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學指要》~ 周序

回本書目錄

周序

1. 周序

人身一小天地也。天有五運六氣之殊,地有四方燥濕剛柔之異,人有稟賦厚薄強弱之分,故或感天時而病,或觸地氣而病,或緣七情而病,致病之由不一,而莫不各有所因。業醫者非洞悉乎天時、地氣、人事之理,安能審表裡、寒熱、虛實之辨?此和、緩之不世出,而岐、軒之傳罕能窺其秘也。

白話文:

人體就如同一個小宇宙。自然界有不同的天運和氣候變化,地理環境有不同的濕燥、剛柔特質,人也有稟賦體質的強弱之分。因此,有人會受到自然界的影響生病,有人會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生病,也有人會因為情緒變化而生病。致病的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定的誘因。學醫的人如果不透徹理解自然界、地理環境和人體的道理,怎麼能準確區分內外虛實、寒熱虛實呢?因此,高水平的中醫難以出現,而像岐伯、軒轅的醫學傳承也鮮有人能夠體會其中奧妙。

壬申歲,予秉篆長沙幕中,沈君春庭與攸邑蔡君乃庵交契往來款洽,予因得晤蔡君,接挹之頃,藹然和霽,溢於眉宇,知其蘊蓄者深矣。春庭謂予曰:蔡君天資英敏,學博才贍,壯歲困於場屋不得出。所學以利濟斯世,益潛心於四子之書,以窮理盡性。研經之暇,旁及於岐、軒諸書。

白話文:

壬申那一年,我任職於長沙幕府。沈君春庭與攸縣蔡君乃庵交往甚好,因此我纔有機會見到了蔡君。一接觸之下,他便給我親切和藹的感覺,眉宇間透露著他內心的豐富。我知道他一定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人物。春庭告訴我:蔡君天資聰慧,學識淵博,壯年時卻困於科舉考試,無法施展抱負。他為了造福世人,便專心鑽研四書,以求明理修身。在研讀經典之餘,他還涉獵了岐伯和軒轅氏的醫書。

所著有《四書匯鈔》、《醫學指要》,予心志之。嗣蔡君以二書進質,予反復玩味,講義闡幽顯微,集諸家之說,使聖賢經旨、程朱註釋昭如日星,時復自出心得,多所發明。其醫學一編,上二卷詳臟腑、經絡、骨度內外相因之理;中二卷明脈訣體象、主病兼病,集各家要旨;末卷渾舉病證治法,並傷寒、婦女、小兒脈要。雖不知醫者,覽是書而病情診治之方燦若列眉。

白話文:

他寫了《四書匯鈔》、《醫學指要》兩本書,我十分重視。然後蔡君拿這兩本書來請教我,我反覆閱讀,發現他的講解既闡述幽微,又顯露精要,集各家之說,使得聖賢經旨、程朱註釋猶如日月般明瞭。有時他還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有很多發人深省之處。他的醫學一編,前兩卷詳細論述了臟腑、經絡、骨度,以及內外相互作用的道理;中間兩卷闡明脈訣體象、主病兼病,集合了各家要旨;最後一卷綜合了病證治法,還包括傷寒、婦女、小兒的脈要。即使是不懂醫術的人,只要讀了這本書,也能對病情診治的方法一目瞭然。

嗚呼!自《靈》、《素》以來,方書無慮汗牛充棟,顧《靈》、《素》之旨奧,非膚學所能窺,而百家之說繁,恐目力有不及。於長沙、河間、東垣、丹溪外,時獲善本,但其中不無堅持臆見,互相牴牾,入主出奴,以致後學不得其要領,臨證眩惑。

白話文:

唉呀!自《黃帝內經·靈樞》、《黃帝內經·素問》問世以來,醫學書籍多得汗牛充棟。但是《靈樞》、《素問》的深奧旨意,不是淺薄的學者所能理解的,而各家各派的說法繁多,恐怕難以一一閱讀。除了長沙醫派、河間醫派、東垣醫派、丹溪醫派之外,偶爾也能得到一些好的醫書。但其中不乏堅持己見,互相矛盾,見主觀不顧客觀的說法,導致後學者不得要領,臨牀上茫然無措。

蔡君惟於天人性命之理,一以貫之,故能折衷群書,斟酌盡善,而於人身之血氣、陰陽、順逆、盛衰瞭然於心,又何表裡、寒熱、虛實之不立辨也哉?持此以診百病,無不隨手而愈。人謂蔡君技進乎道,而不知蔡君之以理學為醫學也。講義卷軸浩繁,待梓行世。

白話文:

蔡先生對於天地自然和人體生命規律的道理,貫通融會,因此他能夠綜合分析各種書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於人體的氣血、陰陽、順逆、盛衰瞭然於心,那麼又有什麼表裡、寒熱、虛實的症狀辨別不出來的呢?以此來診治各種疾病,沒有不手到病除的。人們說蔡先生的醫術已達超凡的境界,卻不知道蔡先生是以理學的原則來從事醫學。講授的論著卷帙浩繁,等待刻印後問世。

是書予與同寅陳顧廬、顧南垣、羊亦星趣令付刊,以公諸世,俾後之業醫者得所程式,以拯生人之疾厄,濟斯民於仁壽,其利濟曷有既耶!抑予聞范文正公以不得為良相願為良醫自期,誠謂調燮陰陽,參贊天地,醫之治人與相之治國等是。蔡君雖不獲策名筮仕,亦何異於相之宏化寅亮也哉!茲因剞劂成帙,披閱之下,書此以弁其端,並質之沈君,其首肯予言否?

白話文:

這本書是我和同事陳顧廬、顧南垣、羊亦星合作,準備付印出版,公諸於世,以便後世的醫學從業者能有所遵循,用來挽救眾生的病痛,使天下百姓都能健康長壽,其利益無窮啊!我聽說宋朝的范仲淹,因為沒有機會擔任宰相,立志成為一名好醫生,認為調和陰陽,參贊造化,醫者治病救人與宰相治理國家一樣重要。蔡君雖然沒有得到功名入仕,但和宰相的宏偉志向以及輔佐明君的光輝事業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現在這本書已經刻印成冊,我翻閱過後,寫下這些話作為序言,並請沈君過目,看看他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嘉慶壬申小春月授奉政大夫知湖南澧州直隸州年家同學弟周如岡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