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瀚

《四診抉微》~ 卷之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4)

1. 手太陰肺經

肩背痛,多嚏受寒。小便數,溏瀉氣虛。吐稠涎,咯血,實熱。呵欠,氣熱作咳,受風。龜胸龜背,風熱。氣疳,干嗽無痰,客熱兼腎火。嗽多子時前者,食積。嗽多子時後者,腎火。嗽多午時前者,風邪。嗽多午時後者,虛火。鼻流清涕者,傷寒。痰擁頓嗽面赤,傷熱。氣逆喘急,肺脹。

白話文:

肩膀和背部疼痛

  • 多由受寒引起。

小便次數多且稀溏

  • 由氣虛引起。

吐出粘稠的口水

  • 由體內濕熱過盛引起。

咯血

  • 同上。

打哈欠

  • 由氣熱引起咳嗽,多是受風所致。

胸背部隆起如龜甲

  • 由風熱引起。

氣喘

  • 由乾咳無痰,客熱伴有腎火引起。

咳嗽時辰在子時之前

  • 多是由於飲食積滯。

咳嗽時辰在子時之後

  • 多是由於腎火。

咳嗽時辰在午時之前

  • 多是由於風邪。

咳嗽時辰在午時之後

  • 多是由於虛火。

鼻涕清稀

  • 多是由於傷寒。

痰液充盈,咳嗽不止,面色發紅

  • 多是由於傷熱。

氣逆喘急

  • 多是由於肺部脹滿。

聲啞氣粗,肺瘻。哮喘發即吐稠痰,鹽哮。交秋髮哮,多清水,屬寒;哮發不時,頓嗽抱首,屬熱。

2. 手少陰心經

昏睡,善嚏,驚怔,將發瘡疹,足太陰證傳手少陰。身熱頻渴,實熱。吐濃涎及血,乘虛火泛。淋漓,小腸伏熱,臥要豎抱,胸有惡積。昏沉似睡,血虛露睛,伏痰。目陷無神,元氣敗。弄舌煩躁,實熱。妄語癲狂,邪熱歸心。挖舌咬人者,心氣絕。經證為審病之原,業幼科者,不可不知,否則若工師失其斧鋸,從何下手?前哲錢仲陽真訣,只列五臟經證,而六腑不與焉,後賢如萬密齋、薛新甫、王肯堂輩,醫籍中咸宗之。

白話文:

昏睡、經常打噴嚏、受驚抽搐,即將發出瘡疹,足太陰經證傳至手少陰經。身體發熱,頻感口渴,是實熱。吐出濃痰和血,是虛火上升所致。淋漓不盡,是小腸內伏熱,臥牀時需要豎抱著,胸中有惡性積聚。昏沉欲睡,眼睛外露,是血虛生痰。眼睛凹陷,目光呆滯,是元氣衰敗。吐舌煩躁,是實熱。胡言亂語,癲狂發作,是邪熱攻心。咬舌頭、咬人,是心氣耗盡。經證是辨別疾病根源的依據,從事兒科的人不可不知,否則就像工匠失去工具,如何工作?前輩錢仲陽的真訣,僅列出五臟的經證,而沒有涉及六腑。後輩如萬密齋、薛新甫、王肯堂等人,在醫籍中都尊崇這個原則。

本朝談心揆誠書,復增列膽胃膀胱三腑,十二經證,而缺其四,如手太陽小腸,手陽明大腸,手少陽三焦,手厥陰心包絡,不復列焉。未詳其故,原其意。若以為臟病多而腑病少,六腑瀉而不藏,不能留著為病,即有病,治而易散;小兒以大小便通利為無病,即有病亦輕;三焦另為一腑,包羅五臟,六腑之外證,治有上、中、下之分,可各經參考;心包絡代心受邪之臟,即心臟也,可參心經之症同治。是耶非耶,予非專科,不敢擬補,寧缺疑以俟後之君子正之。

白話文:

現在的《談心揆誠書》,增加了膽、胃、膀胱這三個腑,以及十二經的證狀,但卻缺少了四個經絡,分別是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經。不詳細瞭解其原因,只能推測其用意。

如果認為臟腑的病症比較多,而腑的病症比較少,六腑會瀉而不儲藏,無法滯留形成疾病,即使有病,也容易被治療而散去。小兒只要大小便通暢就認為沒有病,就算有病也很輕微。三焦被視為另一個腑,涵蓋五臟六腑之外的證狀,治療時會區分上焦、中焦、下焦,可以參考各個經絡的證狀。心包絡代替心臟接收邪氣,也就是心臟的病,可以參考心經的證狀來治療。

這些推測是否正確,我不確定,因為我不是專家,不敢妄自補充。寧可留下疑問,等待後世有能力的人來糾正。

3. 聽音論

萬物有竅則鳴,中虛則鳴。肺葉中空,而有二十四空;肺梗硬直,而有十二重樓。故《內經》以肺屬金而主聲音。十二重樓之上為會厭(喉間薄膜),會厭為聲音之戶,舌為聲音之機,唇為聲音之扇,三者相須,則能出五音而宣達遠近。音者雜比也,聲者單出也,鼻能聲而不能音者,以無唇之開闔,舌之啟閉,其氣則走頑顙之竅,達畜門,出鼻孔而為聲。聲音之道。

白話文:

所有東西只要有空洞就會發出聲音,有空的地方則會發出鳴聲。肺臟內部中空,有二十四個空腔;肺梗硬直,有十二層樓閣。因此《黃帝內經》認為肺屬金,主聲音。在十二層樓閣的上方是會厭(喉嚨的薄膜),會厭是聲音的門戶;舌頭是聲音的發動機;嘴脣是聲音的扇子。這三者互相配合,才能發出五種音階,並傳播到遠處。音是指各種不同的聲音;聲是指單一的聲音。鼻子可以發出聲音,但不能發出音階,因為鼻子沒有嘴脣的開合和舌頭的啟閉。(發聲的)氣通過固執鼻子的空洞,到達蓄門,再從鼻孔出來成為聲音。這就是聲音的原理。

分之則二。故得天地之和,五臟安暢,則氣藏於心肺,聲音能彰。五臟者,中之守也,各有正聲,中盛則氣騰,中衰則氣弱。脾應宮,其聲漫以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五臟之正音,得五臟之守者也。(空孔同。

人體分為陰陽兩部分,如果陰陽平衡,五臟安適,那麼氣血就能儲藏在心肺,聲音就能宏亮。五臟是身體的守護者,各自有特定的聲音,如果五臟健康,氣血旺盛,聲音就響亮;如果五臟衰弱,氣血不足,聲音就微弱。脾臟對應宮音,其聲音舒緩而悠長;肺臟對應商音,其聲音急促而清亮;肝臟對應角音,其聲音呼出而綿長;心臟對應徵音,其聲音雄壯而清晰;腎臟對應羽音,其聲音低沉而細微。這五種聲音是五臟的正常音色,代表五臟健康。

《脈鑑》云:金聲響,土聲濁,木聲長,水聲清,火聲燥。

4. 聲審陰陽清濁新久

審察陰陽,《中藏經》云:陽候多語,陰證無聲。多語易清,無聲難榮。聲濁氣急,痰壅胸膈;聲清而緩,內元有寒。新病小病,其聲不變;久病苛病,其聲乃變。迨及聲變,病機呈顯,喑啞聲嘶,莫逃大限。音聲之道,豈獨審病,死生亦關。《內經》有曰:弦絕音嘶,病深聲噦,明講深察,不可違悖。

白話文:

審查陰陽

《中藏經》中說:陽氣盛的人話多,陰氣盛的人聲音微弱。話多的人容易治療,聲音微弱的人難以好轉。

聲音渾濁而氣喘,可能是痰液堵塞胸腔;聲音清亮而緩慢,可能是身體內有寒氣。

新發的輕微疾病,聲音通常不會改變;長期的嚴重疾病,聲音會發生改變。

等到聲音改變時,病情就會顯現出來。聲音嘶啞、失聲,可能是大限將至的徵兆。

判斷聲音的方法,不僅能診斷疾病,也能預測生死。

《內經》中說:弦樂器弦斷了,聲音就會嘶啞;病情嚴重時,聲音也會沙啞。這說明仔細觀察聲音,對病情判斷很重要。

外感風寒,大葷不戒,厚味恣啖,聲啞而咳。喉痛而干,病屬初起,不同於前,速療易治,不可不辨。

5. 失守變動五臟之應

(變動,謂遷改其常志也。)

肝在志為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心在志為喜,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脾在志為意,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肺在志為憂,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腎在志為恐,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

白話文:

肝臟對應的情緒是憤怒,發出的聲音是呼喊,相關的身體動作是握拳。

心臟對應的情緒是喜悅,發出的聲音是笑聲,相關的身體動作是憂慮。

脾臟對應的情緒是思考,發出的聲音是唱歌,相關的身體動作是打嗝。

肺臟對應的情緒是悲傷,發出的聲音是哭泣,相關的身體動作是咳嗽。

腎臟對應的情緒是恐懼,發出的聲音是呻吟,相關的身體動作是發抖。

6. 六腑之應

聲長者,大腸病;聲短者,小腸病;聲速者,胃病;聲清者,膽病;聲微者,膀胱病;聲呼漫者,肝膽二臟相剋病也;聲速微者,胃與膀胱相剋病也。(此五臟六腑之病音,失五臟之守者也。)

白話文:

聲音持續時間長的人,是患有大腸疾病;聲音持續時間短的人,是患有小腸疾病;聲音急促的人,是患有胃部疾病;聲音清脆的人,是患有膽囊疾病;聲音微弱的人,是患有膀胱疾病;聲音飄忽不定的人,是肝臟和膽囊相互影響導致的疾病;聲音急促而微弱的人,是胃部和膀胱相互影響導致的疾病。(這些五臟六腑的疾病聲音變化,是因為失去了五臟的自我調節能力。)

7. 聲審寒熱虛實

(新增)

喘粗氣熱為有餘,喘急氣寒為不足。息高者,心肺之氣有餘;吸弱者,肝腎之氣不足。怒罵粗厲者,邪實內熱也;怒罵微苦者,肝逆氣虛也。鼻塞聲重噴嚏,風寒未解也。言語輕遲氣短,中氣虛也。呻吟者,必有痛也。噫氣者,脾乃困也。噯氣者,胃中不寬也(胃虛亦發噯,然實噯聲長而緊,得噯則快;虛噯聲短而促,得噯雖鬆,不覺其快)。噯逆冷氣者,胃之寒也。

白話文:

呼吸粗重、發熱說明身體有餘氣。呼吸急促、發冷說明身體氣弱。呼吸聲大的人,是心肺之氣過盛;吸氣微弱的人,是肝腎之氣不足。罵人聲音洪亮粗暴的人,是邪氣實,內熱。罵人聲音微弱苦悶的人,是肝氣上逆,氣血虛弱。鼻子塞住,打噴嚏,說明風寒之邪還沒有消除。說話聲音低沉氣短,說明中氣不足。呻吟的人,一定是感到疼痛。打嗝,說明脾氣虛弱。打飽嗝,說明胃部不和(胃虛也會打嗝,但實嗝聲音長而急,打了之後會舒服;虛嗝聲音短而促,打了之後雖然會放鬆一些,但不會覺得舒服)。打嗝時伴有冷氣,說明胃寒。

嘔吐酸苦者,肝之火也。自言死者,元必虛也。喜言食者,胃有火也。言傢俬者,心必慮而少睡也。言負德者,肝必鬱而多怒也。乾咳無痰者,胃中伏火也。嗽痰作而清白,寒也;稠黃,火也。譫語收財帛者,元已竭也。狂言多與人者,邪方實也。

白話文:

**嘔吐酸苦:**肝火旺盛。

自言自語: 元氣虛弱。 經常談論食物: 胃火過盛。 說起家事: 心事重重,睡眠不足。 說別人欠自己人情: 肝氣鬱結,易怒。 乾咳無痰: 胃中有火。 咳嗽有痰,痰液清白: 寒氣侵襲。 咳嗽有痰,痰液稠黃: 火氣旺盛。 胡言亂語,說要收錢財: 元氣已盡。 發狂亂語,喜歡與人交往: 邪氣盛行。

8. 臟診

大笑不止(《經》云:心有餘則笑。扁鵲云:其人唇口赤色者可治,青黑者死),獨言獨語,言談無緒,心神他寄,思慮傷神,乃為心病。喘氣太息,喉中有聲,謂之肺鳴。咳逆上氣,如木雞聲,火來乘金。不得其平,形羸聲啞,咽中有瘡,肺被火囚(肺主聲故耳)。聲音暴啞,風痰伏火,曾系喊傷,不可斷病,聲嘶色敗。

白話文:

心病

  • 大笑不止(《黃帝內經》說:心氣充盈就會笑。扁鵲說:嘴脣顏色紅的人可以治療,青黑的人會死)。
  • 獨自說話,言語沒有條理,心神恍惚,思慮過度,導致心病。

肺病

  • 喘息嘆氣,喉嚨有聲音,稱為肺鳴。
  • 咳嗽、氣逆往上衝,像木頭雞鳴叫一樣,是火熱之氣侵犯肺金。
  • 聲音沙啞、身體消瘦、喉嚨有瘡,是肺被火熱困住(肺主發聲,因此影響聲音)。
  • 突然聲音嘶啞,是風痰、火邪隱伏,以前曾經過度喊叫受傷所致,不可武斷論斷病情,因為聲嘶色敗是病情的徵兆。

久病不治,氣促喉聲,痰火哮喘,中年聲濁,痰火之殃,乃為肺病。怒而罵詈,乃為肝病。氣不足息,乃為脾病。欲言不言,語輕多畏,乃為腎病。

白話文:

  • 久病不愈,呼吸急促、喉嚨發炎,痰多咳嗽、喘息,中年聲音沙啞,這是由於痰熱造成的肺病。
  • 發怒罵人,這是由於肝病造成的。
  • 氣息不足,這是由於脾病造成的。
  • 想說話卻說不出口,說話聲音輕微且容易恐懼,這是由於腎病造成的。

9. 診內外

前輕後重,壯厲有力,乃為外感;先重後輕,沉困無力,倦不欲言,聲怯而低,內傷不足。