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瀚

《四診抉微》~ 卷之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6)

1. 疾(陽)

《匯辨》云:疾脈急疾,數之至極,七至八至,脈流薄疾。伯仁曰:疾脈快於數,呼吸之間,脈七至八至,熱極之脈也。在陽猶可,在陰為逆。六至以上,脈有兩稱,或名曰疾,或名曰極,總是急數之脈,數之甚者也。

白話文:

《匯辨》中提到:急脈跳動得非常快,極其快速,每分鐘跳動達到七至八次,脈搏流動得又薄又快。張伯仁說:急脈比數脈跳動得更快,在一個呼吸之間,脈搏跳動七至八次,這是發熱極致時出現的脈象。如果出現於陽經還算正常,如果出現於陰經就屬於是逆脈。脈搏跳動每分鐘超過六次,有兩種叫法,有的稱之為急脈,有的稱之為極脈,總之都是指跳動非常急促的脈象,是數脈中跳動最快的。

主病

疾為陽極,陰氣欲竭。脈號離經,虛魂將絕。漸進漸疾,旦夕殞滅,毋論寸尺,短期已決。

抉微

李士材曰:經脈流衍,晝夜五十周於身,若一息八至,當一百周,而脈行一千六百餘丈矣,必喘促聲嘶,僅呼吸於胸中數寸之間,而不能達於根蒂,真陰竭於下,孤陽亢於上,而氣之短已極矣。惟傷寒熱極,方見此脈;若勞瘵症,亦或見之,俱主死。陰陽易病者,脈常七八至,是已登鬼錄者也。

白話文:

李士材說:經脈晝夜在身體內運行五十週,如果一呼一吸之間脈搏跳動八次,脈搏就會運行一百周,脈行距離一千六百多丈。這時人肯定會氣喘聲啞,只能在胸中數寸之間呼吸,而無法到達根本,體內的真陰在下耗盡,孤陽在上亢盛,元氣極度衰竭。只有傷寒熱症極重時,才會出現這種脈象;如果勞損、癆病等症也出現這種脈象,都是死亡的徵兆。陰陽脈象容易變化的患者,脈搏通常跳動七八次,這是已經被判了死刑的。

張路玉曰:躁疾皆為火象,惟疾而不躁,按之稍緩,方為熱症之正脈。陰毒身如被杖,六脈沉細而疾,灸之不溫者死,謂其陽絕也。然亦有熱毒入於陰分,而為陰毒者,脈必疾盛有力,不似陰寒之毒,雖疾而弦細無力也。

白話文:

張路玉說:躁動的疾病都屬於火象,只有有病但不躁動,按壓脈搏時稍緩,纔是熱症的正脈。陰毒的症狀就像身體被棍棒毆打,六脈沉細且急促,艾灸不溫暖的人會死亡,這是因為陽氣已經衰竭了。但是也有一些熱毒侵入陰分,而成為陰毒的症狀,脈象一定會急促、強盛有力,不像陰寒之毒,儘管脈搏急促,但卻是細長而無力的。

離經有二義(見後管窺。)

2. 散(陰)

散脈浮亂,有表無里,中候漸空,按則絕矣。散為本傷,見則危殆,必死之候,故不主病。

體象

散脈者,舉之浮散,按之則無,去來不明,漫無根蒂,不似虛脈之重按雖虛,而不至於散漫也。散為元氣離散之象,故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形損故也。然形象不一,或如吹毛,或如散葉,或如懸雍,或如羹上肥,或如火薪然。若真散脈,見之必死,非虛大之比。《經》曰:代散則死。若病後大邪去,而熱退身安,泄利止而漿粥入胃,或有可生者。

白話文:

散脈是指舉起來感覺浮散,按下去卻摸不到,忽來忽去,沒有明確的根源,不像虛脈雖然虛弱,但不會到散亂的地步。

散脈是元氣離散的表現,因此傷寒咳嗽逆氣上衝,脈象散亂的人會死亡,這是因為形體受損的緣故。然而,散脈的形態不一,有的像吹散的羽毛,有的像散落的樹葉,有的像懸掛的肉,有的像羹湯上的油脂,有的像燃燒的火柴。

如果真的是散脈,發現後必定會死亡,不是單純的脈搏虛大可比擬的。《傷寒論》說:「代散則死。」但是,如果疾病後大邪已去,熱度退了,身體安適,洩利停止,能夠進食粥水,還是有可能存活的。

抉微

戴同父曰:心脈浮大而散,肺脈短澀而散,皆平脈也;腎脈軟散,諸病脈代散,皆死脈也。古人以代散為必死者,蓋散為腎敗之徵,代為脾絕之徵也。腎脈本沉,而散脈按之不可得見,是先天資始之根本絕也;脾脈主信,而代脈歇至,不愆其期,是後天資生之根本絕也,故二脈獨見,均為危殆之候,而二脈交見,尤為死之符。

白話文:

戴同父說:心脈浮動而鬆散,肺脈短促澀滯而鬆散,都是可以治癒的脈象;腎脈軟弱鬆散,各種脈象出現代代相繼的鬆散變化,都是預示死亡的脈象。古代醫家認為代脈鬆散是肯定會死的,因為鬆散是腎臟衰竭的徵兆,代脈是脾臟衰竭的徵兆。腎脈本應深沉,但鬆散的脈象按下去後就摸不出來了,這是先天生命力根基殆盡的表現;脾脈主司誠信,而代脈的表現是不規律地出現,毫無章法,這是後天生命力根基殆盡的表現,所以只有這兩種脈象出現,都表示危急的病症,而兩種脈象同時出現,更是死亡的徵兆。

3. 清(《診宗三昧》補)

清脈者,輕清緩滑,流利有神,似小弱而非微細之形,不似虛脈之不勝尋按,微脈之軟弱依稀,緩脈之阿阿遲縱,弱脈之沉細軟弱也。清為氣血平調之候,《經》云:受氣者清。平人脈清虛和緩,生無險阻之虞。

白話文:

清脈的特點是:輕盈、緩慢、流暢、富有精神,看起來像是細小虛弱,但並非微弱之象,也不像虛脈那樣輕微得難以察覺,微脈那樣軟弱若隱若現,緩脈那樣緩慢而冗長,弱脈那樣沉細軟弱。脈搏清正表明氣血平穩,《黃帝內經》說:接受了氣就會清正。健康人的脈搏清正、虛靜、和緩,一生都不會有疾病或意外的風險。

如左手清虛和緩,定主清貴仁慈;若清虛流利者,有剛決權變也,清虛中有一種弦小堅實,其人必機械峻刻;右手脈清虛和緩,定富厚安閒,若清虛流利,則富而好禮,清虛中有種枯澀少神,其人雖豐,目下必不適意。寸口清虛,洵為名裔,又主聰慧;尺脈清虛,端獲良嗣,亦為壽徵。

白話文:

如果左手的脈搏清淨舒緩,說明這個人品行高尚,心懷仁慈;如果脈搏清淨流利,則表示此人心智靈敏,善於變通。若清淨之中隱含著一股細小的堅實脈象,此人必定機關算盡,作風嚴苛。

右手的脈搏清淨舒緩,表明此人富貴安逸;如果脈搏清淨流利,則表示富貴且有禮。若清淨之中帶有枯澀少神,此人雖富裕,但內心卻不滿足。

寸口的脈搏清淨,說明此人是名門之後,且聰慧過人;尺脈的脈搏清淨,則預示此人的子孫賢良,也是長壽的徵兆。

若寸關俱清而尺中蹇澀,或偏小偏大,皆主晚景不豐,及艱子嗣;似清虛而按之滑盛者,此清中帶濁,外廉內貪之應也。若有病而脈清楚,雖劇無害,清虛少神,即宜溫補以助真元。若其人脈素清虛,雖有客邪壯熱,脈亦不能鼓盛,不可以為證實脈虛,而失於攻發也。

白話文:

如果寸脈、關脈都清晰流利,而尺脈中段阻塞不暢,或者尺脈偏小偏大,都預示著晚年生活不富裕,而且生子艱難;好像脈象很清晰,但按壓時感覺滑動明顯的,這是脈象表面清晰,但內裏卻有濁氣,外在清廉而內心貪婪的徵兆。如果有疾病,但脈象仍然清晰,即使病情嚴重也沒有大礙,而脈象清晰虛弱、神氣不足的,就需要溫補以幫助正氣。如果一個人脈象本來就清晰虛弱,即使有外邪致熱,脈象也不會變得強盛,不能以此作為脈虛的證據,而輕易使用攻伐的方法。

濁脈者,重按洪盛,騰湧滿指,浮沉滑實有力,不似洪脈之按之軟闊,實脈之舉之減小,滑脈之往來流利,緊脈之轉索無常也。濁為稟賦昏濁之象,《經》云:受谷者濁。平人脈重濁洪盛,垂老不能安閒,如左手重濁,定屬汙下;右手重濁,可卜庸愚。寸口重濁,家世卑微。

白話文:

脈搏又沉又濁,表示子孫後代魯莽粗心。如果沉濁中帶有滑利的象徵(脈象柔順),家庭富裕;脈象沉濁且兼有生澀不流暢的象徵(脈象遲緩不暢通),或脈象偏盛偏衰,身體不健康,還主夭折和冤獄;脈象看似沉濁,但按壓起來和緩順暢,這是沉濁中兼有清氣,外圓內方的表現。一般來說,從事勞累工作的人,很容易勞累筋骨,導致脈搏沉濁,這是必然的現象。

尺脈重濁,子姓鹵莽。若重濁中有種滑利之象,家道富饒;濁而兼得蹇澀之狀,或偏盛偏衰,不享康寧,又主夭枉;似重濁而按之和緩,此濁中兼清,外圓內方之應也。大約力役勞勩之人,動輒勞其筋骨,脈之重濁,勢所必然。

至於市井之徒,拱手曳裾,脈之重濁者,此非天性使然歟?若平素不甚重濁,因病鼓盛者,急宜攻發,以開泄其邪;若平昔重濁,因病而得蹇澀之脈,此氣血凝滯,痰涎膠固之兆,不當以平時澀濁論也。

白話文:

至於一般的民眾,有的鞠躬作揖,有的拖著衣襬,把脈感到脈搏沉重混濁,這難道不是天生的體質所致嗎?如果平時脈搏不是很沉重混濁,因病邪加重而導致脈搏沉重混濁,那麼就需要急於攻破邪氣,將其宣洩出來;如果平時脈搏就沉重混濁,因疾病的關係而得到阻滯不暢的脈象,這是氣血凝滯,痰涎粘固的徵兆,不應該以平時的混濁脈象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