊微為次)。

春三月木王,肝脈治(治、謂乘其王時修其德令),當先至,心脈次之(次之,謂至夏三月心脈治也。下疑脫脾脈次之四字),肺脈次之,腎脈次之,此為四時(《千金》無二字)王相順脈也(王相見後)。到六月土王,脾脈當先至,而反不至,反得腎脈,此為腎反脾也,七十日死。

白話文:

春天三月屬木,肝經脈當先治理(趁著它當令時修養它的德行、疏通它的經脈)

緊接著應輪到心經脈(到夏天三月心經脈當治),(下面懷疑遺漏了脾經脈緊接著肺經脈的字句)

肺經脈緊接著,腎經脈緊接著,這是(《千金方》沒有「四時」二字)四個季節按照君臣相生的順序疏通經脈(君臣相生後)。

到了六月屬土,應當先治理脾經脈,可是實際上卻不治理脾經脈,反而治理腎經脈,這是腎經脈反過來侵犯脾經脈,七十天後就會死亡。

何謂腎反脾?夏火王,心脈當先至(當作季夏土王,脾脈當先至),肺脈次之,而反得腎脈,是謂腎反脾。期五月六月,忌丙丁。

白話文:

什麼是腎反脾?夏天的火勢旺盛,應以心脈為先(應該說是季夏的土勢旺盛,脾脈應當先至),其次是肺脈,如果反而出現腎脈,這就是腎反脾。在五月和六月,要避免丙火和丁火。

脾反肝三十日死。何謂脾反肝?春肝脈當先至,而反不至,脾脈來至,是謂脾反肝也。期正月、二月,忌甲乙。

腎反肝三歲死。何謂腎反肝?春肝脈當先至,而反不至,腎脈先至,是謂腎反肝也。期七月、八月,忌庚辛。

腎反心二歲死。何謂腎反心?夏心脈當先至,而反不至,腎脈先至,是謂腎反心也。期六月,忌戊己(並《脈經》四、《千金》二十八)。

白話文:

如果腎脈比心脈早到,人會在兩歲時死亡。什麼是腎脈比心脈早到?在夏天,心脈應該最先到達,但現在卻沒有到達,而腎脈卻先到了,這就是腎脈比心脈早到的意思。這樣的脈象象徵著近六個月內的危險期,特別要注意避免戊己日(根據《脈經》記載,共有四個戊己日,《千金翼方》記載有二十八個戊己日)。

上五藏相反脈證(侮其所勝者二條,侮其所不勝,及母侵子者各一條,蓋使人類推。林氏謂其疏略,誤也)。

何以知(《千金》有「人」字)春得病無肝脈也,無心脈夏得病,無肺脈秋得病,無腎脈冬得病,無脾脈四季之月得病(《脈經》一)。

白話文:

怎樣知道(《千金方》裏說「人」)春季生病沒有肝脈,夏季生病沒有心脈,秋季生病沒有肺脈,冬季生病沒有腎脈,四季之中各個月份生病沒有脾脈(《脈經》第一卷)。

上以無五藏脈定五時得病。

假令肝病者,西行若食雞肉得之(西方雞肉俱屬金,金剋木故也。余類此),當以秋時發(據下條句首當有「不者」二字),得病以庚辛日也。家有血腥死(血字據《千金》十一補)。女子見之,以明要為災(有脫誤)。不者,若感金銀物得之(不,古通否。下同)。

白話文:

假設患有肝病的人,往西邊行走時,吃了雞肉而發病(西方屬金,而雞肉也屬金,金剋木,所以會導致肝病發作。其他類似的情況也是如此),那麼發病的時間應該是秋天(根據下句,句首應加上「如果不」)。發病的日子應該是庚日或辛日。

家中出現了血腥的死亡事件(「血」字根據《千金》卷十一的補充),女子看見了這種情況,預示著會遭遇明要(一種妖怪)的災害(這裡有脫誤)。如果不出現這種情況,那麼發病可能是由於接觸了金銀製品所致(「不」,古文通「否」。下同)。

假令脾病,東行若食雉兔肉及諸木果實得之,不者,當以春時發,得病以甲乙日也。

假令心病,北行若食豚魚得之(豚與魚俱屬水,非謂河豚也)。不者,當以冬時發,得病以壬癸日也。

白話文:

如果得了心臟病,向北走就會加重,就像吃了豬肉或魚肉後出現的症狀(豬肉和魚肉都屬於水性,這裡不特指河豚魚)。如果不是這樣,應該會在冬天發病,而且發病的日子多半是壬日或癸日。

假令肺病,南行若食馬肉及獐鹿肉(《千金》十七無「鹿」字)得之。不者,當以夏時發,得病以丙丁日也(《千金》有「宜赤藥」三字)。

白話文:

假設得了肺病,往南方旅行時吃馬肉和獐子肉就會得病。如果不這樣,應當在夏季發病,發病的時間是在丙日或丁日。

假令腎病,中央(據上文當有「行」字)若食牛肉及諸土中物得之。不者,當以長夏時發,得病以戊己日也(《脈經》一)。

白話文:

如果患有腎病,可能是因為吃了牛肉或其他生長在土中之物。否則,應該是在長夏期間發病,並且發病日期是在戊或己日。(出自《脈經》第一卷)

上以五方五畜五時十干定五臟病之所起。

假令得王脈,當於縣官家得之(王、古通旺。縣官家,郡縣中之旺地也)。

假令得相脈(相脈者,得其母氣之脈也,如肝相冬三月之類,詳後五臟脈新撰),當於嫁娶家得之,或相慶賀者得之。

白話文:

如果得到相脈(相脈指的是得到母親體質的脈象,例如肝相冬三月,參照後文五臟脈新撰的說明),可以在嫁娶之家得到,或者在相慶賀的時候得到。

假令得胎脈,當於產乳家得之。

假令得囚脈,當於囚徒家得之。

假令得休脈(疑脫)。其人素有宿病,不治(休者,蓋病後平復之脈。《爾雅·釋詁》:休、美也)。

假令得死脈,當於死傷家感傷得之(《脈經》一)。

上言居止某處,其脈亦因之而變。

何以知人露臥得病?陽中有陰也。

何以知人夏月得病?諸陽入陰也(《千金》二十八以此二條,並前段何以知人春得病五條另立一篇,名「何時得病」)。

白話文:

怎麼知道一個人會在夏季生病?因為陽氣進入陰氣當中。

何以知人食飲中毒?浮之無陽,微細之不可知也(有誤)。但有陰脈來疾去疾,此相為水氣之毒也(句有誤)。脈遲者食乾物得之(《脈經》一)。

白話文:

怎樣才能知道人是否因飲食而中毒?

  • **脈象:**浮而無力,細而難以辨別。
  • **脈象變化:**陽脈來去迅速,陰脈來去快速。
  • **脈率:**遲緩,可能是因為吃了乾硬的食物導致。

上以脈之陰陽定露臥與夏月得病之所起。末條推及飲食中毒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