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瀚

《四診抉微》~ 卷之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3)

1. 澀(陰)

體狀詩

細遲短澀往來難,散止依稀應指間。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蠶食葉漫而難。

相類詩

參伍不調名曰澀,輕刀刮竹短而難。微似秒芒微軟甚,浮沉不別有無間。細遲短散時一止,曰澀。極細而軟,重按若絕,曰微。浮而柔細,曰濡。沉而柔細,曰弱。

白話文:

如果陰陽氣血失衡,就會出現「澀」的症狀,用小刀刮竹子,會短小且難以進行。

另有「微」的症狀,類似細微的芒刺,但更柔軟,浮沉不分,難以區分有無。

「細遲短散」時,偶爾會出現「澀」的症狀。

極細而柔軟,用力按壓時感覺如無物,稱為「微」。

浮而柔細,稱為「濡」。

沉而柔細,稱為「弱」。

主病詩

澀緣血少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寒濕入營為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

分部主病詩

寸澀心虛痛對胸,胃虛脅脹察關中,尺為精血俱傷候,腸結溲淋或下紅。左寸澀,心神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關澀,肝虛血散,脅滿肋脹心疼;尺澀,傷精及疝,女人月事虛敗,有孕,主胎漏。右寸澀,上焦冷痞,氣短臂痛;關澀,脾弱不食,胃冷而嘔;尺澀,大便秘,津液不足,小腹寒,足脛逆冷。(滑伯仁。)

白話文:

寸關尺脈象

寸脈:

  • 脈象緊澀:心神虛弱,心痛對應胸部。
  • 胃氣虛弱:脅部脹滿,檢查關脈即可瞭解。
  • 尺脈緊澀:精血受損的徵兆。
  • 腸道不暢:小便不利,或有血便。

左寸脈:

  • 緊澀:心神耗傷,不安及心痛。
  • 關脈緊澀:肝氣虛弱,血氣不固,脅痛、肋脹、心痛。
  • 尺脈緊澀:精氣受傷,疝氣。女性月事不調,懷孕後則可能流產。

右寸脈:

  • 緊澀:上焦氣血不足,胸悶,手臂疼痛。
  • 關脈緊澀: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胃寒,嘔吐。
  • 尺脈緊澀:大便乾結,津液不足。小腹冰冷,足脛發寒。(滑伯仁撰寫)

抉微

《匯辨》云:一脈澀也,有外邪相襲,使氣分不利,而成滯澀;衛氣散失,使陽衰不守,而成虛澀;腸胃燥竭,津液亦亡,使血分欲盡,而成枯澀;在診者自為靈通耳。

白話文:

《匯辨》上說:脈搏摸起來澀澀的,有可能是因為外邪入侵,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於是產生鬱阻和澀滯;也可能是因為衛氣流散,導致陽氣衰弱不能守住,於是出現虛弱和澀滯;還有可能是因為腸胃乾燥,體液流失,導致血氣不足,於是出現乾枯和澀滯。在診病的人要靈活變通地判斷。

劉河間曰:汗泄吐利,或血溢血泄,或熱甚耗液而成燥,則雖熱而反澀也。

丹溪曰:澀脈為寒、為濕、為血虛、為汙血、為氣多,然亦有病熱與實者。澀細而遲,又散,皆不足之象,便以為虛寒,而孟浪用藥,寧不誤人?若因多怒,或因憂鬱,或因厚味,或因過服補劑,或因表無汗,氣騰血沸,清化為濁,老痰凝血,膠固雜揉,脈道阻塞,亦見澀狀。若重取至骨,有力且數,驗有實證,當作實熱,可也。

白話文:

朱丹溪說:脈搏澀緩,可能是因為寒冷、濕氣、血虛、瘀血、氣滯。但是,也有一些病熱或實證的情況。如果脈搏細澀緩慢卻又散亂,這些都是虛弱的徵兆。如果只因為這些徵兆就判斷為虛寒體質,然後隨便用藥,豈不是要誤人?如果因為經常生氣、憂鬱、飲食過於肥膩、服用過多補品,或因為表氣沒有出汗,導致氣血上逆沸騰,清陽轉化為濁陰,老痰瘀血凝結成塊,脈絡阻塞,也可能出現脈搏澀緩的現象。如果按壓到骨頭,脈搏有力且急促,可以確認是實證,應該當成實熱治療。

又傷寒脈澀為無汗,以陰邪在表,陽氣不得發越也。

盛啟東曰:如有痛處,是氣逆血滯,或痰挾瘀血;無痛症者,為血虛水竭。

潘鄧材曰:澀有血虛氣滯之分,寒濕之澀,氣分滯也。

張路玉曰:澀主陰血消亡,而身熱無汗之病,又霧傷皮腠,濕流關節,皆脈澀,但兼浮數沉細之不同耳。

又云:婦人因胎病而脈澀者,然在二三月時有之,若四月胎血成形之後,必無虛澀之理。平人無過脈澀,為貧窘之兆,尺中蹇澀,則艱於嗣。《金匱》云:男子脈浮弱而澀,則無子,精氣清冷。

白話文:

此外,古籍中還提到,婦女因懷孕而脈搏澀滯的情況,只有在懷孕兩個月或三個月時才會出現。然而,當胎兒在四個月時成形後,就不應該再出現脈搏虛弱澀滯的狀況。正常人脈搏過於澀滯,預示着貧窮困窘。尺脈中段出現澀滯,則生育艱難。古書《金匱要略》中記載,男子脈象浮弱而澀滯,則無子,這是因為精氣虛弱寒冷所致。

《匯辨》云:肺之為臟,氣多血少,故右寸見之,為合度之診。腎之為臟,專司精血,故右尺見之,為虛殘之候。

白話文:

《匯辨》這部醫書上說:肺是藏氣的臟器,氣多血少,所以右寸脈浮盛的現象,是正常的脈象。腎是主管精血的臟器,所以右尺脈虛弱的感覺,是身體虛弱的徵兆。

審疑似

《診家正眼》曰:蓋澀脈往來遲難,有類乎止,而實非止也。又浮分多,而沉分少,有類乎散而實非散也。

2. 虛(陰)

體狀相類詩

虛合四形,浮大遲軟,及乎尋按幾不可見。崔紫虛曰:形大力薄,其虛可知。舉之遲大按之松,脈狀無涯類谷空,莫把芤虛為一例,芤來遲大如慈蔥。虛脈浮大而遲,按之無力。芤脈浮大,按之中空。芤為脫血,虛為血虛。芤散二脈,見浮脈。

白話文:

如果把四種脈象(浮、沉、遲、數)空落在一起,表現出浮大、遲緩、軟弱,按下去幾乎感覺不到。崔紫虛說:脈象雖然大,但力量微弱,可見虛弱。慢而大,按下去鬆垮,脈象沒有邊界,類似於穀子一樣空虛。不要把虛浮脈與浮大脈混為一談,浮大脈遲緩而大,像蔥一樣空。虛脈浮大而遲緩,按下去沒有力氣。浮大脈浮大,按下去中間是空的。浮大脈是血虛,虛脈則是氣血虛弱。浮大脈和虛脈都屬於浮脈。

主病詩

脈虛身熱為傷暑,自汗怔忡驚悸多。發熱陰虛須早治,養營益氣莫蹉跎。

分部詩

血不榮心寸口虛,關中腹脹食難舒,骨蒸痿痹傷精血,卻在神門(尺部也)兩部居。

《經》曰:血虛脈虛,曰氣來虛微為不及。病在內,曰久病脈虛者死。

分部主病

左寸虛者,心虧驚悸。虛在左關,血不營筋;左尺得虛,腰膝痿痹;右寸虛者,自汗喘促;虛在右關,脾寒食滯;右尺得虛,寒證蜂起。汪子良曰:尺虛寸搏,血崩可決。肝腎並虛,則不可治。虛候宜補,右氣左血,浮陽沉陰,寸尺仿例。

白話文:

  • 左寸脈虛弱:心氣虛,容易受驚嚇。
  • 左關脈虛弱:血液不能滋養肌肉。
  • 左尺脈虛弱:腰膝軟弱無力,痺痛。
  • 右寸脈虛弱:自發性出汗,呼吸急促。
  • 右關脈虛弱:脾陽虛弱,消化不良,食物積滯。
  • 右尺脈虛弱:寒冷證狀加劇。
  • 汪子良說:尺脈虛弱,寸脈有力,預示血崩。
  • 肝腎俱虛,則難以治療。
  • 虛證應以補養為主,右補氣,左補血。
  • 浮脈陽,沉脈陰,寸脈尺脈應比照處理。

抉微

李士材曰,《經》云:血虛脈虛。而獨不言氣虛者,何也?氣為陽,主浮分,血為陰,主沉分,虛脈愈按愈軟,浮分大而沉分空,故獨主血虛耳。虛脈兼遲,遲為寒象,症之虛極者,必挾寒,理勢然也。故虛脈行於指下,則益火之原,可劃然決矣。更有浮取之,而且大且數,重按之,而豁然如無,此內真寒,而外假熱,治以熱藥冷服,內真熱而外假寒之劑。

白話文:

李士材說,《內經》說:血虛脈虛。但為什麼獨不說氣虛?氣屬於陽,主於浮脈;血屬於陰,主於沉脈。虛脈越按越軟,浮脈強盛而沉脈空虛,所以獨主血虛。虛脈同時伴隨遲脈,遲脈是寒象,虛症達到極點者,必定夾雜寒邪,這是道理和病理所決定的。所以虛脈行於指下,則可以明確判斷是火之本源,可以劃然決斷。再有浮取之脈,而且又大又數,重按之,豁然如無,這是內在真寒,而外在假熱,可用熱藥冷服來治療,內在真熱而外在假寒的病症。

張路玉曰:叔和以虛脈遲大,每見氣虛喘乏,往往有虛大而數者,且言血虛脈虛。東垣以氣口脈大而虛者,為內傷於氣;若虛大而時顯一澀,為內傷於血。凡血虛之病,非顯澀弱,則弦細芤遲。如傷暑脈,虛為氣虛,弦細芤為血虛,氣血之分了然矣。慎齋有云:脈洪大而虛者防作寫,可知虛脈多脾家氣分之病,大則氣血不斂之故。

白話文:

張路玉說:叔和認為脈搏虛弱而跳動緩慢,常會出現氣虛喘氣困難,有時虛弱跳動卻快速。他還說血虛脈搏也虛弱。東垣認為,氣口脈博跳動大且虛弱,是內部氣傷所致。如果虛弱跳動大,時而出現一陣澀脈,是內部血傷所致。所有血虛的疾病,不是出現明顯的澀脈、微弱脈,就是出現弦狀脈、細脈、芤脈、遲脈。就像傷於暑熱的脈象,虛弱是因為氣虛,弦狀脈、細脈、芤脈是血虛,氣血的區別很明顯。慎齋說:脈搏洪大卻虛弱,要防範可能會瀉下,可以看出虛脈大多是脾氣虛弱的疾病,脈搏大是因為氣血不收斂。

正訛

《偽訣》云:尋之不足,舉之有餘,是浮脈而非虛脈矣。浮以有力得名,虛以無力取象,有餘二字,安可施之虛脈乎?楊仁齋曰:狀如柳絮,散慢而遲。滑伯仁曰:散大而軟。二家之言,俱是散脈而非虛脈矣。

白話文:

《偽訣》中說:觸診時尋求脈象卻感覺不足,提按起來卻有餘力,是浮脈而不是虛脈。浮脈以有力命名,虛脈以無力為特徵,而「有餘」二字怎麼可以施用在虛脈上呢?楊仁齋說:像柳絮一樣,浮散緩慢。滑伯仁說:浮散脈大而軟。這兩位醫家所說,都是浮散脈,而不是虛脈。

審疑似

虛脈者,指下虛大而軟,如循雞羽之狀,中取重按,皆弱而少力,久按仍不乏根,不似芤脈之豁然中空,按久漸出;澀脈之軟弱無力,舉指即來;散脈之散漫無根,重按久按,絕不可得也。

白話文:

虛脈:脈象摸起來空虛、較大且很軟,就像觸摸雞羽毛一樣。用手指用力按壓脈搏中部,仍然感覺虛弱無力,按壓時間長了也不會感到脈搏根基深厚。這不同於芤脈那種明顯的中空感,按久了慢慢出現脈搏;也不同於澀脈那種軟弱無力的觸感,只要稍稍用力就能摸到脈搏;更不同於散脈那種散漫沒有根基的感覺,無論用力按多久,都摸不到脈搏。

宜忌

仲景云:脈虛不可吐。腹滿脈虛復厥者,不可下。脈陰陽俱虛,熱不止者死。惟癲疾而脈虛者可治者,以其神出舍空,可行峻補。若脈實大,為頑痰固結,搜滌不應為難耳。

白話文:

仲景說:脈搏微弱時不能嘔吐。腹部脹滿、脈搏微弱又出現厥冷症狀的,不能瀉下。脈搏陰陽都虛弱,發熱不止的,會死。只有癲癇發作時脈搏虛弱的,可以治療,因為病人的神魂出竅,可以用強力的補藥。如果脈搏實大而有力,說明頑固的痰液凝結,清解排泄並不困難。

3. 實(陽)

體狀詩

浮沉皆得大而長,應指無虛幅幅強。熱蘊三焦成壯火,通腸發汗始安康。(幅幅,堅實貌。)

相類詩

實脈浮沉有力強,緊如彈索轉無常。須知牢脈幫筋骨,實大微弦更帶長。

主病詩

實脈為陽火鬱成,發狂譫語吐頻頻。或為陽毒或傷食,大便不通或氣疼。

分部詩

寸實應知面熱風,咽疼舌強氣填胸,當關脾實中宮滿,尺實腰腸痛不通。

分部主病

血實脈實,火熱壅結。左寸實者,舌強氣壅,口瘡咽痛;實在左關,肝火脅痛;左尺得實,便秘腹疼。右寸實者,嘔逆咽痛,喘嗽氣壅;實在右關,伏陽蒸內,中滿氣滯;右尺得實,臍痛便難,相火亢逆。

白話文:

當血液和脈絡過於充實時,會導致火熱壅結。

  • 左寸脈實:舌頭僵硬,氣息不順,口腔潰瘍,咽喉疼痛。

  • 左關脈實:肝火旺盛,肋骨疼痛。

  • 左尺脈實:便祕,腹部疼痛。

  • 右寸脈實:嘔吐,咽喉疼痛,喘息,氣息不順。

  • 右關脈實:內火旺盛,中焦氣滯,腹滿。

  • 右尺脈實:臍部疼痛,大便困難,腎氣過剩上逆。

抉微

李士材曰:脈實,必有大邪、大熱、大積、大聚。故《經》曰:血實脈實。

又曰: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由是測之,皆主實熱。其所主病,大約與數脈同類,而實則過之,以其蘊蓄之深也。

白話文:

另一個說法是:氣勢強盛,表示過度。從這樣的角度來判斷,都是以實熱為主。它們所主導的疾病大致與數脈相同,但實熱更嚴重,這是因為它們蘊含在體內的時間更長。

張路玉曰:邪氣盛則實,非正氣充也,熱邪亢極而暴絕者有之。

宜忌

《診宗三昧》云:傷寒,陽明病,不大便而脈實,則宜下,下後脈實大。或暴微欲絕,熱不止者死。厥陰病,下利脈實者,下之,死。其消癉鼓脹堅積等病,皆以脈實為可治,若泄而脫血,及新產驟虛,久病虛羸,而得實大之脈,良不易治也。

白話文:

《診宗三昧》說:患上傷寒,得了陽明病,但不大便而脈搏有力,那麼應該用瀉下法治療,如果瀉後脈搏還強而大,那麼患者病情危重,即使脈搏極弱,但體溫不退的,往往會死亡。患上厥陰病,拉肚子而脈搏有力的人,用瀉下法治療,會導致死亡。消瘦、脹氣、腫塊等疾病,都以脈搏有力作為可以治療的依據,但如果是腹瀉並失血過多,或者剛生產後虛弱,久病體虛的人,出現脈搏有力大的情況,就不容易治療了。

正偽

《匯辨》云:實主邪氣有餘,所以叔和有尺實則小便難之說。《偽訣》謬以尺實為小便不禁,何相反?又妄謂如繩應指來,則是緊脈之形,而非實脈之象矣。緊脈弦急如切繩,而左右彈人手;實脈則且大且長,三候皆有力也。緊脈者,熱為寒束,故其象繃急,而不寬舒;實脈者,邪為火迫,故其象堅滿,而不和柔也。

白話文:

《匯辨》說:實證是指邪氣過剩,所以《叔和》才說尺脈實的話小便會困難。而《偽訣》錯誤地把尺脈實解讀為小便失禁,這怎麼會相反呢?他們還胡亂說如果脈象像繩子一樣,應當從手指尖彈出來,這其實是緊脈的表現,而不是實脈的徵兆。緊脈像被弦彈一樣急促緊繃,左右彈動手指;而實脈卻又粗又長,所有三部脈搏都很有力。緊脈是熱邪被寒邪束縛,所以脈象繃急而不舒展;實脈是邪氣被火邪逼迫,所以脈象堅硬飽滿而不柔和。

實主虛寒之誤

張潔古惑於《偽訣》實主虛寒之說,而遂以姜附施治,此甚不可為訓。或實脈而兼緊脈者,庶乎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