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瀚

《四診抉微》~ 卷之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

1. 遲(陰)

體狀詩

遲脈一息三至,去來極慢。

遲來一息至惟三,陽不勝陰氣血寒。但把浮沉分表裡,消陰須益火之原。

相類詩

脈來三至號為遲,小快於遲作緩持。遲細而難知是澀,浮而遲大以虛推。三至為遲,二至為敗,一息一止,陽氣將絕,不可救也。有止為結,遲甚為散,浮大遲軟,四合為虛。

白話文:

脈搏每三下跳動一次,稱為「遲脈」。比遲脈稍快一點的脈搏,稱為「緩脈」。細弱難察的遲脈,稱為「澀脈」。浮而遲緩且較大的脈搏,推測為「虛脈」。每三下跳動一次是遲脈,每兩下跳動一次是「敗脈」,每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一次,表示陽氣將盡,無法挽救。脈搏時而中斷稱為「結脈」,遲緩到極點稱為「散脈」,浮大而遲緩且軟弱無力,四種特質同時出現稱為「虛脈」。

主病詩

遲司臟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細看。有力而遲為冷痛,遲而無力定虛寒。

遲為陰盛陽虧之候,為寒,為不足。人迎主寒濕外襲,氣口主積冷內滯,在寸為氣不足,在尺為血不足,氣寒則縮,血寒則凝也。

白話文:

遲脈象表示陰氣旺盛而陽氣不足,為寒性,為虛弱。

人迎穴主治寒濕從體外入侵。氣口穴主治積寒滯留體內。在寸口處脈搏遲弱表示氣不足,在尺脈處脈搏遲弱表示血不足。氣血寒涼會導致收縮和凝滯。

分部詩

寸遲必是上焦寒,關主中寒病不堪,尺是腎虛腰腳重,溲便不禁疝牽丸。

分部主病

(左寸)遲寒慘少精神;(關)肢冷筋拘肝脅疼,左尺腎虛兼便濁,女人月信亦無音;(右肺)遲氣短涕清痰,冷積傷脾在右關,少腹寒疼腰腳重,溲便不禁尺中寒。

白話文:

左寸脈

  • 脈搏跳動緩慢,按之冰冷,精神不濟

關脈

  • 手腳冰冷,筋脈拘緊,肝臟部位疼痛
  • 左尺脈表示腎氣虛,小便混濁
  • 女性月經失調

右肺脈

  • 脈搏跳動緩慢,呼吸急促,清涕痰多
  • 右關脈表示脾胃虛寒
  • 小腹疼痛,腰腳沉重
  • 尺脈表示膀胱虛寒,小便失禁

兼脈主病

《匯辨》云:有力冷痛,無力虛寒。浮遲表冷,沉遲裡寒,遲澀血病,遲滑氣病,遲緩濕寒。又云:其所主病,與沉脈大約相同,但沉脈之病,為陰逆而陽郁;遲脈之病,為陰盛而陽虧。沉則或須攻散,遲則未有不大行溫補者也。

白話文:

《匯辨》中記載:

有力而感覺冷痛,是虛弱無力且感到寒冷。

脈象浮而不緊,表示表虛寒。脈象沉而不緊,表示裡虛寒。脈象沉澀,說明有血病。脈象沉滑,說明有氣病。脈象沉緩,說明有濕寒。

《匯辨》又指出:遲脈與沉脈的主治病症大致相同,但沉脈的病症是由於陰氣逆而陽氣鬱結,而遲脈的病症是由於陰氣旺盛而陽氣不足。沉脈病症可能需要攻散治療,而遲脈病症一般需要溫補治療。

或問

或問曰:三部本一氣而動,遲則俱遲,數則俱數,又烏能分部以主病乎?曰:本一氣而動之說甚善,但俱數之中,何部獨有力,歸重此部作熱論;俱遲之中,何部獨無力,歸重此部作寒論。

白話文:

有人問:三部(上、中、下焦)是由同一個氣所推動,遲緩的話就都遲緩,頻繁的話就都頻繁,怎麼能區分部位來判斷疾病呢?

回答:三部由同一個氣推動的說法很好,但如果都頻繁,哪一部特別有力,會特別重視這一部,討論熱證;如果都遲緩,哪一部特別無力,會特別重視這一部,討論寒證。

諸脈兼遲

遲而不流利為澀,遲而有歇止為結。遲濡浮大且緩,為虛脈。至於緩脈,絕不相類,夫緩以寬縱得名,遲以至數不及為義,以李瀕湖之通達。亦云:小快於遲作緩持,以至數論緩脈,是千慮之一失也。小快二字,《脈鑑》改作四至,於遲作緩持。

白話文:

古文:

遲而不流利稱為澀脈,遲而有間歇稱為結脈。

遲濡浮大而緩慢,稱為虛脈。

至於緩脈,與其他脈象截然不同。緩脈寬鬆而有餘,而遲脈緩慢而不及,並非同義詞。

即使是通達的李瀕湖,也曾經說過:「小而快的脈象,應理解為緩脈而非持脈。」若以數脈的標準來判斷緩脈,這是千慮一失。

「小快」二字,《脈鑑》中改寫為「四至」,意指「遲作緩持」。

辨妄

《匯辨》云:遲脈之象,上中下候,皆至數緩慢。《偽訣》云:重手乃得,是沉脈,而非遲脈矣。又云:狀且難,是澀脈,而非遲脈矣。一息三至,甚為分明,而云隱隱,是微脈,而非遲脈矣。

白話文:

《匯辨》解釋說:遲脈的表現,無論按在寸脈、關脈還是尺脈,都表現為脈搏緩慢。

《偽訣》說:用力按壓才能摸到脈搏,這是沉脈,不是遲脈。

又說:脈象微弱難以捉摸,這是澀脈,不是遲脈。

一息之間出現三次脈搏,很明顯,而說它隱約難辨,這是微脈,不是遲脈。

2. 數(陽)

體狀詩

《脈經》:一息六至。《素問》:脈流薄疾。數脈息間常六至,陰微陽盛必狂煩。浮沉表裡分虛實,惟有兒童作吉看。(小兒純陽之體,脈以六至為平脈,故云。)

白話文:

原文:

《脈經》:一息六至。

《素問》:脈流薄疾。

數脈息間常六至,陰微陽盛必狂煩。

浮沉表裡分虛實,惟有兒童作吉看。(小兒純陽之體,脈以六至為平脈,故云。)

《脈經》中記載:正常人的脈搏每呼吸間跳動六次。

《素問》中記載:脈搏流動速度較快,脈搏跳動過快。

一般情況下,脈搏每呼吸間跳動六次,如果陰氣虛弱而陽氣旺盛,則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

脈搏浮在表層或沉在裡層可以區分身體虛實。只有兒童的脈搏跳動六次是正常的,因為兒童體質純陽,脈搏跳動六次屬於正常的脈搏。

相類詩

數比平人多一至,緊來如數似彈繩。數而時止名為促,數見關中動脈形。六至為數,七至為極,滑氏謂疾,熱極之脈。八至為脫,陽極陰衰,急瀉其陽,峻補其陰。一息九至,陽氣已絕,不可救也。數而弦急為緊,流利為滑。

白話文:

脈搏跳動的次數比普通人多一至兩次,如果脈搏跳動快速有力,就像彈動的繩子。這種脈搏跳動時有時停,稱為「促脈」,常在關中動脈上出現。脈搏跳動六次為「數脈」,七次為「極脈」,滑氏認為這是疾病的徵兆,是身體過熱導致的脈象。脈搏跳動八次為「脫脈」,陽氣極盛,陰氣衰弱,需要立即瀉陽氣,補充陰氣。脈搏每分鐘跳動九次,陽氣已經衰竭,無法救治。脈搏跳動快速而有力稱為「緊脈」,脈搏流利稱為「滑脈」。

主病詩

數脈為陽熱可知,只將君相火來醫。濕宜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數脈主腑,其病為熱。有力實火,無力虛火。浮數表熱,沉數里熱,細數陰虛,兼澀陰竭。(寸口)數實肺癰,數虛肺痿。

白話文:

脈搏跳動較快表示陽熱,只需治療君相之火即可。如果濕氣過重,應使用涼瀉的方法;如果虛火過盛,應使用溫補的方法。肺部疾患在秋天容易加重,應特別注意。

脈搏跳動較快通常代表腑熱,有力氣則為實火,沒力氣則為虛火。脈搏浮沉跳動表示表熱,沉下去跳動表示裡熱,細小而跳動表示陰虛,兼帶澀滯則表示陰已耗盡。(寸口脈)脈搏跳動且有力表示肺癰,脈搏跳動但無力表示肺痿。

分部詩

寸數咽喉口舌瘡,吐紅咳嗽肺生瘍,當關胃火併肝火,尺屬滋陰降火湯。(左寸)數咽乾口舌瘡,關中目赤淚汪汪,耳鳴口苦皆肝熱,左尺陰虛溺赤黃。(右寸)吐紅咳嗽肺癰瘍,關部吞酸胃火傷,右尺數來大便澀,腸風熱病見紅殃。(從《脈鑑》補。)

白話文:

左寸

  • 脈搏有寸口寸數,咽喉、口舌長瘡,
  • 咳嗽時吐出鮮血,肺部生長腫瘍,
  • 寸關部位同時出現胃火和肝火。

尺脈

  • 脈搏為尺脈寸數,適合滋陰降火的湯藥。

左寸

  • 脈搏左寸寸數,咽喉乾澀,口舌長瘡,
  • 關脈有問題,眼睛發紅,淚流不止,
  • 耳鳴、口苦,都是肝火過旺的表現,
  • 左尺寸數,陰虛,小便赤黃。

右寸

  • 咳嗽時吐出鮮血,肺部生長腫瘤,
  • 關脈有問題,吞嚥酸水,胃火旺盛,
  • 右尺寸數,大便不通,腸胃有風熱,容易出現便血的危險。

兼脈主病吉凶

汪子良曰:數為陽盛,氣血燔灼。數實為熱,數虛為燥。浮數有力,寒傷經絡;浮數無力,傷風痰嗽。沉數有力,實火內爍;沉數無力,虛勞為惡。病退數存,未足為樂;數退症危,真元已脫。數按不鼓,虛寒相搏。乍疏乍數,魂歸岱嶽。細數而虛,虛勞陰弱。兼沉骨蒸,兼浮喘作,加之嗽汗,喉疼俱惡。數候多凶,勻健猶可。

白話文:

汪子良說:脈搏快而有力,表示陽氣旺盛,氣血過於充盈。脈搏快而實代表熱性,脈搏快而虛代表燥熱。

脈搏浮快而有力,表示寒邪損傷了經絡;脈搏浮快而無力,表示風邪痰濕引起的咳嗽。脈搏沉快而有力,表示實火在內部灼燒;脈搏沉快而無力,表示虛勞加重。

疾病好轉後脈搏仍然快,不足以感到高興;脈搏快且症狀加重,表示元氣已經耗盡。

脈搏快但按壓不動,表示虛寒相交。脈搏忽快忽慢,表示神氣將要離散。

脈搏細快而虛,表示虛勞陰弱。兼有沉脈、骨蒸、兼有浮脈、喘息,加上咳嗽盜汗、喉嚨疼痛,這些脈象都代表兇險。

脈象多變而兇險,只有脈搏勻稱有力才比較吉利。

數脈分新久肥瘦主病

《診宗三昧》云:凡乍病脈數,而按之緩者,為邪退;久病脈數,為陰虛之象,瘦人多火,其陰本虛,若形充色澤之人脈數,皆痰濕鬱滯,經絡不暢而蘊熱,其可責之於陰乎?若無故脈數,必生癰疽。

白話文:

《診宗三昧》說:

  • **初次生病,脈搏數快,按壓後變慢:**表示病邪正在消退。
  • **久病脈搏數快:**表示陰虛。瘦人體質偏熱,陰虛體質較弱,如果是體型豐滿、面色紅潤的人脈搏數快:多是因為痰濕鬱結,經絡不通暢,導致體內燥熱,不能責怪於陰虛。
  • **平時脈搏數快,沒有其他原因:**將來容易患上癰疽(化膿性皮膚疾病)。

抉微

數為陰衰水弱,火旺炎逆之象也。如瘦人脈數,及久病脈數者,皆陰虛火爍血少也。丹溪曰:脈數盛大,按之澀而外有熱症,名曰中寒,乃寒留血脈,外症熱而脈亦數也。凡虛勞失血,喘嗽上氣者,多有數脈,但以數大軟弱為陽虛,細小弱數為陰虛。非若傷寒衄血脈大,為邪伏於經,合用發散之比。

白話文:

脈搏數快通常表示體內陰液不足,水分缺乏,火氣旺盛。例如,瘦人脈搏數快,或者長期生病脈搏數快,都是由於體內陰虛,火氣過旺,血氣不足造成的。醫家丹溪曾說:脈搏數快而有力,按壓時感覺澀滯,而且伴有發熱症狀,這被稱為「中寒」,表示寒氣滯留在血脈中,外表有發熱症狀,脈搏也會數快。凡是虛弱、失血、喘息、氣逆的人,通常脈搏都較快,但需要分清是陽虛還是陰虛:脈搏數快、有力且較軟弱是陽虛;脈搏數快、細小且較虛弱是陰虛。這種情況與傷寒、衄血脈搏數快、有力不同,那是因為邪氣潛伏於經脈中,需要使用發散的方法治療。

然血證脈宜細小微數者,為順;若脈數有熱,及實大弦勁急疾者,為逆也。

遲數配臟腑難拘說

《難經·九難》曰:數者,腑也;遲者,臟也。數者為熱,遲者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故以別知臟腑也。此以遲數分陰陽,故即以配臟腑,亦不過言其大概耳。至若錯綜互見,在腑有遲,在臟有數,在表有遲,在裡有數,又安可以臟腑二字拘定耶?

白話文:

《難經·九難》說:脈跳得快的是腑,脈跳得慢的是臟。脈快代表熱,脈慢代表寒;陽經都代表熱,陰經都代表寒。所以可以根據脈搏的快慢來辨別臟腑。這只是根據脈搏的快慢來區分陰陽,所以可以以此來對應臟腑,但這只是概括性的說法。至於脈象錯綜複雜,腑中也有脈慢的,臟中也有脈快的,表證也有脈慢的,裡證也有脈快的,又怎麼能侷限於臟腑兩個字來判斷呢?

附:遲數敗脈歌

一息四至號平和,更加一至太無疴。按: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脾受穀氣,其脈在中,五臟各得一至,亦為平脈。太,過也,故雖過無疴。一云:如陰陽有餘而置閏,同一義也。三遲二敗冷危困,六數七極熱生多,八脫九死十歸墓,十一十二絕魂瘥。三至為遲一二敗(此蓋重出以啟下文),兩息一至死非怪,遲冷數熱古今傳,《難經》越度分明載。

白話文:

每分鐘脈搏跳動四次為平和,再多跳一次則健康無虞。按:呼氣由心肺主導,吸氣由腎肝主導,脾臟接收食物的精氣,其脈絡在當中,五臟各接收一次脈動,也算作脈搏平和。過於(脈動)也無妨礙,所以過度也不會生病。另有一種說法:就像陰陽過剩時會置閏一樣,是同一個道理。每分鐘脈搏跳動三至四次為遲,一兩次為倒(此處重複出現用於引出下文),每兩分鐘跳動一次則死亡不足為奇,遲時偏冷、數時偏熱自古相傳,在《難經》中也明確記載。

3. 滑(陽中之陰)

體狀相類詩

滑為陰氣有餘,故脈來流利如水。脈者血之府也,血盛則脈滑,故腎脈宜之;氣盛則脈澀,故肺脈宜之。《匯辨體象》云:以盤珠荷露為喻,曲盡其流利旋轉之狀。滑脈如珠替替然,往來流利卻還前。莫將滑數為同類,數脈惟看至數間。(滑則如珠,數則六至。)

白話文:

滑脈是由於體內陰氣過多,因此脈搏流動順暢如水。脈象反映的是氣血的狀態,血氣充足則脈搏滑利,故腎脈應當是滑脈;氣血充盈則脈搏澀滯,故肺脈應當是澀脈。《匯辨體象》中用「盤珠荷露」來比喻滑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滑脈流利旋轉的狀態。滑脈就像滾動的珠子,來迴流動順暢又迴轉。不要將滑脈和數脈混為一談,數脈指的是脈搏跳動的次數較多(滑脈猶如珠子滾動,數脈則跳動次數在六至之間)。

主病詩

滑脈為陽元氣衰,痰生百病食生災。上為吐逆下蓄血,女脈調時定有胎。

分部詩

寸滑膈痰生嘔吐,吞酸舌強或咳嗽,當關宿食肝脾熱,渴痢㿗淋部尺看。

滑伯仁曰:三部脈浮沉正等,無他病而不月者,為有妊也。故滑而沖和,此血來養胎之兆。夫脈者,血之府也,血盛則脈滑,故妊脈宜之。

白話文:

滑伯仁說:如果三部脈(寸關尺脈)的浮沉都很正常,沒有其他疾病,但並沒有來月經,這是懷孕的徵兆。因為脈象平和而滑順,這是血來滋養胎兒的預兆。脈象是血的表現,血氣旺盛則脈象滑順,所以懷孕的脈象應該如此。

兼脈主病

浮滑風痰,沉滑痰食,滑數痰火,滑短氣塞。滑而浮大,尿則陰痛;滑而浮散,中風癱緩。

分部主病

左寸滑者,心經痰熱。滑在左關,頭目為患;左尺得滑,莖中尿赤;右寸滑者,痰飲嘔逆。滑在右關,宿食不化;右尺得滑,溺血經郁。

白話文:

左寸脈滑動:

心經有痰熱。若滑動到左關脈,會引起頭暈目眩;若滑動到左尺脈,則會導致尿液發紅。

右寸脈滑動:

有痰飲,會導致嘔吐反胃。若滑動到右關脈,表示宿食不消化;若滑動到右尺脈,則表示尿液中有血,經脈鬱滯。

抉微

《匯辨》曰:凡痰飲吐逆,傷食等症,皆上中二焦之病,以滑為水物兼有之象。設所吐之物,非痰與食,是為嘔逆,脈必見澀也,溺血經閉,或生淋痢者,或內有所蓄,血積類液,瘀凝類痰,須以意求之耳。吳鶴皋曰:滑而收斂,脈形清者,曰血有餘。滑而三五不調,脈形濁者為痰。

白話文:

《匯辨》說:凡是吐痰積液、嘔吐逆氣、飲食積滯等症狀,都是上、中焦的病症,具有滑利兼有水液的表徵。如果吐出來的東西既不是痰也不是食物,那麼就是嘔逆,脈象必定會見澀。小便帶血、月經閉止,或者出現淋證、痢疾,可能是體內積蓄了東西,血積就像液體,瘀凝就像痰,需要用心思推敲。吳鶴皋說:滑利而收斂,脈象清的一方,說明血氣有餘。滑利而不調,脈象渾濁的一方,是痰的表現。

盛啟東曰:滑主氣分病,滑大無力者,屬元氣虛,莫作痰論;有力為血實,氣壅之候。

張路玉曰:滑脈無無力之象,蓋血由氣生,若果氣虛,則鼓動之力先微,脈何由而滑耶?滑脈之病,無虛寒之理。

白話文:

張路玉說:滑脈的人不會有力量不足的表現,因為血液是由氣血產生的,如果氣真的虛弱,那麼推動血液的力量一定會先減弱,脈搏怎麼會滑利呢?滑脈的病,沒有虛寒的道理。

又曰:平人肢體豐盛,而按之綿軟,六脈軟滑,此痰濕漸漬於中外,終日勞役,不知倦怠,若安息,則重著痠疼矣。夫脈之滑而不甚有力者,皆浮滑、緩滑、濡滑、微滑之類,終非無力之比。滑為血實氣壅之脈,悉屬有餘。

白話文:

另外還說:普通人身體肥胖,按上去軟綿綿的,六脈脈象綿軟滑利,這是痰濕逐漸浸漬於身體內外,整天勞累,不知疲倦,如果休息,就會感到沉重痠痛。脈象滑利而不大有力,都屬於浮滑、緩滑、濡滑、微滑之類,總不是無力的脈象。脈象滑利是氣血充實壅滯導致的脈象,都屬於有餘的徵象。

正偽

《匯辨》云:當脈氣合聚而盛之時,奄忽之間,即以沉去摩寫往來流利之狀極為曲至。《偽訣》云:按之即伏,不進不退,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矣。仲景恐人誤認滑脈為沉,下文

白話文:

《匯辨》說:

當脈象飽滿有力時,突然之間,脈象會沉潛下去,這種來去的流暢狀態描繪得極為生動。

《偽訣》說:

按壓脈象時,脈象立刻隱伏,既不進展也不後退,這就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了。仲景擔心人們誤把滑脈當成沉脈,所以在下文中進一步說明。

又曰:滑者,緊之浮名也。則知沉為翕奄之沉,非重取乃得,一定之沉也。而《偽訣》云:按之即伏,與翕奄之沉,何啻千里?云不進不退,與滑之象,尤為不合,按《素問·診要經終篇》曰:滑者,陰氣有餘,陰氣有餘,故多汗身寒。《偽訣》云:胃家有寒,下焦蓄血,臍下如冰,與經旨未全違背,第不知變通。

白話文:

另外他說:滑脈,其實是緊脈浮起來的假象。所以要知道沉脈是收斂舒緩的沉脈,不是壓下去就能按到的,是固定的沉脈。而《偽訣》所說的:按下去就潛伏,跟收斂舒緩的沉脈相差何止千里?說既不進也不退,跟滑脈的現象更是不符合。《素問·診要經終篇》說:滑脈,是陰氣過盛,陰氣過盛,所以容易出汗身體發冷。《偽訣》說:胃部有寒,下焦有積血,肚臍以下像冰一樣,跟經文的旨意還不完全違背,只是不懂得靈活變通。

禪家所謂死於句下,然與《脈經》言關滑胃熱,尺滑血蓄,婦人經病之旨相背謬。

離經脈

臨產脈滑疾者,曰離經。

絕脈

《診宗三昧》云:若滑而急強,擘擘如彈石,謂之腎絕。滑不直手,按之不可得,為大腸氣予不足。以其絕無和緩胃氣,故《經》予之短期。

白話文:

《診脈祕訣》中記載:如果脈搏濡滑而急促有力,觸感就像彈動的石頭,稱為「腎絕」。脈搏濡滑但不順手,按壓時感覺不到,是因為大腸運氣不足。由於脈象完全沒有緩和胃氣的作用,所以《經典》預測患者壽命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