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鼎宜

《脈經鈔》~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三部決死生法十

三部脈調而和者生。

三部脈廢者死(廢者,如春得夏脈之類,見五藏脈篇)。

三部脈或至或不至,冷氣在胃,故令脈不通(《千金》有此條,無上二條)。

三部脈虛,其人長病得之死(長病,即《內經》之久病)。虛而澀,長病亦死。虛而滑亦死。虛而緩亦死。虛而弦急,癲病亦死。

三部脈實而大(《千金》作「長」),長病得之死。實而滑,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卒,古通作猝。猝病,即《內經》之新病)。實而緩亦生,實而緊亦生(皆謂久病者),實而緊急,癲癇(《千金》作「癲病」)可治。

三部脈強,非稱其人,病便死。

三部脈羸,非稱其人,病得之死(稱字、病字,據《千金》及上條補。原注:人,一作「脈」。○二條即統括《內經》形氣與脈不相應者而為之詞)。

三部脈粗,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細而軟,長病得之生,細而數亦生,微而緊亦生(柏校云:「生」,《千金》作「死」。案,與今本不同,今惟袁表校本作死字耳)。

三部脈大而數,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千金》無此條)。

三部脈微而伏,長病得之死(不言卒病,疑脫)。

三部脈軟(輭,一作「濡」,古通用字),長病得之不治自愈,治之死(《千金》「死」上有「反」字),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浮而結,長病得之死(《千金》無下文)。浮而滑,長病亦死(「長病」二字依上文,疑衍。或為「卒病」字誤)。浮而數,長病風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芤,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千金》無下句)。

三部脈弦而數,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死生」二字,《千金》互易)。

三部脈堅而數,如銀釵股(謂其脈極堅,如銀釵股形),蟲毒病(《千金》無「病」字)必死。數而軟,蟲毒病得之生。

三部脈潎潎如羹上肥,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連連如蜘蛛絲,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如霹靂,長病得之死,三十日死(上「死」字疑衍。《千金》無末四字)。

三部脈如弓弦(《千金》作「如角弓」),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累累如貫珠,長病得之死(累,古通纍。二脈不言卒病,疑脫)。

三部脈如水淹然流,長病不治自愈,治之反死。一云如水流者,長病三十日死(居敬本作七十日)。如水不流,長病不治自愈(二十二字舊作註文。不言卒病,疑脫)。

三部脈如屋漏,長病十日死(《千金》云「十四日死」。引《脈經》作註文)。

三部脈如雀啄,長病七日死(二條卒病得之,當亦同歸於盡。但不知短期是否同也)。

三部脈如釜中湯沸,朝得暮死,夜半得日中死,日中得夜半死(死脈惟此最劇)。

三部脈急切,腹間病;及婉轉,腹痛,針上下差(「及」,居敬本作「又」。按「婉」,當作「腕上下」,謂腹與腕患處之上下也○並《脈經》四、《千金》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